书城心理学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17342000000010

第10章 结论

在这一章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经验实证的假设,这个假设与所有认知过程所共同具有的东西有关,这就是它们全部都包含着非衍生表征。我们并不将此看作是对认知的定义的一部分。我们既不打算规定“认知”这个词在我们这里的含义,也不打算规定非衍生表征只能在脑、脑的核心区域、中枢神经系统或就此而言的任何其他地方找到。我们并不主张在头脑中必定能找到非衍生表征。认知包含非衍生表征是一个经验实证的假设;而非衍生表征可以在时空的某个特定区域找到则是另一个经验实证的假设。除了认知包含非衍生表征的这个假设,我们也想推进一个进一步的经验实证的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作为一个偶然的经验实证的事实,非衍生表征恰好仅仅出现在神经系统中。就后一个假设是真的而言,我们有理由(这些理由是非反求待证问题的、可废止的理由)认为认知加工大体上出现在脑中,而这一点与延展认知倡导者所提出的观点相反。

在使用这个假设来给认知划定界限的时候有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我们看来)当前关于认知还有尚未认识到的地方。首先,事实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仍旧要发展一个具有广泛接受度的自然化的语义学理论。究竟什么样的自然化条件会产生非衍生内容尚不清楚,因此究竟什么对象承载非衍生内容也就相应的并不清楚。解决这些问题还面临许多棘手的事情。第二个限制是完整的认知状态如何必须是表征的。我们早先提到过这一点。每一个认知状态的每一个成分都必须是一个表征吗?这似乎是一个过强的经验实证的假设,我们所了解的任何数据都无法来保证这个假设。让我们考虑一种认识上的可能性。就我们所知,认知过程可以包含表征,这些表征包含着一套非表征的功能成分,例如标点符号和括号。基于这些事物与具有非衍生内容的事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方式,它们可以算作是一种思想语言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认知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将要产生的某种延展比最大限度地依赖于非衍生内容要少得多。并非每个认知状态的所有部分都将包含内容。

尽管作出这些限定,然而,我们相信某些诉诸非衍生表征假设的案例将支持反对分析某些作为延展认知所支持这种主张的案例。它们将不得不待以时日,直到我们发展出我们更详尽的积极观点,以及达到我们对延展认知例子积极观点的实际运用。

4 认知过程

在第3章中,我们为如下观点作出辩护:认知过程与非认知过程之间的一种区别在于前者涉及非衍生表征。在这一章,我们将提出第二种区别。认知因其所包含的机制而与非认知有所不同。对定位认知这一目的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比非衍生表征假设更具实践性引导,因为认知心理学已经投入大量努力来发展实验性的协定,这个协定承诺揭示出认知过程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机制的本性。不仅如此,我们相信在这一点上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相信,这并不是一个特异的观点。在对具身认知文献所作的一则评论中,Wilson(2002)注意到延展认知的倡导者经常没有考虑到普遍被假设在人类认知中所发现的加工活动的特征。此外,我们将Rupert(2004)有关记忆加工的本性的讨论,看作是对我们在枟认知边界枠一文中提出的一般性批判的极大赞同。我们在本章中打算做的,只是通过考察由记忆和视觉理论而来的大量具体例子,对我们已经提出的要点作出澄清和强调。我们并不主张所有认知都正好必定包含在人的认知中所发现的那些机制。有可能存在着机器人认知,它们并不包含这些特定的人类机制,但是我们也不应假设机器人认知包含着可以模仿认知的任何任意的机制。关于认知及其定位的理论必须对执行认知过程的各种机制有敏感性。到目前为止,对执行认知过程的各种机制所给予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