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7343100000018

第18章 性格的科学(3)

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性格类型是悲观者。我们的教育也会在面对这些人时遇到最大的挑战。因为童年时不愉快的经历或是一些旧有的回忆,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之中了。在他们看来,困难已经用各种方式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误解:生活中到处都是困难。作为一个悲观的人,他们会树立一种悲观的哲学,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只会将注意力放在阴暗面上,这是因为他们的童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与乐观的人相比,他们识别困难的能力更加突出,对他们而言,一点小事都会让他们变得沮丧。这类人一般都缺乏安全感,他们总喜欢从生活中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我们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希望得到帮助的心理,他们害怕寂寞。假如他们只是孩子,他们就会非常依赖母亲,时刻黏着她,或是母亲稍一离开就大哭大闹。甚至,在他们年岁已高的时候依然表现出这样的心理。

悲观者的谨慎态度是非常变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找到相关证据。悲观者总是习惯于计算所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显而易见的是,这类人的睡眠状况一般都非常差。事实上,想要评价一个人是否得到很好的发展,睡眠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因为失眠多梦或睡眠质量糟糕的现象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个体怀疑心理的最主要症状。这种情况的实质应该是,这些个体因为想要让自己时刻脱离困难的纠缠,所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这样的人一般都缺少生活乐趣,而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是让人同情的。睡眠状况糟糕的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种扭曲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他的逻辑去思考,认为他真的是对的,那么,他就压根不敢进入睡眠状态了。假如说生活真的如他所认为的那样糟糕,那么对他来说,睡眠真是让人抓狂的事情了。如此可见,悲观的人是站在生活的敌对面来面对一切的,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持有的是一种无奈的态度。其实睡眠本身是不必要被扰乱的。如果我们发现周围有一个人经常查看房门是不是关好了,或者总是梦到家中进入了盗贼,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也是具有悲观思想的。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睡姿来判断他是否悲观。如果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喜欢蜷缩着,或用被子将头蒙起来,那么,就可以将他归入悲观主义者的行列。

我们可以将人类分为防御型和攻击型两种。攻击型的个体总是将自己的态度表现得异常激烈。这类人通常会在某些状况下将勇敢扭曲成鲁莽,并急切地向周围的人表明他们的才能,与此同时,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也明显地表露出来。假如他们的情绪是焦躁的,那么,他们会试图调动自己的勇气来对抗恐惧感。他们所带有的一些“男子气概”到了近乎荒唐的地步。在他们这类人中有一部分千方百计地压制心中所有的和善和温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表现是一种懦弱。攻击型的个体给人的印象总是野蛮残忍的,并且,他们的性格中含有悲观主义的因素。那么,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一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发生变化,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同情他人或与人合作,他们总是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上。同样的道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是不客观的,比如说过高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他们给人的感觉会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自我满足。他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征服者,而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感觉到虚伪。可是,这些人的行为一般都比较多余,而且目的性过强,这不仅会造成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也会将自己的所有性格特点暴露无遗。这样做就仿佛在一个不稳定的地基上建设了一个摇摇欲坠的阁楼。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会一直持续,并且不断引发他们的攻击欲望。

他们随后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公众对于这样的人并不会给予支持。他们锋芒毕露的表现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当他们竭尽全力在人群中出风头时,很快就可以发现周围有一些和他们类似的人也在与他们竞争,恰恰是他们让这些人有了想要竞争的冲动。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一种战争。可是,当他们屡次遭受失败打击的时候,他们所有的成就和辉煌都会引发一种近于毁灭的现象,他们不会在守护权力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他们也无法改变自己失败的惨状。

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失败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而且,当他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就会发展为另一种性格类型。前边所说的类型是进攻型的,而另一种则是受攻击型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防御状态中。他们用焦虑、小心翼翼来弥补自身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像上文中所说的人一样进行攻击。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是,假如攻击性的态度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那么,就不会出现防御型的人。这类人经常会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他们总能够从现实中推断出一些非常消极的结果,然后很容易转向逃避问题。有时,他们会将自己对失败的厌恶感明确地表现在外面,仿佛这种逃避的方法是对他们有利的。

所以说,每当他们将自己放在回忆中,并且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时,其目的其实只是想要逃避所发生的一切。在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在还拥有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却做了一些对社会而言毫无益处的事情。他们与社会脱离联系,将自己沉浸在幻想中,并且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样的领域内,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这些人是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他们趋向于向各种困难妥协,并且屡次失败,在他们看来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都是可怕的,他们的疑心会越来越重,只能将自己完全放置在和世界对立的立场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幸的是,处于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态度会因为他人给予他们的负面影响而越来越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会完全失去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类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带有强烈的批判心理。有时,这样的态度会变得非常明显,他们甚至可以从他人身上找出那些完全不明显的缺点。他们将自己称作是人性的评判者,然而,他对于和他们在一起相处的人却没有半点益处。他们总在破坏同伴的计划并将焦点放在批评别人上。他们疑心很重,这让他们感到很焦躁,在做事的时候会优柔寡断。可是,当他们面临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开始变得迟疑,就好像他们不愿意做出任何选择。假如我们想用详尽的语言去描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想象以下的画面:他用一只手臂保护自己的安危,与此同时,用另一只手臂将自己的眼睛保护好,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对危险视而不见了。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让人无法产生愉快感觉的特点。我们都知道,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人,是无法相信其他人的。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发展为贪婪和嫉妒心理。这些不信任他人的人总是过着与社会脱节的生活,这就说明:他们不希望看到别人高兴,也不希望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分享。另外,对他们来说,不熟悉的人获得了幸福,就意味着他们的苦难。他们一般会通过一些非常有效并且不容易被阻止的行为来超越他们的假想敌,然后获得一种满足感。当这些人竭尽全力追求满足感的同时,这些行为都可能发展出较为复杂的模式,甚至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周围的人并不会怀疑他们是站在人类敌对的立场上的。

