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7415000000026

第26章 将心比心(3)

安宾便利店在东京的部分连锁店开始售成人纸尿片和步行辅助器,还为不方便出门购物的老人提供送货服务。电动玩具游乐场常见的“打击鳄鱼”也有个新功能,制造商改变设计,附加测量血压的功能。由于兼具娱乐和运动效果,不但适合脑中风患者使用,将来还可能被老人安养中心采用。

目前,许多企业还缺乏银发族的消费信息,要为老年人提供迫切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还必须花费心思和时间进行收集和研究。

顾客的好奇心

芝加哥的住宅区街道上,无论晴雨,每天人们总会看到卖水果的詹姆·路易推着那部两轮车子,拖着长长的声音叫卖着。由于价钱公道,人又老实,詹姆的生意不好也不坏,勉强够一家七口的开支。

有一天,詹姆出去采购,竟然以低廉的价钱收购了水果批发商的二十多箱青苹果。

我们知道,美国人是很少吃苹果的,所以它们坐在“冷板凳”上!詹姆买回来了那么多青苹果,岂不是疯了!

他一进家门,太太眼睛睁得大大的,愣住了,半天才哭出声来。这也难怪,由于她的勤劳和节俭,詹姆赚的钱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要受教育、要吃、要穿……每样的开销都增多了,而詹姆赚的钱并不比以前增加多少。再过几年,孩子更大,开销更巨大,而詹姆年纪也渐渐大了,无法再卖力地去赚钱,往后日子一定会更加难过。

詹姆不但不想办法多赚点钱,反而买来这些销路不好的青苹果,要是卖不出去,后果真不堪想象。想着,想着,太太哭声更大了。

其实,詹姆人虽老实,但并不傻,他也知道家计之艰难。身为主外的男主人,他一直绞尽脑汁想多赚点钱,但总是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这一次他出去采购,偶然间路过一家书店,看见四个大招牌立在书店门前,招牌用鲜明的颜色写着:“每日新书——长春岛,今天发售。”几个大字,而且画上了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

他被这个广告招牌吸引住了,看了好久,不由得想到,这样的推销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不知不觉地他也踏进了书店,他看到很多人争着翻阅这本新书。好些人随手翻翻,就把这书买下来了。他也买了一本,借此机会跟店员打听打听行情,问他这书今天卖出去了多少本?答案是二百多本。原因是顾客多有爱新奇的心理,所以新出版的书往往都销路很好,除非那本书内容真的是惨不忍睹。

物品之所以会畅销,大都是符合了顾客爱好新奇的心理,这个概念就在詹姆脑海中萌发了。当他走到水果批发商店,看到角落里堆放着二十多箱澳洲的青苹果时,詹姆灵机一动,就全买下了。准备针对顾客心理宣传一番,做一笔大点的生意。

他一回到家里,顾不得安慰太太,就拿起那些青苹果拼命的刷,刷得非常光亮,非常晶莹可爱,再仔细的用白色软纸包装好,很美观地排列在车子上,然后找来一块大木板作为广告招牌,写了几个鲜黄色的大字:“竭诚推荐本月份最佳水果——澳洲青苹果。”

又在旁边用红笔写上什么“营养丰富”、“生津解渴”、“清爽可口”等宣传词句。他对着发愣的太太招了招手,就推着车子出去卖苹果去了。

这一招果然收效了,他很快地卖出好几箱苹果。詹姆一高兴,准备加强宣传攻势,写了更多的招牌,把招牌放得更远,半天,居然把二十多箱青苹果卖完了,不得不赶快大量补充货物。光是这个月内,詹姆就用此种宣传的方法,卖出了二千六百多箱青苹果,利润比其他种类的苹果都好。

说来你或许不相信,詹姆已是十八家水果公司的所有人,他始终以“顾客好奇心”为宗旨来做生意。

开放式经营

有的老板很不会做生意,只让顾客隔着玻璃看货物,结果顾客因看不仔细,外加受不了气,很快就转身而去。

这是一种自断财路的做法,任何物品并不会看一看就坏了,这种物品几乎没有,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给人看。而且即使在看的过程中有所损坏,那也肯定是经顾客的手损坏的,他也只有照价赔偿,而你则什么都没损失。

