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7415100000042

第42章 赚钱才是目的(1)

赚钱无方式

中国有句俗语:“钱字有两戈,伤尽古今人。”此话把“钱”字的形象表达清楚了,更把它的含义说得淋漓尽致。那“戈”是古代的兵器,“钱(錢)”字是由“金”和两把“戈”组成的,即指“钱”是靠武器维护着或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为了“钱”,古今中外多少人伤透脑筋,伤尽劳力,伤尽情感;亦有多少人为其折腰卑膝,以灵魂肉体相换;亦有人视“钱”为粪土,绝不沾一切不义之财,绝不为铜臭折腰。最后这种观点自然慷慨激昂,深入中国老百姓之心,但对于商道来说,这句话无疑与其基本精神相悖离,商道的基本准则就是赚钱第一,怎能视金钱如粪土,又怎能轻视和逃避其中的“两戈相击”,即战斗呢?

犹太人哈同,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或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他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门工作。要换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另外,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明,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这正如曹操所说的:“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他认为自己的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商行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来说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的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处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房,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

可见,赚钱方法无所谓贵贱,也无所谓方式(当然要以法律为准绳),所赚的钱只要是你情我愿,感觉受之无愧即可。

多动脑筋

你吃过夹心雪糕没有?

信不信由你,这小小的发明——夹心雪糕,却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财富。

你知道吗?旧时美国是没有夹心雪糕的。要吃雪糕的话,那卖雪糕的人就用一支竹笺把雪糕挑起,盛在一个纸杯内,然后你就用小圆木棒挑来吃。

这种纸杯到今天还存在着,不过更实用卫生些,多加上一层纸盖了。

本来,像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动脑筋的。口渴了,要吃雪糕,只要掏出钱来,把雪糕买来,吃完把纸杯丢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还动什么脑筋呢?只有傻瓜才会在这上面动脑筋!

可是,就有这么个傻子在盛装雪糕的方法上动脑筋。他凭着一股傻劲把盛装雪糕的方法改变过来。不然雪糕就是卖了几百年,也还是老样子的。

让我们来看看雪糕到底是怎样穿上外衣的!

有一天,这傻小子买了几杯雪糕给孩子吃,总觉得这样的盛装方式对顾客很不方便,尤其是小孩子,常常弄得满脸雪糕,甜腻腻的,怪不舒服。

他一边替孩子们擦拭,一边想着,如何把这种盛装方式变得便利一些呢?

于是,他的脑筋便像机器般地活动起来了。

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什么好方法来。于是他就把这个概念写下来,并且抄了很多份,送给他的朋友看,请他们提供点意见,希望能帮助他早一天替雪糕穿上外衣。

但是,他只得到一些揶揄、嘲笑。当然,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诚恳的劝告,劝他放弃这个傻念头。

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这个目的,他执著于替雪糕穿衣服的概念,并在脑海中盘旋着、发展着,希望能生根发芽,以至于开花结果。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糖果制造厂参观,看见了制造巧克力糖的工作过程。人们把糖果和可可、牛奶、奶酪等的配料倒进锅里煮成糖浆,然后倒进小坯子去冷却,就成了一粒粒巧克力糖了。要是做夹心巧克力的话,就在糖浆倒进小坯的时候,把松子仁或葡萄干放进去,这就成了松子巧克力或葡萄干巧克力了。

这一次的参观,对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使他马上联想到雪糕的外衣这回事。

他想,巧克力是可以融化的,如果把它压得薄薄的,像一张纸的时候,那么它就越容易融化了,当这巧克力外衣融化了之后,人们就可以吃到里面的雪糕了。

至此,雪糕的外衣终于踏进了一步。只是还没有经过试验,不敢过早断定它是成功还是失败。

于是,他动手试验了。首先制一个小坯子,圆圆阔阔的,把巧克力糖浆倒进去,就成了一层薄薄的巧克力纸,再把雪糕浆倒进去,外边加上一层薄薄的巧克力盖着,冷却后,果然变成一件雪糕的外衣。

他兴奋地把这个新制品拿给他太太看,希望分享他的高兴,但他太太却持着批评的态度。

她慢慢地说道:“怎么搞的,你把它弄成一个小皮球似的,叫人怎么放进嘴里吃呀?我看哪,雪糕还未吃完,早就弄得满手脏兮兮的!”

