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编制
17346900000059

第59章 会计调整(2)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期末存货=250+1800-220=1830(万元)(2)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期末存货=250+1800-450=1600(万元)(3)政策变更减少净利润=(1830-1600)伊(1-25%)=172.5(万元)(四)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须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包括: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开始应用新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

揖例15鄄4铱沿用揖例15鄄3铱,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如下说明:

本公司对存货原采用移动平均法计价,由于管理的需要,改为先进先出法。由于该项会计政策变更,使公司当期净利润减少172.5万元。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1.会计估计的含义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2.会计估计的特点会计估计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坏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因而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不得不经常进行估计。一些估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例如,坏账准备、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

(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企业若利用这种会计估计人为地操纵利润就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属于滥用会计估计,不符合准则规定。

3.会计估计变更的含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比如,资产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8年,导致每期资产损耗转移到费用的金额变了,同时也影响了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是我们关注会计估计变更的意义所在。

4.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包括: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的某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原定为10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相应调减摊销年限。

(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例如,企业原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应收账款每年按其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现在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比例已达20%,企业改按2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1)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2)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3)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项目中。为了保证不同期间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特殊项目中,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特殊项目。

揖例15鄄5铱联达公司2005年12月30日购入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84000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技术因素以及更新办公设施的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于2010年1月1日将该设备的折旧年限改为6年,预计残值为2000元。假设税法允许按变更后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

联达公司的管理用设备已计提折旧4年,累计折旧40000元,固定资产净值44000元。

2010年1月1日起,改按新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每年折旧费用为(44000-2000)衣(6-4)=21000(元)。

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21000

贷:累计折旧21000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包括变更的内容、变更日期以及为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

(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

(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揖例15鄄6铱承揖例15鄄5铱,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如下说明:

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为84000元,原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本公司于2010年初变更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的真实耐用寿命和净残值。此估计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8250元[(21000-10000)伊(1-25%)]元。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舞弊,是指人为地错误利用信息,给市场传导一个错误的会计信息,要作为差错进行更正。对于存货与固定资产盘盈,通常将金额较大的存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按第28号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前期差错。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前期差错分为不重要的差错和重要的差错。

重要性的判断依据项目的金额、性质及对报表决策者的影响。金额较大、性质较特殊的差错,对报表决策者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就属于重要差错。

(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揖例15鄄7铱联达公司在2010年12月31日发现,一台价值96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09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09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2010年12月3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9600

贷:管理费用5000

累计折旧4600

当然,如果该差错是在2013年2月后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

(二)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1)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2)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与追溯调整法的思路一致。

对于发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差错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在差错发现当期直接调整相关项目的金额,若差错影响利润表项目,则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冶科目核算,最终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冶。

追溯重述法的核算过程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揖例15鄄8铱联达公司于2010年12月发现,2009年漏记了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200000元,2009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假设可以调整“应交所得税冶。)根据以上资料,联达公司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第一步:账务处理。

(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0

(2)转回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

第二步:调整报表(报表略)。

(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增累计折旧200000元;调减应交税费50000元;调减盈余公积150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135000元。

(2)利润表项目的调整:调增营业成本上年金额200000元;调减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50000元;调减净利润上年金额150000元。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调减前期差错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15000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13500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150000元。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1)前期差错的性质。

(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但中期报告例外。

揖例15鄄9铱承揖例15鄄8铱,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如下说明:

本年度发现2009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在编制2009年与2010年比较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更正后,调减2009年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50000元,调增累计折旧200000元。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界定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例如,提供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3月31日;提供半年度财务报告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6月30日。

(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