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阳殷墟遗址,看完青铜器车马,快要出博物馆了,见墙上陈列一千多个甲骨文字,附罗振玉释文。
年。年是一个人背负一捆庄稼。先人不懂历法,也不能明晰地理解时间。一个人种下种子,背着收获的粮食回家时,感受有一件事发生,庄稼和草木已经度过了一生。这是需要记忆的时刻,需要刻于牛骨龟甲告诸后人,并要念出声。先人造了一个——年。年是人用后脊梁背出来的,更多指果实。无果腹之实,算什么年?年景好与不好,都跟粮食生产有关。它不仅是时间概念,还指经济学的家庭收入。现代人的收入跟季节、跟背负都可以没关系。股市的、公司的收入都不以年计,可以月计、日计、时计,而农民至今还在以365天为收入纪年,还要把粮食背回家。他们还是“年”里的人。
依。这个字由母亲用衣襟兜着孩子组成。小孩子偎娘怀里,衣襟兜着,叫依。单立人指孩子,衣说母亲。孩子对母亲依附到什么程度呢?有道是:依赖、依从、百依百顺。这个字本说母子关系。甲骨文把这层关系画了出来,更亲切。甲骨文还有一个字表达母子关系,叫“保”。婴儿的被子——褓,来自这个字。从这里体察到“保护”的本原含义,是母亲保护孩子,而后延伸出保护财物、保卫祖国。最勇敢的人是母亲,她保护孩子开启了人类保卫的初心。
化。化在汉字里一直处在形而上的地位。它不太好理解,行文又离不开。从古到今,汉文没离开过“化”,于今尤甚。信息化、产业化、革命化,最奥妙的词叫文化。甲骨文里,化是两个人,一人头朝上,一人头朝下。罗振玉解,这两个人实为一个人,他在翻身,如杂技演员之前后空翻。翻跟头怎么会“化”呢?想一下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可解其意。事物时时刻刻在变,阳极阴生,阴消阳长,像车轮一样。毛泽东说:事物无时无刻不朝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宇宙间的大道理,被古人捕捉到,造了这个词,叫“化”。化者,变也。世上哪有什么东西不变?不变的只有“变”这件事,此谓之化。不变的时候就完蛋了,当然瞎变也会完蛋。
我本来想多看几个字,游伴招呼上车,依依不舍,化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