她的话不错,果然满手肮脏,比以前吃雪糕时还要糟。

可是,他并不灰心,虽然这一次失败了,但他替雪糕加上外衣的概念已经实现了,问题只是如何把这件外衣修改得更好而已。

他又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终于替雪糕设计了一件很美观的外衣,就跟我们现在吃的夹心雪糕很相像,吃起来方便得很。

本来,他决定自己开设一家雪糕厂来制作夹心雪糕,但因资金不足,只好把这个小小的新发明卖给一家大雪糕厂,换取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成了个小富翁。

而雪糕也由此穿上了外衣,销往世界各地了!

发财致富并不是天生注定的,没有天生的财主,也没有天生的乞丐。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

第一,你是否四肢不动,终日无精打采地过日子?

第二,你是否有了一副精明的脑子而不知使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等于为自己的一生判了死刑。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成功致富的本钱,就是你的手和你的脑子!这两样宝贵的东西永不会给人抢走的。

你想要发财致富,只有一个秘诀:

“多动脑筋,多动双手!”

这几句话,请你把它抄下来,作为成功创业的座右铭!

世上无“万能”

有一老友40岁娶得一如花似玉的媳妇,喜不自禁。

认识他的人都说这真是一件奇事,此兄一向于女人面前手足无措,怎会想到20年空房寂寞后得如此桃花之运。

一日老友相逢,掏心剖腹曰:万事一理,熟能生巧,追女依然。他拿出一叠“手抄本”,说为手抄笔录之“观女、追女”技巧。

其实,人都有其长处、短处,有专精之事,有不擅长之事,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人。

也许你听说某人真是“万能”、“什么都会”,实际上没有那种人。“万能”只是一种形容词,只因他会的事比别人多而已。其实“万能”未必是好事,俗语说:“样样精通,样样稀松。”什么都会也就等于什么都不会。因为人的能力有限,要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所谓“天才”可能只是天生较为聪明,容易学会而已。

但是愚笨的人虽然学习能力较差,只要专心致志努力学习也终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比如当个理发匠,“天才”一见便会,而你要看一千遍、做一千遍才会。结果,你还是会了,你和“天才”同时出道开店,“天才”由于恃才傲物,顾客很不满意;但你因为自知愚笨,亲切细心,顾客皆大欢喜,如此一来则“天才”可能失败,而你反而成功了。

这是一个常可碰见的例子。

一向在公司上班,过惯了工薪阶级的生活,做生意对你来说实在是外行。尽管是门外汉,只要是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问题在别人早学做生意,而自己还没有学习而已。

没有天生的专家,也没有天生的门外汉。成功属于那些能够早日发现自己的兴趣、早日发挥自己潜能的人。换言之,属于早日脱离“门外汉”的队伍而变成专家的人。

讲到就业,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兴趣”。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早日发现出来,然后不辞劳苦、全力以赴,一定能够开拓出一条路。如果没有兴趣,或是被父母逼迫,或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都会梦想干什么事业,或者认定某个行业有前途,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走入你不愿走的道路,脱又脱不开身,怎么办呢?人生不如意事时常八九,碰到这种情形,我还是奉劝你继续走下去,不要心猿意马。只要你努力去培养兴趣,相信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总之,半途而废是不得已的事。

门外汉要闯关,就是要干这不得已的事。既然决心改行,那么就不要因为外行而气馁。每一个人一生下来都是无知的婴儿,只要能够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学习,那么门外汉有一天就会变成专家。

不要叹息自己是门外汉,打定主意,告诉自己,内行也好,外行也好,这条路我是走定了。有了这种斗志与勇气,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

穷则思变

穷困,使人产生赚钱的勇气和智慧。

目标加努力等于成功。赚钱亦如此。

没有想要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你终生都赚不到大钱。

所以你最好使自己感受到贫穷的切肤之痛,这样才能唤起“翻身”的渴望。那些止于“三餐温饱”的人最好能采用饥饿精神方法,使自己为三餐而愁眉莫展,深深体味到没钱不好受,转而产生强烈的赚钱欲望。在这种悲惨的情形下,你才能想出绝妙的赚钱方法,没准儿你就会从此发财!

