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梨园风流
17414200000060

第60章

十几年之后,当耿若渔和刘舜尧一起押在牛棚中时,二人曾又一次谈及此事,耿若渔说:“当时排演《春闺梦》时,原以为绝不会在政治上出问题,想不到现在还是政治上出了问题。”

排演《春闺梦》成了造反派批斗他二人的主要罪证之一。造反派说正值抗美援朝前夕,号召爱国青年参军入伍之时,排演《春闺梦》是有意破坏志愿军的队伍建设,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舜尧感慨万千地说:“政治这东西,就似大海行船,变幻莫测,说翻船就翻船。此一时彼一时哟!”

然而,此时此刻,刘部长与耿若渔对《春闺梦》却都很有信心,说:“小耿,你一定要把这出戏抓好,这也是戏改工作的重要成果。到时候,我要亲自去看彩排。”

于是,耿若渔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春闺梦》的排演上了,除了开会,几乎每天都去看排练,并且还不时地提一点意见,改一句戏词儿。

宋逸鹏能够每日与冯梦梅在一起,心绪格外高涨,进戏也快。他从前唱戏,只是依老规矩照词儿去做、去唱罢了;这一回却不同,自己仿佛真的就是戏中人了,真的就与冯梦梅做了夫妻,不由从心底里流露出了真感情,表演起来自然也就大不一样。

这天,排演梦中相会,“夫妻入帐”一场,宋逸鹏、冯梦梅仿佛置身其境,二人眉目传情,唱做入戏。那一份缠绵、羞怯、温存和深情,淋漓尽致,将坐在旁边观看的张墨涵和院长柳少秋及副院长张妙舫亦均带入戏中。一场结束,三人一起拍手叫好。

这时,却突然听到台下重重的一声咳嗽,众人往下一看,原来是耿若渔不知何时进来坐在下边。

张墨涵说:“耿局长,您看方才这一场‘梦中相会’,梦梅、逸鹏唱做入戏如真夫妻一般。这戏由他们二人担纲,将来进京定会一炮打响!”

谁知,张墨涵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只见耿若渔沉着脸,说:“演戏、演戏,却不能入戏!如若真的一般,便不是演戏了。另外,如今是新社会了,这场戏主要强调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人物的悲苦命运。如若像方才他们那样,定演成了红粉戏,那是绝不可以的!”

众人一时怔住,都不知说什么才好。

半晌,张墨涵问:“耿局长说这场戏该怎么改?”

耿若渔忽然又放缓口气,说:“改就不必了,这场戏还是不错的,只是,不能演得过火。”说罢,抽身走了。

台上一片冷场。

宋逸鹏毕竟年少,问冯梦梅:“耿局长今天是怎么了?”

冯梦梅心中似有所悟,却不愿说出,支吾说:“我怎么知道他怎么了?咱排咱的。”

十月一日,恰逢庆祝国庆三周年,新编大型京剧《春闺梦》作为浑阳市京剧院成立的首演剧目在永乐戏院第一次露演。耿若渔陪着刘舜尧坐在二楼的看台正中,耿若渔不停地向刘舜尧介绍剧情和演员的情况。刘舜尧静静地听着,有时也问一句,或做个指示。新上任的京剧院副院长冯慕良,忙着给他们送茶送水。

大幕拉开,整个舞台便令人耳目一新,用的是一套硬片上的大幕,台上后面正中一片,舞台左右两侧,前后各有一片,而中间连接起来。场面人员在侧面硬片后面,中间一大圆洞,糊的是薄纱,仍可看到听到台上演员的动作与表演。这样,即使场面上换人,台下也看不见,不分散观众精力,可以集中精神欣赏台上演员的表演。再加上灯光、布景的配合,煞是好看。

从第一场,公孙瓒坐帐起至最后一场张氏唱四句摇板,大幕徐徐落下。冯梦梅与宋逸鹏、张妙舫、柳少秋、方振文、张妙舟等人的联袂演出,和新设的布景、灯光,使观众耳目一新,好评如潮。

散戏之后,回去时刘舜尧同耿若渔坐一辆车。刘舜尧说:“戏不错,很好!那个女主角,她叫什么名字?”

耿若渔说:“冯梦梅。”

刘舜尧似还在回味,说:“噢,冯梦梅,不错,很好。明后天叫她去我那里一趟。”

耿若渔便有些迟疑,说:“哦,哦……”

刘舜尧问:“怎么?”

