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17408700000001

第1章 白马驮经

最近听一套五集的《五台山佛乐》。我没有体悟佛家妙义的慧根,但佛乐的肃穆澹远能够让人闻之内心清凉。

佛乐与佛教一样,从西域移入东土,起初被称为“梵呗”。在历代演变中,佛乐也融人大量民间戏曲音乐。在五台山佛乐、北京智化寺佛乐中,这种世俗化(实际是民间化)的意蕴很明显。和中国的其他事情一样,佛乐也有南北两种风格。北音劲健,南方的佛乐,如普陀山的寺庙音乐似秀婉一些。然而两者的音乐形象同样超样悠远,意味在于引导丛林中人向往西方净土。因而佛乐也称为法音。

中国佛乐,分出两种大的流派,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即汉人佛乐和藏传佛教音乐。黄庙音乐的曲名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赤顿丹珠”,使人想到雪山和酥油灯。

《白马驮经》是一曲佛乐,跟它的旋律相比,我更喜欢这个名字。在佛乐的赞、颂和焰口等样式中,《白马驮经》归于“赞”之列。此曲的故事背景大约是唐三藏取经之事,但这不关乐曲本身。在云锣、梆笛和钟磬合奏的乐曲里,依稀透出驮经的白马跋涉于胡尘之中。这白马是敦煌壁画中的白马,温良灵慧;是平山郁夫笔下的白马,和婉而善负重。在疏淡的绿杨的雾里,西域大路通天而来。白马的身影也疏淡,脚下轻健,背上的经书累累如贝叶。

白马驮经,即使没有故事依据,似乎也应为此制一首曲子,用胡琴和竹笛在西北的薄暮中演奏。中国的文字中有一少部分未被污染的词汇,比如“白马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