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17400900000009

第9章 卑鄙的人从不认为匀己卑鄙

卑鄙者如果认为自己卑鄙,他就活不下去了。他们启动两种程序维护内心的平衡。

第一种程序是中国文化中最常见也是最可憎的模式:伪善,借以自我安慰或者叫自我支撑。

伪善是五四时期的人创造的词,善而又伪,何其不堪。它的相关词有伪君子,它的反义词是真小人。伪善的核心是伪,也就是假。假烟假酒假文凭假处女膜假天气预报,凡是能够造假的领域,中国都有其产品。假,也就是不诚信,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根。“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旧时对人格造假者的评论,包括大儒或大官。

造假鸭蛋黄和假奶粉只是假货,假还可以用来自欺,即通过心理学的暗示方式自我蒙骗,维护作恶的合理与合法性。

拿卑鄙者来说,当他们使用不正派的手段暗中陷害他人之后,他们自己也面临内心的紧张不安。他小的时候,其父母并没教他作恶。秦始皇也不曾教唆自己的儿子作恶。作恶者要在内心回忆自己的善良美好。如果找不出一丝善良就虚构这一类场景。经过这样的打扮,自己已变成正义的化身。许多恶人都在内心把自己描摹成正义的化身之后才施暴,否则压制不住心里仍然残存的良知。这个过程,叫做心理造假。卑鄙者把自己幻想成高尚的人、正义的人、富有良知的人再去做卑鄙的事。做多少都下得了手,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卑鄙。

第二个程序也来自文化。它不属于心理学而属于社会学并号称哲学,此日“斗争哲学”。这一种哲学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但再过一百年也不会完全消散。此哲学的核心是把人际关系定位为敌我关系。凡事非黑即白,非友即敌,没有中间地带,没有缓冲,更没有协商与共生。这种心理定势变成人生哲学之后,到处都是互相斗争的人,而且斗起来一定你死我活。全社会这些争斗加在一起,不知加大多少社会成本,超过三峡工程的用工总量。对卑鄙者来说,把自己描述为正义化身的自我蒙骗是道德的需要,斗争哲学则是勇气的需要。

然而,“卑鄙”这个词只是一个贬低色彩很重的形容词,它不是法律定性术语。究其实,我们在大街上看不到人所共知的卑鄙者。卑鄙者不会被人看出来,但他们会干一些阴损的事,受害人在气愤之余,称之为“卑鄙”。它表达的仅仅是愤怒的情感。哪些事算是“卑鄙”的事呢?这也不容易划定范围,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一般说,栽赃陷害、瞒报灾难消息都是卑鄙。算起来这一类的事太多了,举不过来例子,核心是鲁迅所说的“瞒与骗”。

矫治造假的习惯基本上比愚公移山还要难。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人不敢造假,但多数人觉得举头三尺不过是空气,举头几十公里也不过是臭氧层。他们不畏神明。

神明固然可以不怕,可是,造假者往往在自己最得意之时拆了自己的台,什么三聚氰胺奶粉,什么唐骏假文凭均如此。心怀善良的人想,这么好的奶粉,这么好的人,要是不假该有多好。神明想,假的一定要被戳穿,但不在一开始戳穿,要在他红得发紫之际显露真相。

如果真是这样,造假者实为造孽,卑鄙的人自我暗示也罢,敢于斗争也罢,最后都像往天空吐唾沫,最后让唾沫落在自己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