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17391800000005

第5章 年轻人要强化口才能力

一个年轻人,无论你天资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长得多么漂亮俊俏,假如你无法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仍旧可能会一败涂地。而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承认你,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口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你与他人之间沟通的大门,彼此的心灵才能碰撞产生共鸣。

著名主持人杨澜的转折点来自应聘《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在此之前,她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正大集团结束了与几个地方台的合作,转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大学生做主持人,杨澜也被推荐参加试镜。

一开始,杨澜并不被人看好,只是因为她的气质较佳,所以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据一位导演透露,虽然杨澜被视为最佳人选,但是有些人认为她不够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确定。

最后确定人选的时候到了,他们要在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也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间选择一人。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们今天不选我,我也要证明我的素质。

这次考试两人的题目是:一、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么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是这样说的:“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一点……”

杨澜一口气讲了半小时,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长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

据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那个房间,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了,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杨澜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口才打开了自己走向成功的大门,从而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作为一个年轻人,更要重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灿烂的美好前途。

或许你会说“我从小就不太会说话”“我见到人就感到紧张”“我的口才一直这样”。确实,很多年轻人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怎样说”“说不好话”而感到苦恼。

曾有一个年轻人曾经就口才方面的一个问题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我从小就很很羡慕那些能出口成章的人,无论是在演讲台上,还是在饭桌上,他们都能够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而我是一个完全不擅长说话的人,平时聊天时,我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很自卑。

其实很多时候,我知道的东西并不比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少,可就是插不上话。等我想好了要说什么的时候,别人早就改变话题了;有时候,向别人解释一件事,本来都想好要说什么了,但说着说着,就出错了,而且有时个别字还咬不准;更要命的是,我经常不自觉地就会紧张起来,尤其是在人比较多的场合,这样心里一紧张,声音就跟着发颤,显得很没底气。

我的爸爸也不太会说话,现在,我有些怀疑,一个人的口才能力是不是遗传的问题?是不是天生的?是不是有的人生来就伶牙俐齿、口才超群,有的人生来就拙嘴笨舌、不善言谈呢?

一个人的口才能力是不是天生的?这个问题是不容规避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问题是我们获得好口才的“破冰之旅”。

可以肯定的是,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为观众解读《论语》,七天就红遍全国,人们为她的语言魅力所深深折服。当她做客《鲁豫有约》节目被问及“你从小口才就这么好吗”时,她的回答居然是“我小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同样,我们熟知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幼年的时候沉默寡言,几近自闭;著名电影演员葛优上幼儿园的时候性格内向,说话脸红……

像这样一些从小在口才方面并非灵气逼人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口若悬河的口才大家。可见,好口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而是经过后天练习才能拥有的。

教育专家常说这样的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力,当你知识渊博、思维灵活、随机应变能力较强时,你的口才也会大有提高。

比如,要你回答这样一道题:一斤油四块钱,一盒火柴两角钱,现在给你四块钱,要你既要买一斤油又要买一盒火柴,你能做到吗?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思维去想,是怎么也不可能办到的,有的人就用和老板讨价还价,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结果办到了,这就是思维的创新。

另外,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受讲话者讲话时的心情稳定与否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在公众的场合、大场面的情况下,容易由于担心讲不好而产生心慌,心情镇定不下来,就会抑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这是由于讲得次数少的原因,只要多练习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语言应变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一个人如果文化修养好,对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词汇丰富,那么他讲起话来一定会得心应手,应对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好口才确实包含有一些天分的因素。比如,有的人生来嗓音甜美,性格外向,灵活机变等等,但这只说明他们锤炼好口才的基础或者说起点比别人要好一些、高一点,并不表示他们就一定会拥有好口才!

如果你自视自己的语言天分很高,而不去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口才训练,那么,你不但不能具有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的好口才,而且还恣意挥霍、浪费了自己良好的口才条件,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只有训练才是通往好口才的必由之路,训练是拥有好口才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