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给心灵通通风
17394200000063

第63章 谈谈吴万夫小小说《阿香》的异彩

徐涛

对于《阿香》这篇雅俗共赏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它当成民间故事,那它将是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如果把它看作小说,那么,它是一篇很有异彩的小说。

《阿香》是作家吴万夫小小说集《朝圣路上》的首篇。它已于1992年被郑州电视台拍成电视剧,是一篇很有异彩的佳作。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它浓郁的民间色彩。小说情节比较单纯、曲婉,写的是“民间”的故事,借用的也正是民间文学的笔法。文中以“拾娃大了”,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山那边的老树林里”“河那边的人家”,表示地点;以阿香一去不返,“只有那小河的水依旧在不分白天黑夜呜呜咽咽地流”结尾。时间、地点,都比较含混。甚至,连拾娃娶不到媳妇的原因(即文中所说的“遭遇”),也略而不述,却让我们从“拾娃”的名字上去猜测、品味。这种故意为之的模糊语,不但行文简洁,给人留下想象余地(即人们常说的“留白”、潜台词),而且,使文章有一种古朴的神韵。

其次,小说富有抒情色彩的诗意语言的描摹,也情韵独具。请看,开篇写拾娃找不到对象的烦恼,就令人难以忘怀:“(拾娃)便在山那边的老树林里,扔下镰刀,丢下牛草,挺着胸,仰着脸,手放在嘴上握成筒状,对那枝叶阴翳望不到天日的树盖,扯起嗓子放肆地大喊大嚷:‘啊——嗬——嗬——嗬——嫁给我吧——啊——嗬——嗬——嗬——’”这个细节的描写,可谓新颖大胆!用富于浪漫情趣的笔墨,既形象准确地写出拾娃的苦闷心情,又酣畅淋漓地传达了他对爱情的极端渴望;同时,也把山里小伙子的粗犷和率真,表露无遗。“扔”“丢”“挺”“握”等几个动词的传神运用,不但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传达出拾娃的心态,而且,行文有一种喜剧幽默效果。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无限的同情。

又如:“拾娃讲故事般娓娓地向她叙述自己的遭遇。那姑娘也像听故事般久久一动不动地沉浸在回味中。那时,泪水不知不觉从她的脸颊上簌簌爬下……有一次,拾娃竟猝然发疯般扳住她的双肩,流着泪说:‘嫁给我吧!’那姑娘便不作声,垂下长长的睫毛,默默地摇摇头又点点头”。“沉浸”一词,准确地写出她对拾娃命运的深深关切和怜悯;“(泪水)簌簌爬下”,笔触深入一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传神地勾画出阿香的温柔多情、极富同情心。“不作声”“垂下长长的睫毛”,描绘阿香的思索状、柔情状,难以言说的幸福感和将为此而付出代价所表现的沉默。“摇摇头”,也许是她感到很害羞,很慌乱,下意识作出的一种心理掩饰,也许是想到拾娃的处境,犹豫之下,暂作的推脱;“又点点头”,镇定下来,感其情,怜其意,抛却顾虑,同意而又难于启齿,只好点头以示默许。这段摹写,文辞精美,细腻传神;清新隽永,诗意浓郁,言简意丰。特别是“摇摇头又点点头”,写得朦朦胧胧,扑朔迷离,而又婉转雅致、真切动人,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一纯情少女,宛然可感。

再如:“小两口,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亲亲热热就像生活在蜜罐中。他们在田间,有说有笑的,时不时还免不了孩子般追逐打逗一番。疯累了,笑够了,拾娃便直盯盯瞄着阿香的脸说:‘阿香,和你在一起再苦再累也甜着哩……’于是阿香便抿着嘴嗤嗤地笑”。这段写意式的白描,用纯乎诗意的语言,将小两口的甜蜜幸福,写得天真烂漫、阳光灿烂、如歌如幻……

作者通过这些或古朴清新,或欢快浪漫,或真挚曲婉等笔墨的传神描摹,寓作者情感于其间,很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文中自始而终,交错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词汇,使小说有一种奇异的魅力,更是作者的创造。双声词,如恍惚、阴翳、粗糙、圆润、幽怨、仓促等。叠韵词如:攀谈、叙述、姜汤、嘱咐、仓皇、奔涌等。其中双声和叠韵词中的阴翳、奔涌等,还属于诗体词。三字格叠词,有空落落、瞎嚷嚷、直呆呆等。叠字(又称叠音)词更多:怅怅的、嘤嘤地、哀哀的、怯怯地、悲悲切切、幽幽咽咽、哽哽噎噎等。文中的这些双声、叠韵、叠字等词汇的大量运用,形成一种描述性抒情语言载体,达到文风的统一与和谐,文章始终弥漫在一种亲切感人的抒情氛围之中,也别有洞天。

总之,对于《阿香》这篇雅俗共赏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它当成民间故事,那它将是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如果把它看作小说,那么,它是一篇很有异彩的小说。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

——冯子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