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17391800000048

第48章 让他人主动帮忙的说话技巧

和几个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求人办事的话题。有的说:“自己平素不喜欢求人的”;有的说:“当今社会不求人办事是不可能的”。我赞成后者说法。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无奈,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一名病人,希望医生能细心为自己治病;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会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年轻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注意语气和措辞

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托人办事时措辞、语气也要适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你必须如何如何”“你一定如何如何”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难以接受。而要用商量的语气说:“请尽量帮我一把”、“最好能帮我干到底”,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

比如说你的家人患病住院了,你手头又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可以说:“我的家人病了,还缺住院费900元,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开工资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别人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

但有些年轻人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几万元,借我一点儿钱还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诸如此类的话。这种话熟人之间打趣说说还不要紧,但在借东西时这样说,别人是不愿听的。

所以求人办事时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如果是当时难以回复的问题,就要说:“过两天给我一个信好吗?”或者“到时候我去找你可以么?”等,托人办事就要给人留一个考虑的时间和回旋的余地,让人可进可退。

讲究礼貌

要礼貌客气,让对方乐于接受;不要自以为是,让对方心有他想。一般人际交往,即使不求人,都要客客气气、待人以礼。如果有求于人,就更应该多些礼貌,这样人家才能对你所求给予考虑,求人如果不懂得讲究礼貌,人家即使有能力帮你的忙,也会因为你的自以为是拒绝替你分忧解愁。

李响老师是一所高校的教授,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有人敲门,他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抬头一看,是一位女生,但是他并不认识,他想也许是找别的老师的。但是那位女生四下看了看,并没有确认自己找谁,张口就说道:“李响呢?”

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愣了一下,都往李响这里看,李响心里也很纳闷,在学校里这么多年,还没有谁直呼其名的。他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有礼貌地对她说:“我就是,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位女生大大咧咧地说:“噢,你就是李响呀,我可早就听说过你了,我是某某教授的学生,我的论文你给我看一下!”

原来当时有规定,论文答辩时要请一个校外的专家来指导。这位女生是外校的学生,来找李响教授给自己批阅论文。

李响到底是有涵养的人,看到这个学生这么没有礼貌,并没有发火,只是随口说道:“那你就放那里吧!”

这名女生就把自己的论文往他的桌子上一扔,说:“你快点看呀!后天我们要论文答辩,你可别耽误我的事!”

李响再也无法忍受,说:“请问你是找人办事还是下达命令呢?你的论文拿走,我没有时间给你看!”

其实,找人办事得像个找人办事的样子,要表现得谦卑有礼,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有位名人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一个习惯于出言不逊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待人。

拿捏好分寸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说话的分寸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顺利地实现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家庭主妇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调查在求人办事时怎样才能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们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个彼得太太:“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样的电话,还打给了许多人。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我们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本来是件容易被拒绝的事儿,但最后却被同意,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的,对于那些没有打第一个电话,而直接在第二个电话中就提出拜访请求的用户,却多数遭到了拒绝。最后,两位教授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由上述可知,求人办事时,应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受对方断然拒绝,应该拿捏好分寸,不能太急,让别人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说法,最后答应帮你办事。

因此,一步一步地引别人接受,慢慢地诱别人上钩,既是找人办事儿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

考虑事情的可行性

要考虑所求事情的可行性,不要在绝无可能的事情上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求人办事,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所求是通过努力能办到的。一些年轻人求人时不考虑是否可行,便向别人提出请求,这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有人因为老同学作了地方长官,他便去找老同学,希望老同学能让他作某局的局长。老同学开玩笑说,那好,你等着吧。他于是天天跑老同学那里,弄得老同学都不敢见他了。

这个求人者,给老同学提的要求实在是太离谱、太过分了,虽然老同学在本地做官,但他总不能一手遮天,想让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一下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实际是给人出难题。可见,求人必须考虑事情的可行性。求人的时候,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可行的、有望实现的,求人才有现实意义;否则,不是自寻烦恼,便是让别人不高兴。

被拒绝后要宽容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不是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心里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当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适当催问别人帮你所办的事

催问别人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啊?”、“不是说前天就给我答复吗”、“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必须处理”等责问式或命令式。如果改换另一种询问口气,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和处理,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处理者发了火,你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要造成处理者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是有礼有节,就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

求人办事,最能验证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口才出色的年轻人,三言两语便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而言语木讷的年轻人,吞吞吐吐半天,也难以打开公关之门。在某种程度上说,求人办事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功力。掌握了求人办事的语言密招,就能打动人心,最终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