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勤俭节约
17347200000013

第13章 勤俭为国(1)

晏婴清俭为相

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晏婴

晏婴(?—前500),又叫晏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作为国君的主要助手,晏婴节俭朴素,关心人民的疾苦,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清俭典型。他侍奉三世国君,名声显扬于诸侯,人们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有一天,齐景公的一位大臣去晏子家,正赶上晏子在吃饭。晏子请客人同他一起吃,可是饭是按一个人做的,结果客人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后来这位大臣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吃了一惊,说:“啊?晏子家里这么穷么?”

随后,他派人给晏子送去许多钱和粮食,还给晏子带话说:“这些钱和粮食,是专门给您招待宾客用的。”

晏子坚决不收。齐景公又接连两次派人来送,都被晏子谢绝了。齐景公有点不高兴,晏子就去向他解释说:“我家并不穷。一个大臣为国家办事,得到报偿。他拿这些报偿去为百姓造福,那就是替君主来治理百姓了。如果一个大臣要把君主给他的报偿都独个藏起来,那他再富有也不过像一只箱子罢了。最后他死了,财产还要换新主人的。这种替别人看管钱财的事,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我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知足了。”

过了些日子,齐景公想看看晏子过的日子究竟怎样,就亲自到他家。一进门,也赶上晏子正在吃饭。他上前仔细瞧了瞧,见晏子吃的是糙米饭,旁边有两小盘菜。一盘是野鸟肉,一盘是炒青菜。

齐景公长叹了一口气,对晏子说:“您吃的饭这样差,我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

晏子刚要说什么,齐景公拦住他:“您别说了。从前我要给您土地和钱粮,您总推脱不要,这回说什么我也要给您了。”

“我吃得很不错了。”晏子搓着双手,对齐景公说:“别说现在老百姓还要挨饿受冻,就连士人(等级比老百姓高的一种人)每顿也只是用米饭填饱肚子。我加上一盘鸟肉,等于士人吃两顿;再加上一盘炒青菜,顶士人吃三顿。我并没有高出一般人的品德,倒是吃了等于三个人的饭,怎么能算差呢?”

说完,晏子离开位子,对齐景公再次恭拜表示感谢,可对于额外的赏赐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收。

晏子的住宅临近闹市,下雨天道路泥泞,晴天的时候又尘土飞扬,房子又矮又潮。景公让他换住到一个干燥的地方去,说:“您选一个地势高爽、清静人少的地方,我给您盖一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吧!”

晏子婉言谢绝说:“我的先人一直住在这所房子里,并没有感到不满足。”

可是后来当他出使晋国时,齐景公让人毁其住宅以及邻人的房舍,为他扩建成新居。他出使归来,一面拜谢景公,一面又恢复所拆邻人的住宅,和他们一起各还其居。

还有一次,齐景公见晏子上朝的时候坐一辆很旧的车,拉车的马也又老又瘦,就暗地派人给晏子家里送去一辆新车。

晏子回到家,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车子。拉车的四匹马,全是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他知道这一定是齐景公派人送来的,立即返身上车,吩咐仆人赶着新车,跟在他后面,把新车送回去。

齐景公见晏子又把车送回来了,很不高兴,赌气地说:“您不接受我送的新车,以后我就不坐车了。”

晏子说:“我不能和您比。您派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应该给百官做个节俭的好榜样。要是您坐华丽的车,我也坐华丽的车;您驾车的马雄壮高大,我驾车的马也雄壮高大,百官就要跟着学。我还怎么管教他们,禁止他们奢侈铺张呢?”

晏子没有接受齐景公给他的车和马,出门仍然是坐着那辆破旧的马车。晏婴身体力行努力推行节俭,受到齐国人民的敬重。

壶叔告诫重耳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听信谗言,误以为他的儿子重耳有谋取君权的打算,十分生气。于是,他下令捕杀重耳。

重耳连夜带着亲信逃出晋国。途中,他的掌管钱财的家臣叛离。从此,他们身无分文,靠乞讨奔向齐国。

在齐国躲藏了一些日子,他过得并不顺心。在几位心腹家臣的帮助下,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看到重耳一表人才,就招他做了女婿。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对重耳说:“我决定出兵晋国,送你回去挑起国君的担子。”

重耳想了想,说:“可以,只是大王率兵到了黄河边上即可,作我的后盾,不必过河。”秦穆公点头答应了。

半月以后,秦国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了黄河渡口。重耳望着对岸的晋国土地,自言自语地说:“19年过去了,现在我终于又回来执政了!”

