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我随摄影记者小李去一所特偏远的希望小学采访。
我们带去的一捆书,竟成了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他们争抢着,然后几个人围拢在一起痴迷地阅读一本书的情景,让记者感动得频频地按下相机快门。
家境最困难、读书却刻苦的一个小男孩,那天第一次迟到了两节课。他脸上挂着几块新鲜的伤疤,鼻子上很显眼地还粘着一块白胶布。老师疼爱地问他怎么摔成那个样子。小男孩小嘴一咧,兴奋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在早晨上学的路上,他看到前面有一张不知谁扔掉的报纸。他高兴地跑过去,弯腰要拾起的瞬间,一股风吹来,把报纸一下子刮到路边的沟里,他赶紧跳到沟里去捡。这时,风又把报纸朝前面吹去。他追过去,风似乎有意和他作对,当他就要走近时,报纸又被吹出不深的路沟,吹向旁边积雪很厚的大田里。
两眼盯住那张一起一落的报纸,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跨过满是玉米茬子的田埂,急切地追逐着。就在伸手即可够到报纸的刹那间,他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脸正好摔在了一个裸露在玉米茬子上。顾不上疼痛,他顺势抓住了那张追赶了足有一百米远的报纸。
看着他满脸血糊糊的跑回家来,他的母亲吓坏了,他却得意地举起了“流血的收获”——半张过期的《人民日报》……
一周后,本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刊出了一桢撼动人心的照片,内容是——满脸伤痕的一个小男孩,正阅读着半张报纸,他黑亮的眸子里蓄满了春天的色彩。照片的名字是《希望,从这里出发》,下面配发的是我撰写的有关背景故事。
好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那个小男孩已成了大学生。我依然激动于那年春天里的那个难忘的故事,并一次次地把它讲给我如今再不必为看书发愁的学生们。而且,每一次讲完,我都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一句——希望,从这里出发……
品与悟:
难以想象的穷困,却难以阻止对知识的渴望,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贫寒中不泯的希望,看到了更多的艰难中的崛起,看到了更多的磨砺的坚强,看到了更多的逆境中的骄傲……是的,就像没有什么可以垄断阳光一样,谁都不能拦住心头簇新的希望升起;就像一枚种子不愿放弃萌芽的机会,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都不应该放弃对美好追求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