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32

第32章 祛除心中的不祥之器

导语

“夫兵者,不祥之器。”冰冷的兵器,是用于战争的,是容易为自身带来灾难的器物。要从根本上消除战争,首先就必须废除兵器。它应成为一切具有内在精神修养的人生活中的弃物。

而有的人心中却装有这样的不详之器,那就是“仇恨”。人内心的仇恨,就是埋藏在人心中为自身带来灾难的一把器物,无论是怎样的复仇结果,到最后元气大伤的是自己。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

直解

一切战争都是不祥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义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

战争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所用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

如果看成美事,就是以杀人为乐了。

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吉庆的事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边为上。

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打仗要以办丧礼的仪式来对待。

战争杀人众多,要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办理。

心解

报复“得罪”你的人,你将失多得少

小时候我们常有这样的举动,别人踩了你的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你都要踩还一脚。那时候我们都还小,在一来一往的打闹嬉戏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当我们长大之后,这种举动却可能上升成一来一往的报复。

报复其实是不明智的。报复是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

报复需要时间。为了报复得罪你的人,你要等待和寻找报复的机会。为此,你付出了时间,不过请注意,付出时间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等报复了,你会感到快乐吗?所谓的报复让你失去了许多时光,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乐,还有无尽的后悔。

报复需要精力。为了报复对方,你要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要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凭空耗费许多精力。然而你得到了什么?只能是报复后的空虚和寂寞。

如果报复之后只能得到这些,你还会去选择报复吗?还觉得报复是有意义的吗?

很多时候,仇恨的是别人,但烦恼的却是自己。学会放弃仇恨,就等于放弃了烦恼。永远不要因为仇恨而使自己终日郁郁寡欢,一些人是不值得我们去仇恨,去报复的。忘记仇恨等于善待自己。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一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可那东西竟然涨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也装入宽容,那样你们就会少一分障碍,多一分成功的机会,否则,将永远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到被打倒。

忘记仇恨,才能心理平衡、解放自己。你宽恕了,你的怨恨、责怪、愤怒就没有了。宽恕是消除怨恨、责怪、愤怒的良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

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误以为是“仇人”的,未必就真的是什么“仇人”。退一步说,即使是仇人,如果对方心存歉意,以礼相待,那我们也应摒弃前嫌,化仇为善才对。忘记仇恨,才能提高自己,开阔自己。

最好的报复就是宽容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容己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大夫,成就霸业;魏征曾劝李建成早日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魏征也为李世民出了不少治国良策,成为一代名臣。

南非民族英雄曼德拉因领导反对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而被捕入狱,白人统治者将其关押在一个荒凉的大西洋小岛上,时间长达27年之久。在关押期间监狱方面对当时年事己高的曼德拉进行了残酷的虐待,叫他每天清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岩矿场,用尖镐和铁锹掘石灰石。有时还叫他去下海做工,在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曼德拉是要犯,有三名看守专门负责看守他,而这三名看守对他都极不友好,总是找碴虐待他。曼德拉在这27年的牢狱生活中,受尽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与折磨。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曼德拉出狱后,在当选为南非总统的就职庆典仪式上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他在庆典会上热情致辞欢迎各国政要和来宾后,还向人们特别介绍了三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他在被关押期间看守他的那三名看守。曼德拉说,令他最高兴的是他们三人也能到场参加庆典。当时,年迈的曼德拉还缓缓站起身来向三位原看守致敬,他的这一举动使这个盛大热烈的庆典一片静谧。

后来曼德拉谈及此事时,向人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的环境他学会了控制情绪才得以活下来。漫长的牢狱岁月,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受到的苦难与痛苦,懂得了如何给自己以激励。他还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与人说及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时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人生多变,以常理而论,曼德拉大有过之。然而曼德拉以博大宽广的胸襟,泰然处之,他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并非是仇恨和积怨,而是不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训练自己,克服自己不良的习性,以适应当时的处境,由此他的生命得以生存,得以重获生机,他的生命力也由此显得异常的顽强。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并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

林肯冲破重重阻碍当上总统之后,仍任用了一个能力很强的原先的死对头担任部长之职。幕僚和随从们都十分不解。

“他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消灭他!”大家愤怒地建议。

“把敌人变成朋友,”林肯解释说,“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

善于忘记仇恨,是成就事业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才可以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大踏步地前进。只有忘记仇恨,宽宏大量,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会赢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才会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宽容表现为“三不”,即“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要成就事业,牢记一条原则就可:记着别人对你的恩惠,忘记自己对别人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