秦穆公派出一部分军队,由重耳率领过河,他自己则驻扎在河西,以作接应。

重耳向秦穆公告别以后,下令迅速渡河。过了一会儿,人马没有动静,重耳皱起眉头问:“为什么还不行动?”部下禀报说:“公子,壶叔讲,再等一会儿。”

原来,这壶叔是重耳的家臣,专管行李。他对重耳忠心耿耿,追随其身边。逃亡期间,吃了许多苦,挨饿受冻,因而很懂得省俭。此时公子与众人马上就要返回晋国,他把重耳逃难时穿的旧衣服一件件洗好,包得整整齐齐,准备带过河去。接着,他又将重耳早上吃剩的冷饭晾干,装好,让人送到船上。

重耳又等了一会儿,心中十分着急,于是,他匆匆下船,来到壶叔整理行装的地方,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一只船边,他看到壶叔在匆匆整理搬送破破烂烂的东西,又好气又好笑,说:“壶叔,你太糊涂了!我们现在不是逃难,而是返回晋国。我要当国君了。你想,到那时要啥有啥,你收拾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不等壶叔说话,重耳就命令将士:“别装船了。已经装上船的,扔进河里。什么破旧物品也不要带过河去!”

壶叔听后,非常气恼,大声制止。然后,转过身来,指着重耳的鼻子,责备说:“公子,您的话不对!这些东西虽旧,可它们陪您19年了!您难道忘了吗?流亡中您差点儿冻死饿死,是它们帮助您渡过了难关。何况这些东西还能用。您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呀!”

重耳听不进去,还是坚持把这些东西扔掉。重耳的老臣狐偃看到重耳不听规劝,大手大脚,也很伤心。于是取出秦穆公送给他的白玉说:“如果您决心要抛弃这些有用的物品,您也像抛弃那些破烂一样,将我们也抛弃吧!就凭这些,您不会成就大业的。跟从您的日子该结束了,这块白玉就作为分别的纪念吧。”

狐偃的话像警钟一样,使重耳认真思考起来。他觉得壶叔与狐偃说得有道理,自己怎么一下子糊涂了!地位变了,就喜新厌旧,大手大脚,那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重耳终于想通了,命令部下:“按壶叔说的去做,有用的东西一律留下,把丢到岸上的那些东西也都捡回来。”

越王勾践勤俭兴邦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他灭掉吴国后,和齐、晋两个大国会盟于徐州,东方各诸侯国都来向他朝拜,连周王也派人来送给他祭祀的肉,这是上对下的一种重礼。越王勾践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他是如何由一个被俘虏的养马奴仆,上升到霸主地位的呢?这里还有一段他发愤自立、勤俭兴邦的故事呢。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仓促出兵攻打吴国,结果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带着五千残兵退到会稽山地。吴王长驱直入,把越王团团围在会稽山上,越王勾践没有办法,只得向夫差投降。结果他和夫人及大将范蠡统统被抓到了吴国作人质。勾践做吴王养马的下贱仆役,夫人干挑水、扫粪的苦活,范蠡做囚奴,整整干了三年,他极尽讨好孝忠之能事,还几次差点被伍子胥劝吴王处死,才于公元前490年得以释放回国。

惨遭这次亡国被俘的痛苦,越王勾践决心发愤自立,勤俭兴邦。首先,他把自己的都城迁到卧龙山上,自己在小都城附近建一个简陋的“箭楼”,面向吴国,表示要报仇雪恨。自己睡在柴草堆上,穿布衣,吃粗粮,还在房中挂着一个“苦胆”。进出房门都要舔一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亡国的仇恨。还时时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和妻子跟百姓一起劳动。不是自己种的粮,他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做的衣裳,他不穿。吃饭时不吃肉,穿的衣服不能有花、有鲜艳的颜色。夜晚劳累得想睡时,他用辣蓼草来辣眼睛,使自己打消睡意。脚冻麻木了,他干脆把一双脚放进冷水里去冻,让双脚失去知觉。夏天热得受不了,他故意靠拢火边去烘,让自己经受各种艰苦的磨炼。他为了保全国家,知道吴王爱好穿戴,便亲自到葛山上去种葛,然后要妻子精心织成布,奉献给吴王,以讨得吴王的信任。他亲自种麻作弓箭,亲自养猪养鸡,宰杀后自己不吃,拿去慰劳士兵,而自己到蕺山上采鱼腥草来食用。