耿若渔说:“后天就要赴京演出,我明天给他们放假一天准备行装,怕没时间了。”

刘舜尧哦了一声,说:“那就算了。”

耿若渔说:“等从北京回来,我叫她立即就去见部长。”

刘舜尧高兴地说:“好,我等你们从北京拿个大奖回来,市里给你们开庆功会!”

十月三日,耿若渔亲自带团进京演出,刘舜尧等市领导专程到火车站送行,并且包了一节车厢,有如欢送志愿军赴朝鲜作战一样,令剧院人员感动不已。赴京人员都是事前由耿若渔逐个亲自圈定的,冯梦梅、宋逸鹏、柳少秋、张妙舫、方振文、张妙舟等主演及剧组班底儿,文场、武场、灯(光)、服(装)、道(具)、效(果)自不必说。另外主管后勤的冯慕良和该戏编剧张墨涵亦在其内。宋菊元曾找过耿若渔坚持要求陪儿子进京,但终被耿若渔最后从名单上划掉了。此举令宋菊元大发脾气,差点儿不叫宋逸鹏出门儿。但他终究不敢和耿若渔作对,他知道此时的耿若渔已不是当年的耿少爷,他的背后是打败了蒋介石八百万大军的共产党,镇压枪毙戏霸方敬轩的场面还使他惊魂甫定、记忆犹新。最后,只得放儿独自出门,留一个人在家憋气,甚至有几天都没去戏曲学校上班。

对宋家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宋菊元才真正感到是改朝换代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说不定会发生什么预料不及的事。于是,一种不祥的预感,令他不安。他觉得可能还是自办戏班儿单干更好些。

冯梦梅坐在临窗的座位,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外面飞掠而过的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十月的辽沈平原辽阔无垠,色彩斑斓。田野里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农人,正在忙着收割他们的喜悦。村庄里的农舍飘散着缕缕炊烟。河边的牧童对着火车伫望、挥手。草地上有一头、二头悠闲的牛,还有猪,也有羊。

她常常会扭回脸来,激动地叫一声:“你看,你看!这是什么地方?”

宋逸鹏就坐在她对面的座位上,这时,便一一指点给她:这是新民、新立屯、黑山、大虎山、北镇、锦州、锦西、兴城、绥中,那是山海关、万里长城、孟姜女庙……也显得很兴奋。

冯梦梅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宋逸鹏说:“这些年随我父亲跑外码头唱戏,到处走,就知道了。”

冯梦梅说:“你的记性真好。”说罢,冯梦梅又转过脸去面对着窗外,欣赏路旁的田园风光。

宋逸鹏便悄悄盯着她的侧影,目不转睛地看,见她半张了嘴,双眼却在蓝天、白云、牧童、老牛身上移来移去,神情很甜。他便被她的美丽与青春迷醉了,痴痴地盯住她不放。她似乎察觉了他的目光,回头嗔他一眼,问他:“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他仿佛是在梦中,喃喃地叫了一声:“梦梅姐,你真好看!”

她的脸微红了一下,忽然又咯咯地笑了,说:“你才几岁,知道什么叫好看?”

他有些不高兴,说:“我怎么不知道?你就是好看!”

她斜他一眼,说:“小小年岁,就有歪心了!”

他不明白,反问:“说你好看,就是有歪心了?”

冯梦梅突然抓住他的手,半晌,才小声说:“你长大了!记住,男人是不兴当面说女人好看的。”

他问:“为什么?”

她羞羞地,说:“我也说不清,以后慢慢你就明白了。”

二人都不说话,许久,许久。

车过山海关,车厢内亮着昏黄的灯,车外是一片漆黑的夜。

冯梦梅见宋逸鹏已经困倦,见前后座里的人也都已睡下,便说:“我们也睡吧。”

因为是包车厢,座位很宽绰,二人各独占一张三人坐席,头朝窗躺着还算舒服。开始,二人脸对着脸,宋逸鹏时时睁眼去看她,她被他看得很不自在,便翻过身去,背对他,说:“快睡吧。”

宋逸鹏很快就睡着了。

冯梦梅辗转反侧,心绪烦乱,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耿若渔走了过来,见她没睡,悄声说:“怎么睡不着啊?你上我的包厢去睡吧,那里安静。”

冯梦梅说:“不,我睡这里挺好。”

耿若渔也不勉强,说:“那就早点休息吧,明早就到北京了。”

耿若渔走后,她仍无睡意,索性转回身来,静静地看着酣睡中的宋逸鹏,不由暗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是真的爱上他了么?不、不,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别瞎想了!”

