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17391800000021

第21章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有个老太太过世了,众亲属都到家里商量后事。因为老太太生前嘱咐要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

谁知这时,老太太的一个孙子突然说:“让我说,反正老太太已经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了,又省钱又省事。”

此言一出,令大家十分恼火,但又骂不得、打不得,因为这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可不说说这小子吧,大家的心里又确实气不过,一时场面十分的尴尬。

故事中的小伙就是触怒了众人的忌讳。他不但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会审时度势,还不知道察言观色。于是,就说了些众人看来大逆不道的话来。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说些逗乐的话,随便乱开玩笑,别人就会说这人太不懂事了。

人活在世,一些主要的人情世故不能不懂。在人际交往中,不同场合要采取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目的。因此,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年轻人,应当说话看场合,要懂得因时制宜,入乡随俗。

庄重场合:比如在会议现场,单位所有人员聚在一起开会,领导讲话,你随便插话;发言时,不该你说的话,你抢着说,或者还没轮到你发言,你急于争先,这会都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公众场合:比如在图书馆,别人在静静地看书,你偏要同别人窃窃私语,或者大声地说话,这很明显有违公德,影响了别人的学习。

私下与公开的场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称之为自己人。如你把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把你朋友的隐私到处说,你这朋友肯定没法交下去了。

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如果你是单位的一位领导,你的下属工作上出现了小问题,你不分青红皂白,当着众人的面把下属狠狠地批了一通,你的下属当时不敢跟你急眼或者不便跟你急眼,但他心里肯定会记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事情你最好在私下场合解决更好一些,因为他毕竟没犯大的错误。

适合多说话的场合与不宜多说话的场合:比如,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气氛应该是欢快的,你自己一个人喝闷酒,一句话也不说,别人肯定以为你出现了问题;再如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在埋头自己的工作,你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那别人肯定会很厌烦的。

要说什么样的话,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才能说出得体的话来。

有位县太爷得子,摆满月酒的时候,下属官僚都去相贺,其一恭维说,“这孩子长的多好呀,你看,有富贵之相,以后必当大官。”

另一个也不甘落后说,“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大,是个掌钱的相,以后呀,必定发大财。”结果大家都很高兴。

争先恐后说着恭维话。结果有个人来晚了,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说,就说了一句:“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死的。”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县太爷非常生气。

尽管最后来的那个人说的是大实话,但是因为不符合场合,没有注意到环境,结果是大家不欢而散。

有些话孤立地看是对的,但在特定的场合就行不通、让人接受不了。比如,同一称呼,在有的场合使用是得体的,而搬到别处就可能别扭。如当面叫“爷爷”很自然、亲切,若叫“祖父”就显得生硬了,反之在另一些庄重场合(如法律文书中),则以后者为宜。如果人兼有几种身份时,应因时因地而定。自己的哥哥又是自己的任课老师,在课堂就一定要称“老师”,回到家里就大可不必了。

在特定场合说话还可以利用以下两种技巧和原则,以到达理想的说话效果。

委婉表达

说话委婉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有时,即使动机是好的,但不懂得委婉去表达,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利用歧义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尽力避免、尽量消除的。

然而,歧义也并非总是消极的,在许多特定的语言场合中歧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说话人可以有意利用歧义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或修辞效果,听话人在某些场合也可以通过对歧义语句的有意歧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位男孩正和女友热恋,女友有意考一考他,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问他:“假如我和我妈同时落水了,你先救谁?”男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当然先救未来的妈妈!”

利用语境中“未来的妈妈”的多义巧妙解决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未来的妈妈”既可指女友本人,也可指未来的岳母娘。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歧义语回答,可谓一箭双雕,两面玲珑,表现出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