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42

第42章 善于等待也善于成功

导语

善于等待的人才会感到等待的魅力。时间老人笑眯眯地俯瞰着这个看似杂乱无章的世界,最后总能让那些善于等待的垂钓者在夕阳下的池塘边找到拾鱼而归的感觉。

王蒙曾在他的书中说过:“等待是一个表面消极其实积极的概念。”“等待的同时是发展和充实。等待又是一个空间一个平台,看你在这个空间这个平台上上演什么戏剧,配置什么功能。”说得多好啊。所以,我们何必焦躁不安,为什么不学会善于等待呢?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直解

上品之士听了道,努力而奉行。

中品之士听了道,似信似不信。

下品之士听了道,大加嘲笑。

若不被嘲笑,那就不能称做真正的“道”!

所以古人说过:

“明显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

“洁白好像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

“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物往往很晚才制成,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道”幽隐而无名。

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心解

短暂又漫长的生命中,我们得善于等待

为了成功,有的时候人必须等待。干旱地区的农民等待雨水的降临,洪灾地区的人们等待大水的过去,卖冰棍的大妈等待热天的到来,卖木炭的老翁等待着天寒地冻,被冤枉的灵魂等待清官的出现,老百姓等待着一个又一个开明的好政策。

伴随着现实与回忆,等待就是一个过程,等待就是一科考试,等待就是一种磨炼,等待就是一种心态,等待就是一味良药,等待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人生。

等待就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是为了一种机遇,等待是智者的选择。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生长的等待。

其实,人的一生充满了等待。小时候,等待长大;长大以后,等待一份浪漫的爱情;有了爱情以后,等待一个温馨的家庭。

希腊有句谚语:“一切都在流动,一切又碰在一起。”等待也不是静止的、消极的等待,不是孤岛上那只在山洞里等待着油尽灯枯的老山羊。

等待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的人焦急,有的人平静;有的人愤怒,有的人微笑;有的人体会幸福,有的人深感痛苦;有的人学会宽容,有的人小肚鸡肠;有的人越战越勇,有的人仓皇而逃;有的人磨炼出了意志,有的人几近崩溃;有的人感悟出了人生真谛,有的人却执迷不悟;有的人什么滋味也体会到了所以感慨万千,有的人傻傻地什么人生道理也弄不明白……

有的时候,等待是一门艺术。很多优秀的人物在努力推动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必须等待时代的进步和醒悟,因为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对抗愚昧。睿智的人不会为了挽救时代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因为他知道时代的进步需要过程。有时候,当等待变成了无奈,你就只有等待。这个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方法。

等待是一个积蓄力量的过程。善于等待的人要学会闻鸡起舞,要懂得卧薪尝胆。浅薄之徒不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以为自己能一不小心就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以为登上泰山之巅就是将泰山征服在自己的脚下,殊不知,自己脚下的立锥之地不过是泰山的一抔土。

等待是一个把握时机的过程。善于等待的人懂得“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道理,在时机不成熟时,在力量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忍耐,学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中抱定主见,泰山压顶不弯腰,最后迎来的必然是“危机之秋,乃攻守易势之时”,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开拓一番崭新的局面。

活着是需要一点耐性的,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

庄子说:“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意思是想干一番事业,或者想办成一件事,如果时机不到,就要等待。

古时人们常说,时机不成熟就隐没自己,但隐没不是把自己藏起来,根本不出现,封住自己的口,把思想烂在肚子里,也不是把自己的智慧隐藏起来不发挥,而是说,时候不好,暂时退一步。这是保全自身的办法。

干事业的人,是要有点献身精神的,要能忍。忍,就是吃苦,“吃苦”这两个字,说起来很重,实际上也就是“努力”罢了。青春年华,人尽怀春,花前月下,人人向往,而要先立业,需能忍;挣钱发家,生活小康,魅力很大,而要淡泊,需能忍;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把一切熟悉了的抛下重新开创局面,更要忍。能忍,心思上了工作、事业的轨道,也就没有多少忍的痛苦,只要正常的努力就行了。

活着是需要一点耐性的。活得久,才能欣赏到自己走过的崎岖道路。

等待就是不要急功近利,就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

印度心理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一书中写道:“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人间是孤独的大背景,因为人间充满交往,充满人伦的纠葛,充满爱情的快慰,充满相遇的欢笑。孤独在人间的映衬下就分外明显,就像渺茫太空中的星星,白天反而看不见,却在夜幕下格外显眼。人际的交往不是让我们拔除孤独,而是让心灵印证它的存在。

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要不马尔克斯就不会发出《百年孤独》的呐喊。长悲叹时,把古来圣贤皆寂寞吟吟,便是莫大的鼓励了,人生之事也莫过于此。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奋斗者总是孤独的!”能用一生的时间忍受孤独甘于寂寞的人,创造了永恒。

世事喧嚣,人生孤独。不是吗?凡·高的《向日葵》以一种孤独的爆发力显示出生命内在的扩张;贝多芬耳聋失聪与声音告别一世,上帝留给他的只有孤独和寂寞,可贝多芬在自己孤独寂寞的世界里,以音乐为信念,在孤独中奏响了命运交响曲,世界对他如此,可他却把永恒的音乐留给了世界;兰姆的《伊利亚随笔》,则饱蘸了孤独的幽默与辛酸。面对楼兰遗址、庞贝古城、玛雅古文明,我们在历史的困惑面前,无不感受到惊心动魄的孤独。若在沈从文先生孤独的墓前,你便会更多领悟到对生命纯朴而泥土般的微笑,使你残破负重的心灵得以宽慰,吸取力量。沈从文先生真正的伟大正是孤独所致,恰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当你最孤独的时候,也就是你最不孤独的时候。”可见生命在享受孤寂的同时,又享受博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