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超级口才的八大训练途径
17347600000052

第52章 成功与下属沟通

通过沟通,上司可以知道下属的所思所想,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司可以给予下属一定程度的满足。这样,下属就会对上司多一份尊敬和爱戴,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支持上司。

沟通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润滑剂

不断成功地与下属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这是上司得民心的一条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途径。因为通过沟通,上司可以知道下属的所思所想,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司可以给予下属一定程度的满足。这样,下属就会对上司多一份尊敬和爱戴,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支持上司。同时,在沟通中也可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得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然后运用到实践当中。

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共同进步和提高的过程,这对谁都是有相当大的益处的。

俗话说:“远水止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远亲为什么不如近邻?再远也是亲戚,彼此是有连带和血缘关系的,而邻居,八杆子也打不着,大家只是住在一起罢了。之所以远亲不如近邻,一个原因是因为亲戚离得太远,有个大事小情在短时间内无法赶过来,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近邻不同,因为大家住在一起,有个风吹草动都能感觉得到,一些小事上的帮助也是举手之劳。即使是大事,不能百分之百地帮助,也还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亲戚离得太远,彼此想见一面都有困难,联系少了,感情自然也就淡了下去,而和邻里之间,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聊聊天,自然也增进感情。

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经常性地接触,只有常接触,才能保持原有的关系,或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但若是不常接触,结果常是相反的。这一点在小孩子身上体现得最明显。小孩子无所谓和谁亲,和谁不亲,谁带着他,谁对他好,他就和谁亲。上司和下属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只要上司待下属好,常和下属沟通思想,交流意见,下属自然也会对上司好。

与下属沟通的途径

不论是上司还是下属,在工作时都会有这样的牢骚,那就是互相埋怨说彼此间无法沟通,或沟通得不好,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收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彼此间的沟通,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可关键是这个沟通怎样进行?

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与他人很好地沟通。这“他人”指的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但实际上这种渴望又被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东西压制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又拒绝着沟通。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普遍缺少沟通,即使存在沟通,那所谓的沟通也只是表层的,很少会有人将自己真正地呈现给别人看,同时也不会有人这样赤裸着,在你面前进行彼此的沟通,这包括很亲密的朋友。

朋友之间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是上司和下属之间,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下属不能够在上司面前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上司也不允许下属在自己面前这样放纵,否则他没有一点儿领导的威信,就很难服众了。

若想真正地做好沟通,首先应该找出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得沟通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以为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就是沟通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一家公司里,上司吩咐下属去做一件事情,上司问下属明白该怎么做了吗?下属说明白了。可做完以后,却惹得上司很恼火,为什么呢?因为两个人对工作内容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出入,结果下属做的和上司想要的完全不一样。这时候的上司非常生气,大声责怪下属:“没有明白为什么不来问我?”

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什么,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来问嘛,这很正常。可是如果换一下位置,让上司去扮演下属的角色,有了问题,他会那么轻易地来找上司吗?

这位上司看似没有错,其实他也错了,他错就错在认为只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就尽到责任了,其实不是这样。上面的例子就充分地说明了,虽然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但由于彼此间缺乏对这一件事情的沟通,没有真正取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结果做出来不尽如人意,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上司与下属既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结两者之间的最根本的纽带就是工作,那么工作就是第一位的,而其他的则放在其次。上司没有必要对下属的生活和隐私有过多过地了解。当然了,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生活状况是应当的,这样可以根据工作的好坏来适当地进行奖罚。总之,如果作为上司,能够多问一下下属的家庭状况,会让他心里感到有一种亲切感。但事情发展到这里就应该停止了,否则会适得其反。

除了这些以外,在很多时候,绝大多数上司和下属之间就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工作做得好了,彼此的关系也会更进一步。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是下达命令是不行的,还需要沟通。也就是说要针对一件事情,各抒己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综合处理,拿出一套最好的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某个人身上,由他去实施,并全权负责,这样,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上下级之间若想更好地相处,首先要从相互沟通这一步做起。

上司要体恤下属的情绪

人与人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其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的不同看法。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企业内部,都会存在着这样一中现象,这是无法避免的。

下属肯定会对上司的某些决定,办的某件事心存不满,或是有所抱怨,但是,对方是自己的上司,位高权重,所以常常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跟最知心的朋友或是亲人发发牢骚,可这也还得担着小心,怕走露了风声,传到上司那里,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把它压在心里,只要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

人的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这种不满或抱怨在心里日渐一日地积压得太多,有一天再也无法容纳了,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不可收拾。身为一个上司,作为一个领导者,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用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变得棘手。

作为上司,如何处理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是让下属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抱怨统统发泄出来,这样,上司听了以后,也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而对下属来说一方面缓解了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上司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双方可以同时从这个过程中进步和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一般来说,身为上司,因为他经历过的事情比较多,也就练就了一副比较敏锐的直觉。下属有什么不满的意见,或是抱怨的情绪往往能够在一言一行中一目了然。