许多书店开架阅览,就大大增加了营业量,耐心地让顾客看自己想看的东西,结果只会增加顾客想买下的念头。

因此,怎样接待顾客是营业额升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要大胆让顾客接近所需物品,即让顾客亲自去触摸,让顾客先试试。比如卖布的商人,首先让顾客直接以手触摸,接着将布料披在顾客的身上使其照着镜子观看,这样,就可以攻破顾客的第一道防线,即由完全拒绝到主动了解布料的质量。

顾客在你的好意指导下,当然不好意思将布料轻易退回来,只有一口气买下,心里才觉踏实,才“问心无愧”。

当服装店的女店员看到顾客以手触摸衣服时,便会对顾客说:“请不要客气,可以拿下来试穿。”食品店时常举行试饮、试食会,其他如化妆品专卖店举办试用会,汽车公司举办试车会等,都是同样的道理。触摸或试食可以让顾客对商品加深了解,在店员们的好意之下,难免会产生不买就对不起人的心理负担,结果,买卖总是在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中成交。

因此,顾客接近货物实际上就是接近“掏钱”,因为与货物如此直接接触,以至于觉得货物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加上导购小姐的周到服务和巧语劝说,不由你不掏钱。

有些人在无意中看到某公司正办电视机廉价大展销或以旧换新等,就产生购买电视机的念头,因此就去参观。可是一到店里,看到各种型号的电视机,经不住诱惑,就不惜高价买回一台品质更佳的电视机。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经验。假如心里老想:

“如果能便宜一点,我一定买下。”可是当他们一旦决心买下时,就不去计较便宜与否了。

有许多商店的老板惯于强卖,但他的顾客不反感,而且生意还很不错,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卖的心理战吧!

因此,不要担心损坏货物,更不能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所谓“闲人免入”,往往是自绝财路的表现。

换汤不换药

美国某心理学家受德国某机车厂商的委托,寻求提高机车销售量的妙策。

因为当时正面临私车普及的状况,这家公司虽以“本公司的机车最经久耐用”为广告,也依然无法提升机车的销售量。于是这位心理学家便开始调查一般顾客的心理。

他发现,这家厂商强调他们的机车耐用,实际就是要消费者弃私车而买机车。而当时正是私车最为风行的时期,顾客哪会去理会这小小的机车广告。这宣传明显与消费者愿望相抵触。

于是他便想出了一条妙计,在机车上装置私车的喇叭。这样会使那些消费者对机车感兴趣,因为他们多对私车喇叭感兴趣。

终于,这家厂商生产的机车销售量大增,甚至最后超过了私车。

脚踏车的变速档也是运用同样道理而产生的。消费者对原来的自行车渐渐冷淡时,突然加个与机车相同效果的变速装置,当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这种新型自行车具有十足的魅力,自然受到买车人的格外青睐。

譬如,对一名喜欢吃巧克力糖的小孩来说,给他一个巧克力形状的木板,他可能丝毫不感兴趣。但是,若他正在玩游戏,并正由他扮演一名糖果店老板时,给他这块木板当巧克力,反而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同样一块木板,却能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响。

像这样巧妙的运用心理效果,以廉价的东西替代高价的物品,往往可以使对方忘却原来的要求。

当一名小孩要求父母为他买辆自行车时,父母若想用廉价的别的玩具搪塞,小孩是绝不会满足的,做父亲的必须要寻求功能上类似的物品才是正确的方式。

其实,仔细想一下,孩子之所以希望得到一部自行车,在于疾风而驰的快感。此时,不妨买个轮式溜冰鞋,同样可以使他达到目的,他也就能非常愉快地接受。

在推销中运用这种心理效果,在某些细节上投其所好,而整体却是“换汤不换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极好效果。

商战中你死我活,脑袋不灵不行,脸皮不厚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