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分散在各地的学生相约着一起回到那个僻远的山村,看望他们尊敬的启蒙老师。
簇拥在老师周围的,有副县长,有某大公司董事长,有著名作家,有大学的教授……每个学生都一边表达着感激之情,一边欣然地汇报着自己足以让老师骄傲的成绩。
大家说说笑笑地讲述着,彼此间不由得暗暗地较起劲儿来——谁也不服气谁,争着证明自己才是老师最有出息的学生。
老师笑盈盈地看着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当年一样孩子气十足的学生们,不时地点头赞许着。
这时,一直在外面劈柴、担水的张朋轻轻地进来,蹲在外屋烧着火炕,默默地听着他那一个个神采飞扬的昔日同窗自豪的讲述,自卑和羡慕都一览无余地写在了脸上。
大家仍在热烈地比试着各自的成就,似乎都忘了外边还有一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老同学张朋。
中午到了,学生们纷纷提议开车去乡里找个饭店热闹一下,老师却坚持在家里吃一顿便饭。这时,大家才恍然注意到在厨房里一直忙碌的张朋。他们夸奖还是那样不善于言表的老同学能干,并慷慨地表示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尽管吱声。张朋感激地应答着,谁也不让插手,一个人锅上锅下地忙碌着。
很快,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好了,大家都围着老师坐好了,张朋却说什么也不肯上桌,他说他要为远来的同学们服务一次。
老师笑着将他拉在身边坐下来,举起杯子,朗声道:“今天,我非常高兴,我的学生个个都很有出息。尤其要感谢张朋,这些年来,里里外外帮我干了数不清的活。”
“老师,那还不是应该的吗?我也没别的能耐,不像他们那么有出息。”张朋一脸的腼腆。
“不是老师偏心,也不是因为你帮我干的活儿多,就冲着你对老师这份感情,要我说呀,张朋是一点儿也不逊色呀。”老师拍着张朋的肩膀,望着一个个得意的弟子,一脸郑重地说道。
直到这时,大家才蓦然发觉: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在忙着各自的一摊子事情,有时连给老师一声问候都忽略了,唯有当农民的张朋在始终默默地关照着老师的生活,帮着老师经营责任田、修房、劈柴、担水……
没错,一个懂得把爱回报给恩师的学生,即使他是一个很卑微的小人物,他也依然是可敬的,不仅仅在老师的心目中。
品与悟:
在一些世俗的目光里,“有出息”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功成名就者,是社会上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在慈爱的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只要他正直、向上、勤勉、努力、执著……无论他做着什么,无论他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他都是“有出息”的,都是应当予以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