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各种费用,我的兜里只剩下83块钱了。这些钱便是我进入高中第一个月全部的生活费了。为了拼凑学费,父母已几乎将整个村子都借遍了。临行前,父亲告诉我,要等下个月他开了工资才能寄钱来。其实父亲只是个小学老师,一个月也只有四百来块钱,弟弟和妹妹都在上学,一大家子人都在指望那点儿钱呢。
看来,我只能精打细算地节俭着花了。好在开学时,我从家里带了两大罐子咸菜,只需买四两米饭或两个馒头,再喝点儿白开水就行了。
可我不愿在人多的时候走进食堂,不愿看到同学们比赛似地打来各种香喷喷的炒菜,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边聊。我常常故意拖延着,等同学们都用完餐了,才拿上饭盒去食堂,买上两个馒头或四两面饭,躲到一个角落狼吞虎咽般地迅速地消灭掉,我不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的那副穷酸样。
有时,为了掩饰自己的手头拮据,我还故意轻描淡写地在宿舍里跟同学们说“今天的烧茄子真不好吃!”或者“嗨,又去晚了,溜肉片没吃着。”其实,上高中两周多了,我只买过三次炒菜,都是最便宜的只有五毛钱一份的炒土豆丝。
那天,我照例很晚才去食堂,买了两个馒头去墙角那个座位上。刚坐下来,班主任刘老师一手用筷子插着两个馒头,一手拎着咸菜罐子,微笑着朝我这里走来。
“来,咱们互相交流一下。”刘老师说着,把自己的咸菜罐子推到我的面前,又夹起我带来的咸萝卜。
我惊讶地问:“刘老师,您也吃这个?”
“怎么?你以为我该吃什么?”刘老师友善地望着我。
“我是说,只有我这样的贫困生,才不会买炒菜……”我窘迫地垂下头来,心里有种酸溜溜的感觉。
“问题不在于我们吃什么,而在于我们吃的时候,该拥有什么样的心境。”刘老师说着,就着咸菜咬了一大口馒头,一副味道好极了模样。
接下来,刘老师给我讲了她花四分钱吃午餐的经历——“那会儿,家里实在是困难极了,要不是我死磨硬缠着,家里说什么也不会让我去读高中的。我的学费还是东挪西借好容易凑来的,记得父亲跟我说过,咱不能跟人家比吃的,咱唯一能比的就是学习成绩。我告诉父亲,我明白,贫穷不是错。于是,我的伙食标准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头一学期,我几乎连五分钱的菜汤都舍不得买,经常是买二两大馇子干饭,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对付一口算了。可我从来没自卑过,我总是笑嗬嗬地跟同学说,要想学习好,吃饭就得简单化。当然也有离开饭的时间还早、而我已饥肠响如鼓的时候,这时,我就跑出教室找个水龙头,灌上一肚子凉水应付一下。那会儿,我最盼望的是学校做大馇子干饭,因为它特便宜,四分钱就可以买二两。那位卖饭的师傅看到我的瘦高的个子,总要说一句多吃点儿,顺手多给我打上一些,至今我还记得那会儿的大馇子是真香啊……”
刘老师无限怀恋地讲着往事,语气中没有丝毫的羞涩,反倒有一种特别的自豪。原来我只知道那年她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的,却不知她曾吃过几十顿四分钱的午餐,并且将此作为一种磨砺、一种精神财富,永久地保存着……
听了刘老师的故事,我的心里热呼呼的。想想入学以来,我为自己的贫困承受的所有的难为情,是多么地没有必要啊。别人能够坦然面对富裕,自己为何不能坦然面对贫困呢?
从此,我不再为自己囊中羞涩而自卑,反而多了一份自如。我开始微笑着拒绝同学们的各种生日聚会、野外郊游等邀请,很响亮地告诉他们,我兜里没钱,也不愿接受他们救济性的帮助。
从此,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把各门功课都学得扎扎实实,直到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无论生活怎样的艰难,我始终记着——贫困并不是多么可怕的,最重要的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自卑地低下头……
品与悟:
只有坦然地面对贫困,才会将贫穷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磨砺,才会坚定改变穷困的信念,才会努力地去打拼,才会从容地走过眼前的艰难。如果一个人在贫困面前自卑、抱怨甚至沉沦,甘于被贫困打倒,那么,这个人在物质贫困的上面,又将加上精神的清贫,而后者将更为可怕,因为它将断绝告别贫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