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14

第14章 郴江幸自绕郴山

30年前,我在南国郴州念书的时候,婉约派词宗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词句我念念不忘;沿着他的足迹,登临他曾游历过的苏仙岭,感觉宋时的秦观不曾远去,近到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他的呼吸,倾听这位古之伤心人的沉吟,恍恍惚惚竟觉自己是从词中迤逦行来。30年后,当我再次寻访千年前秦观谪住的郴州旅舍,已找不到当年氛围和感觉了,心的失落与茫然,似月迷津渡,雾失楼台。

现代化城区高楼林立,无情的钢筋混凝土蚕食着野性美的原生态。秦观词中的意境只能从想象中寻寻觅觅。秦观谪住的时开阔的田野,涓涓流淌的郴江,葱郁的山丘……等等场景,哪里去了呢?我不要!不要这霓虹闪烁的都市风光,我要那“可堪孤馆闭春寒”的郴州旅舍。城市再繁华,街景再靓丽,改革再开放,试想,郴州如果没有秦观的一段时光,历史的深处,你能否找到可触摸的灵魂。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凄凉的民谣,正是由于这悲怆的背景,成了背时人的归宿;也正是洪荒的南蛮之地,瘴疠弥漫,生不如死的艰难,让多情又多愁善感的秦观心田开出了花朵。

生于宋代,或许是才华横溢的秦少游之不幸。在经历了大唐的鼎盛之后,宋朝就像一个不堪重负的蹒跚老人,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种力不从心的老态。那是一个政治上死气沉沉、有才无德的时代。尤其是宋代“偃文修武”的政策,使宋朝注定要成为一个软弱的、让人憋气的朝代。在这样的朝代里,文人便注定会有一种悲惨的下场,尤其是那些怀有远大政治抱负、想以己之力,治家理国的文人。风流蕴藉的秦观“站错了队”,因新旧党派斗争的株连,最终也未能摆脱宋朝官场中跌宕起落、忽左忽右的跷跷板政治,也未能逃脱发配岭南之地、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千百年来,秦观在老百姓的眼里并不陌生,老百姓买他的账,并不因为他脍炙人口的词,而是因为这位风流倜傥才子的风流韵事,“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美丽传说,至今令人神往,怦然心动,足见秦观的人格魅力。其实,真正读懂秦观的人,少之又少。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神宗时代进士。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便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秦观才华盖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称其赋“有屈贾才”,王安石赞其诗“清新婉丽”,其文,众人夸“足与贾谊争长短”,尤为其词“回肠荡气,气骨不衰,咀嚼无渣,自是词中上品。”成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圣手。细品他的词,婉丽如江南,凄迷如烟雨,含愁如远山;纵观他为人,情柔如女子,心幽如淡月,命运如流水……

历代词评家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心性细腻,敏感多愁,又太在意。观察之细在于其写景如片如碎如斑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无边丝雨细如愁”,“花影乱,莺声碎”,“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感悟之细在于将感情分层,渐变加重。写仇恨的词人不少,秦少游是可将恨由轻到重,慢慢由小流汇成大海,扑面袭来,撼动你内心的人。如《江城子》由“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恨悠悠,几时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此恨此泪,由难以隐忍到流动不止再到澎湃成春江之势,情绪层层渐变,由轻至重,中间意脉相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之恨中自有一种情感喷薄而出,呈决堤泛滥之势,而秦少游之愁是慢慢渗入的,水滴石穿似的。

苏轼和黄庭坚同受贬谪之苦,但秦观的愁是秦观式的,打上秦观烙印的。“砌成此恨无重数”仅仅一句,将“恨”的量和态全写出来了。量是“无重数”,态是“砌”。这个“恨”之痛楚和折磨是说不出来的,埋在心中的。只要思维的触角一接触它,便是撕心裂肺的疼痛,想都不敢想的痛。千里的辗转,他做了这孤独的旅舍里唯一的羁客。归去难,离愁却重。羁旅异乡,沦落天涯,深重离恨层层叠叠地堆砌着,犹如身后的郴山,高无重数,厚无重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望断桃源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的最后两句,苏东坡最爱。自书于扇,时常咏之。也许是相同的际遇,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闻其死,东坡痛惜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郴江,本来绕着青青的郴山安闲自在地流淌,为何偏偏枉费许多周折,流到潇湘去?人生何尝不是,本可隐居山林乡野寻常巷陌,耕读赋诗,怡然自乐,为何要跻身仕途,追名逐利,自寻烦恼、自找苦吃呢?

官场如战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侯门一入深似海!

留言荟萃

清莲居士:秦观的悲剧在于能深切洞悉生命的悲剧意义,而这种洞悉力又会加剧他的感伤与惆怅。这也大概是他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感慨无限的原因。

周而复始:那一时期的文人当中,有“词才”者众,有“词心”者,独推少游。

幽幽天使:“古之伤心人”秦观,秦家人也,今人也悲。倾听这位古之伤心人的沉吟,恍恍惚惚竟觉自己是从词中迤逦行来。我不要!不要这霓虹闪烁的都市风光,我要那“可堪孤馆闭春寒”的郴州旅舍。性情人的呐喊。很美的文字!很深重的历史!

好心情:郴江,本来绕着青青的郴山安闲自在地流淌,为何偏偏枉费许多周折,流到潇湘去?

城市布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江南雪舞:喜欢秦观的词,也喜欢你的这篇美文。

把酒问青天:锐感多情的秦观,在其历尽远谪思乡之苦以后,在“为谁流下潇湘去”的疑问中抱恨长叹……那些“伤心词”会永远浮飘在时间长河之上,绽放其永不逊色的光辉,以飨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