这时,她又听见宋逸鹏在梦中说了一句:“梦梅姐,你真好看!”

她的心又乱了。

北京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自然是解放后文艺界的第一次盛会,冯梦梅在火车上已同宋逸鹏说好,要他陪她在北京好好玩一玩。到北京刚刚安顿住下之后,耿若渔便被召去开会。回来以后,他便把剧组人员召集一起,说这次参加会演的不但有京剧,还有评剧、河北梆子、晋剧、江西采茶、湖南花鼓、湘剧、汉剧、楚剧、川剧、滇剧、曲剧、桂剧、蒲剧、昆曲、秦腔、豫剧、眉剧、越剧、淮剧、沪剧、闽剧、粤剧等二十三个剧种共三十七个剧院,有一千六百多名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许多名角儿。

冯梦梅同宋逸鹏惊喜地相互伸伸舌头,啊哟妈呀!这么多剧种啊!有许多剧种过去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况且还有这些名儿角!甚至连张墨涵都感到意外,也极为兴奋。他对大家说:“这回,非但有戏看了,而且都是好戏,尽可以过足戏瘾了。”

待大家静下来,耿若渔宣布了三条纪律:一,加紧排练,保证演出成功;二,任何人不准私自外出,游玩和购物;三,剧组人员一律集体行动,个人外出必须先向耿若渔请假,允许方可。

事后,他又单独召见冯梦梅、宋逸鹏二人,要他们坚持练功,加紧排练,争取获奖。二人自然满口答应。但冯梦梅说,来到北京,不去看望师父梅兰芳,那多不好。耿若渔笑笑说:“这件事,我来安排。”又说:“等你们演出成功,获了奖,放你们几天假,我带你们逛。”

当日,耿若渔亲自领着冯梦梅去梅府拜见了梅先生。梅先生听冯梦梅介绍情况,很高兴,表示一定去看演出,耿若渔说,他会派人送票来。

这天早晨,剧院突然接到通知,安排他们当晚七点在长安戏院演出新编历史剧《新婚别》。

《春闺梦》在报文化部审查时,觉得《春闺梦》名字太雅,就越俎代庖,替他们改成了《新婚别》,更突出了表现战祸造成人民离乱的主题。

开始,张墨涵还不敢相信,小声问耿若渔:“长安戏院?不可能吧。那可不是谁都能演的地方啊!”

耿若渔便拿出通知给他看,说:“不会错,就是在长安戏院,你看这通知上面写得明明白白。”

这时,冯梦梅说:“瞧你们二位,在哪个戏院还不一样,值得为这疑疑惑惑的么?”

张墨涵说:“哎,话可不能这么说,在哪个戏院演可大不一样。这北京城的戏园子多了,长安戏院是数一数二的大戏院。过去只有马连良、梅兰芳这些有名的戏班才有资格在长安唱戏。就是这次汇演吧,这些日子我天天去看演出,长安戏院也只安排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在那儿演出。其他外地的剧院没有一份儿在长安演出的。这回,却安排咱们在长安演,而且又是演夜场……”他忽然话锋一转,对耿若渔郑重地说:“耿局长,我敢说这回咱们可要打炮了!”

耿若渔也忽然明白了,意识到《新婚别》肯定是引起了上面的重视。至于因何而引起了重视,虽然还不得而知,但这却是一次机遇,也许会对他今后的政治生涯产生重大影响。想至此,他不禁有些激动,对大家说:“今天谁也不许出去,上午做准备,下午就去长安戏院。”

晚上六点,观众便陆陆续续走进长安戏院,到六点半时,楼上楼下的坐席差不多已经坐满。到六点四十分时,后台已经做好了准备,演员都坐在衣箱上闲谈天儿。唯有冯梦梅独自坐在一旁,独自默想着什么。

六点四十五分,耿若渔扒着大幕缝儿往台下瞅瞅,却见前三排座位依然空着,竟一个人也没有,和后面黑压压的一片对比起来,这三排座位像一个人光秃秃的前额头,格外扎眼。耿若渔赶快去找坐在侧幕里的张墨涵问:“这前三排座位怎么都空着呢?”