(四)以前的心理学流派

的确,在当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这样一种研究的方向时,我们同样可以尝试了解人性。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精神发展的语境里单独取出某一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行为模式。比如说,有一部分人非常喜欢思考,他们存在于虚幻的想象中,脱离了现实。比起其他的类型,这样的人行动力比较差。另一种类型的人总是不喜欢思考,他们忙于现实中的事情,比较务实。这类人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假如我们对此表示赞成,我们的研究也就宣告结束了。而且,就像心理学家一样,我们勉强赞同,在一类人中幻想的能力比较突出,而另一类人则是发展了更好的工作能力。但站在科学的角度上,这还不够。我们要找寻更完美的论述,用来描述事情的经过,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必然的,或说我们是否可以避免。为此,表面性的分类在研究人性的过程中是无意义的,就算事实证明确实存在很多类型。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儿童心灵发展过程中的下面这个问题,这恰恰可以引起精神表现形式的变化。专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论断:不管是从整体出发还是从个人出发,在精神表现中要么是对优越感的欲望占有利地位,要么就是社会感占据主流。按照这种说法,个性心理学家显然已经能够用一些比较简洁或有一般性意义的概念去分析人性。所有的人都可以以这个概念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因此,这个概念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毋庸置疑,在每个案例中都会出现适于心理学家用于研究的那些小心翼翼的态度。拥有这样一个明显的前提,我们可以掌握一个衡量事物的标准并得出结论:想要判断一种精神现象是否存在社会感,只需要将其与个人对优越感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或者,我们可以得知,一种精神现象是拥有功利性的,存在着自我主义和野心,这些都是赋予个体优越感的元素。以此为前提,如果想要了解一种被我们之前所误解的性格特征就不是一种奢望了。并且,按照他们个性整体的地位来对他们进行评判也是很容易的。同时,只要我们对于一个个体的任何行为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就掌握了可以对其行为进行纠正的工具。

(五)气质和内分泌腺

按照气质来将人进行区分是一种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古老分类。对于气质,我们很难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它是指一个人在思索问题、说话或做事时的敏感程度?还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的素养和节奏?通过分析心理学家为气质所做的界定,我们发现这些都不是合理的解释。我们需要认清一点,我们始终不能脱离四种气质学说对于科学的影响,这些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研究精神生活的时代。自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相关假设,我们就开始将气质分为四类,包含: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及黏液质。这样的分类被普遍应用于罗马人的生活中,并成为了宝贵的遗产。

那些属于多血质气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显现出愉悦感,他们对事情的态度比较宽松,他们是不会轻易忧伤的,他们可以找到事情中最愉悦的成分。他们也会悲伤,但不会崩溃。他们能够感知快乐,但不会因为太过欣喜而失去理智。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是没有缺陷的健康人,而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我们却不能武断地做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用古老的诗词来进行阐述,胆汁质的人会突然将地上的石子一脚踢开。从个体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讲,这类人对权力的欲望是很强烈的,最终导致他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像他必须随时随地地证明自己的权威性一样。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只会想到用一种带有攻击色彩的方式去解决。其实,从童年起他们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样强烈的活动了,在那个时候,由于他们感到自己缺乏权力,所以才想要证明自己。

抑郁质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比如,当这类人看到石子时,会回忆起自己的罪过,开始沉浸在回忆的悲痛里。个体心理学将这类人看作是完全暴露自己忧郁个性的神经质者,他们很怯懦,无法克服困难。他们害怕冒险,宁愿停留在原地。如果说他们是在前进,那么他们一定是非常谨慎的。他们是典型的怀疑主义者。他们的注意力多会放在自己身上,因此无法发觉与社会接触的合适时机。他们焦虑的个性让他们很郁闷,因此,他们会纠结于过去,而将时间都浪费在自省中。

总体来说,黏液质的人不太熟悉生活。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现象,却无法得出适当的结论。他们并不会对任何事物感兴趣,也不会与人深交,总之,他仿佛与社会隔绝,在以上的各类人中,他们可能是离生活最远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只有多血质的性格比较好。可是,我们很难对气质进行清晰的界定。因为在很多时候,人们身上都会出现多种气质,这样的情况让气质学家的结论失去了意义。无论哪种气质,都是会发生改变的。一般来说,这些气质是互相交叉的,比如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是抑郁质,后来却成了多血质,最后又发展为稳固的黏液质。多血质的人在年少时出现自卑感的概率是很小的,这些人一般不存在身体的缺憾,性格也比较温和,所以,他们能够稳定地生活。

在这一点上,科学家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气质依赖内分泌腺。”内分泌的重要性是医学的一项最新发现。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脑垂体腺、肾上腺、甲状旁腺、胰腺、睾丸和卵巢中的间质腺及其他某种组织,对于这些,我们的了解是肤浅的。这些内分泌腺在没有导管的情况下可以将分泌物运送给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