诸如下属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或是为自己的思想理论辩解,而且言辞十分激烈等,都是在无形之中告诉上司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候,上司既然感觉出来了,就不要使他们的这种情绪继续恶化,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去缓解或是消除。譬如,在他说话时,不要往其头上泼冷水,更不要立即予以否定和回驳。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原本低落的情绪会变得更加糟糕,其他的没有任何益处。

最好的应对措施应该是仔细认真地听完他的话,然后是对是错,在他心绪平静下来以后再做定夺。那个时候,虽然对方已经过了不满的亢奋期,但语气最好还是尽量委婉一些,使对方听起来易于接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对你的不满。另外,你还可以适当地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试图让对方理解和接受。

有很多上司,自身的才华很出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又尽职尽责,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可即使是这样,下属对他的评价却并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他没能很好地掌握下属的心理,以自己为力量的中心,让他们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作为一个领导,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充分考虑、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

下属对上司不满,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自己的待遇、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心里对上司耿耿于怀;还有一种就是自己缺少表现的机会,机会很少或是没有机会。

所以,身为领导者应该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检讨一下自己,并努力去做好。只要上司对下属在心理和物质上都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下属是不会无缘无故对上司有意见的。上司为下属准备了充分的软硬件设施,相信下属也一定会做出骄人的成绩来的。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毛病,就是满嘴的大话,大道理,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很少。他们是在用心走路,而不是在用脚走路,而且还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

这话或许也有着一定的道理,乍看之下,他们像虚无主义的奉行者,可实际上,真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积极地去争取,结果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些人往往比前一辈人更容易成功,这除了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外,还与他们自身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关系,这一代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的东西可以忽略。而以自我为中心,就注定了他们追求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要强烈于任何一代人。这时候,如果对他们的存在予以充分的肯定,他们做事情的时候,就会百分之百全身心地投入。他们这些人都是表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很想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旧的思想观念都已经被新的思想观念淘汰掉了,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如果上司是一位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能够跟得上这种变化,固然很好。但如果是一位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上司,则一定要对下属提出的意见加以分析、思考和研究,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轻易地下结论,说行还是不行。

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在人的思想意识里面,有些东西从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比如说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同,希望能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能够早一点晋升等等,这是每一个人都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人们为了实现这些,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但如果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这些所谓的理想也好,愿望也罢,无法实现时,人们就会想办法,这些办法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的。

诸如某个员工,自身能力有限,但又想得到上司的重视,所以伪装一些成绩给上司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无论怎样掩饰,总会有暴露的那一天。纸里包不住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找上司谈话,为自己争取机会,这样或许把握还会大些。

但身为员工,一般时候是不会这样主动的,所以就要求领导善于观察和体验每个员工的心理,努力让他们说出心里话,以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予实现。这样做,可能暂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可以避免日后更大更多的困难的发生。

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年老人,都不是特别情愿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别人听,这是不是人的一种天性,共性?有名的霍桑实验,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某纺织厂,有个女工人,工作效率很差,大家刚开始都相信女工的理由,认为是光线太暗了,以至于影响了工作效率。但是经过霍桑调查以后才明白,照明设备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左右工作效率的是人际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凭借着表面的现象去评判事物的对错好坏,而是要透过表面,去挖掘其本质的东西,然后再做定夺。与下属之间的交流就是要听下属的真话。

不仅仅是领导者,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总是要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尽力按他所说的去实施。话每个人都会说,但能够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的却少之又少。就像父母,总说要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力,可到最后还是包办了一切,甚至连生活中最微小的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上司也是这样,认为凡事自己已经决定了,就没有必要再通知下属了,更没有必要在彼此之间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讨论。所以他对员工,只有命令的传达和结果的回收。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你把任务分派下去,并规定在何时完成,大家可能为了表示服从,能够按时交差,无异议地都按你的要求去做了。可是无异议,并不等于说你的方式方法就是最好的,是完美无缺的。可能下属只是碍于你上司的情面,不好意思提出来,也有可能是怯于你的权力的威慑,不敢提出来……总之,是有一个不说出来的理由,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逃避的事实。

所以,对上司来讲,下属绝对的服从也并非就是一件好事,这样,企业和部门的发展会是相当缓慢的。正确的方法是鼓励大家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大家在一起讨论,不断地进行否定与决定,最后拿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肯定是最好的。不断地如此坚持,不仅仅只是公司的办事效率会提高,效益会增大,对于自身的发展,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

鼓励下属讲出心里话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列举两种:

放弃自己高度自信的语气和神态,多用询问、商量、请教的口气,而少用肯定式的语气。否则的话,会让对方感觉事情在你这里早就已经拍板定夺了,说出来不过是走走形式,是真主意,假商量。

把自己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给人看,把自己的计划中所遇到的困难及不完善的地方告诉下属,从而引发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集合多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够更快地进步。

良好的相处,很多时候不是由忍耐得到的,它往往是在相互之间真正的沟通中形成的。

既然是自己想要听下属的心里话,那么在他说的时候,就一定要认真地聆听,而不要以任何方式来伤害他。诸如提意见,即使是你不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也要加以仔细的考虑,取其中精华的部分,并对其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然后委婉地说出不能完全采用的原因。这样,下属接受起来,也会很容易,而不会在彼此之间产生隔阂,更不会怀有恨意。

若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