张墨涵说:“一定是给首长们预留的座位。”

正说着时,果然就见鱼贯走进一些人来,由戏院的老板亲自陪着,引至前边三排坐席。其中有几位文化部的人,耿若渔认识,其他看去也是些大人物,但耿若渔就不认识了,却听戏院老板说:“中宣部领导也来了。”

最后进来的是梅先生和夫人以及梅先生的私人秘书许姬传。看来,梅先生说话算话,不失前诺。

这时,开场的锣鼓已经敲响了。

耿若渔走到等在上场门后面的冯梦梅跟前,小声说:“今晚,不光梅先生来了,文化部的首长和中宣部首长也都坐在下边看戏呢,小心一点儿。”

听他这一说,冯梦梅不免有些紧张。到了台上,频频用眼瞟着台下,除了自己的师父、师母和许秘书,她谁也不认识,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文化部的首长,哪些是中宣部的领导。待到与宋逸鹏唱起了对儿戏,才渐渐进入角色,松弛下来。二人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把握人物开合有度,唱、念、做、表都很到位,台下反应十分热烈。“梦境”一场,冯梦梅唱腔纤巧柔媚,又迭出创新。慢板抑郁婉转,回肠荡气;快板又如珍珠脱线,一气贯通,获得满堂喝彩。宋逸鹏年少气盛,见冯梦梅大出风头,也格外卖力,唱得也是江河横泻,大气磅礴,疾似快马腾空,缓似野鹤信步,把他音色的甜、亮、宽、厚,气口的饱、满、通、俏,发挥得淋漓尽致,便也连连获得满堂彩声。往下愈唱愈好,观众便纷纷探问:“是哪个地方的?角儿是谁?”

果然如张墨涵所料,演出一炮走红。

演出结束,梅兰芳先生陪同文化部与中宣部首长亲自上台接见,他们首先祝贺梅先生高徒演出成功,又拉着冯梦梅、宋逸鹏的手问姓名、问年龄,大加赞赏及鼓励。回到住地,耿若渔自己掏钱,请大家吃夜宵,闹至深夜。

观摩演出大会结束,《新婚别》获四项大奖:剧院获演出一等奖,张墨涵获剧本一等奖,冯梦梅和宋逸鹏分别获表演一等奖。

当晚,剧院在住地召开了庆功会。

会后,耿若渔宣布,从晚上起放三天假。大家可以自由行动,愿探亲的探亲,愿访友的访友,愿逛街购物的便逛街购物,人人欢欣鼓舞。

第二天,吃过早饭,人就都走光了。张墨涵去逛琉璃厂收集他的京剧藏品去了。

头天晚上,冯梦梅就对耿若渔说:“你不是答应领我和宋逸鹏逛遍北京么,这会儿该说话算话了。”

耿若渔说:“当然说话算话,明天我就带你们去。”

第二天早起,耿若渔带他俩临出门时,见冯慕良独自一人没什么计划,就让他也一起去了。

上午先去颐和园,游长廊,看画舫,昆明湖泛舟。耿若渔和冯慕良坐一条船。见另一条船上的冯梦梅、宋逸鹏说说笑笑,一会儿钻过十七孔桥便没有影了。

冯慕良说:“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耿若渔说:“年轻人么。”

冯慕良瞅着耿若渔笑笑,说:“耿局长不也很年轻么。”

耿若渔说:“也是。”又说:“但我毕竟与他们不一样。”

这时,冯梦梅、宋逸鹏又把船划回来了。冯梦梅一边往耿若渔的船上撩着水,一边喊:“耿局长,慕良哥,快划呀!我们比赛。”

耿若渔说:“好啊,慕良,我们追他们去。”

冯梦梅一边回头看,一边催促宋逸鹏:“使劲儿划呀!”

中午,四个人在街上吃了一顿北京小吃。冯梦梅问耿若渔:“下午你还带我们去哪儿玩?”

耿若渔问冯慕良:“你说去哪儿好?”

冯慕良笑笑,却不说自己的想法,他只说局长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耿若渔想想说:“眼下西山的红叶一定很美,我们就上西山看红叶去吧。”

北京的金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西山的红叶更是一片烂漫,五彩斑斓,吸引着人们的一片游兴,四个年轻人便同发少年狂,比赛着往山上爬。

耿若渔爬到山腰的一座亭子时,便坐下喘气,说:“不行了,歇一会儿吧。”

冯慕良也大汗淋漓,便陪耿若渔一起坐在亭子里休息。

冯梦梅牵着宋逸鹏的手,一边继续向上爬,一边回头说:“我们上山那边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