勾践知道,要使国家富强,一定要鼓励耕作,发展生产。他积极兴修水利,薄收赋税,大力发展农业和渔业。规定凡新开的土地,十年不上税。要人民每家都要存蓄足三年的口粮,以备灾荒、打仗之用。他还亲自建立了养犬的犬亭山,养豕的豕山,养鸡的鸡山,养鹿的鹿山。开辟鱼池,大力养鱼。还要范蠡去建立一整套手工业,炼铜炼锡以制造武器。由于国王身为表率,全国上下,臣民百姓,便都兴起了一股节俭、勤劳的风气,全国的生产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一天,将军范蠡、文臣文种来勾践的小箭楼,正遇见越王夫妇在用饭,只见菜无肉、饭无净粮,二人都十分感慨地说:

“大王,现在越国日益富强了,你何苦还要这样折磨自己呢!”勾践笑了笑说:

“我不是折磨自己,我是磨炼自己。一个人的意志宏图,好比一口锋利的宝剑,如若束于室中不用,天长日久,它就要生锈、腐烂,若是经常在砺石上磨琢,它便能永远保持锋利。勤苦、俭朴就是磨琢意志的石头,我是一时一刻也少不得的。”

文种说:“越国失败之时,大王这样砥砺自己,这是好的,而如今国势不同了,大王再如此清苦,便会被国人讥笑。我和范蠡将军商议,我们已在都城之外又建了大城,并建有宫殿。今日特来请大王迁至宫中,好处理国事,接见群臣。”

范蠡见勾践摇头,便赶快接上说:“我们越国现有精兵10万,已造战船300艘,储存了5年的粮食,人民生活安定,乐于生产。我们又用了正确的谋略,远联晋、齐、楚,孤立吴国,又买通了吴国太宰嚭,除掉了吴国的重臣伍子胥,陆续送了美女西施、郑旦等给吴王夫差,现在吴王已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我们只要等到一个好时机,便可出兵伐吴,仇可以报,霸业也可以兴了。您作为一国之主,怎能还偏居在这城外的箭楼里呢?”

勾践听后高兴地说:“我兴国之初,军事的事全交给范蠡,国政的事全交给文种,你二人不负寡人的重托,把国家治理得如此的富强,我十分高兴。至于迁进宫,我早有誓言,国耻未雪,寡人决不停止卧薪尝胆,决不离开面向吴国的箭楼,请你们不要劝我违背我的诺言。”

二人无法,只得非常遗憾地离开。后来,越国的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更是感动万分。老人、妇女、妻子都勉励自己的孙子、儿子、丈夫,时刻准备为报仇雪耻去战斗。

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大宴诸侯于黄池之机,水陆并进,向空虚的吴国国都姑苏进攻,俘虏了吴国太子友。当勾践出发那天,百姓送来饭食,争相劳军,拿来美酒为勾践饯行,出现了“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的动人场面。最后,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逼使夫差在姑苏山上自杀。

灭了吴国之后,勾践才离开箭楼,迁都琅讶(今山东胶南县)。

汉文帝不建露台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故事发生在西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十四五年的时候。

汉文帝刘恒,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光和二年(前179年)7月,吕后病死。9月,大臣陈平、周勃等群起诛之,最后灭掉诸吕,并扶植刘恒即位。

刘恒坐了天下后,首先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汉朝经济发展的措施,于是很快,便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从此百姓对文帝也倍加拥戴。

文帝继位后,不仅注重朝中现行政策的开明,还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因为他知道:为君者,有如一国之父。国君的一言一行,往往有如治国安民的法令。由于文帝自幼生活在地远势偏的代国,生活比较艰苦,因而他对百姓的疾苦有一定了解。这样,他做了皇帝后,十分注重倡导治国节俭,更注重要求自己带头身体力行。

这一年,文帝颁布了“废除田租”令,百姓大部分有了耕田,皇室政权也更加巩固。于是,有人建议:文帝应建一座比一般皇宫还要高的宫殿——露台。这样,文帝站在高高的宫殿之上,可以看到宫殿以外很远的地方。它既可以显示出文帝所建功业超出以往一般帝王,又可以进一步突出当今皇帝特有的威势。

文帝最初听到这个建议,并没有认真思索,他觉得:建一座宫殿也并不算是什么奢侈的事,先王中许多明君都这样做了,更何况自己即位十几年来,一直住在父皇留下的旧宫中。于是,他很快同意了。不过,他在下诏要造露台前,一再叮嘱大臣:要尽量少动用国库中钱财,露台建筑不必追求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