众所周知的东南亚“汽车大王”谢建良,幼年贫苦,17岁以修补车胎为生。如果不是从小就饱尝没有钱的痛苦,他绝不会成为现在拥有7个财团、57家总公司和249家分公司的“汽车大王”。

可以这么说:越贫穷的人,对赚钱越有兴趣,而且成功的机会越大。

很多人却抱怨:“没钱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种观点不足取。因为越穷的人越有赚钱的智慧,同时,成功的机会越大。

你可以经常在公众场合注意到这种现象:一个漂亮的女性,经常挽着“貌不惊人”男士的手臂;而一位容貌一般的女性,经常有美男子相伴。赚钱的道理也是如此,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因为一心一意追求漂亮的女子,也会成为爱情胜利者。

相反,美男子们身旁的伴侣经常是个平凡的女性,原因无他,用情不一。而男朋友一大堆的女性,她们的结婚对象往往是不起眼的男子。

对这一现象作出思考时,笔者曾推出多种解释,唯有此种解释多一些合理性。就如赚钱一样,越贫困的人越有赚大钱的欲望,越不起眼的人越有寻找面貌出众的异性为伴侣的欲望。

所以,越不受女性欢迎的人愈好色,越穷困的人越贪财,这种情形司空见惯。

俗语“寒门出秀才”、“小家出碧玉”也形象地概括了这一原理,用之于当今社会也很恰当。身处穷乡僻壤的学生往往能考上大学,脱离贫穷的家园;而成名的电影明星往往来自默默无闻的家庭。

生长于富裕环境中的人,大都不会产生赚大钱的欲望,也不会有成为大富豪的念头,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生活在前辈荣耀的光环当中,不思进取。

穷困可激励一个人奋发向上,并且产生乃至拥有赚大钱的野心。

永不满足

永不满足是使事业成功的强有力的刺激,尤其是与特定的目标相结合的时候。

青年时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若从此而心满意足,那将是获得最终成功的障碍。“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是平平凡凡的人了。”这句俗语,说透了那其中的含义。

贫困的人常能白手起家,反之,继承父母财产的人,却往往家道中落。如此看来,没有欲望的人,就好比没有上发条的表一样,要钟表走动,必须费些力气,亲自上紧发条。有一位母亲就说了下面的话,为她的儿子上紧了发条:“没有人比你更优秀,但是,倘若你不做一番事业来证明,那么,你与别人也是毫无差异的。”

不能坚持正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年轻人,就犹如正在玩耍却又感到无聊的孩子一样——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撅着嘴。

突然,你意想不到地得到了10万美金,你要怎么利用呢?

曾有心理学者向知识阶层提出这个问题。然而,因为被问及的人大部分都有固定的收入,以致所答大体一致:要把一部分当养老金,以旅行或玩乐度其余生。

要把这一笔意外的财富用来完成人生某个大目标者,一个也没有。这恐怕是因为持有大目标的人太少了。

意外得来的财富常使受益者大部分脱离了生产者的行列,变成仅仅为消费而生活的人。

在英格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某镇上住着两个律师,他们彼此相互竞争,在法庭上以极刻薄的言辞互相斥责,有时甚至诉诸武力。这两人其中的—个是单身汉,有—个外甥在乡下过着贫困的日子;另—个是鳏夫,有—个儿子。

在这条街上,还住着一个富裕的老处女,她终生笃信宗教。在鳏夫律师的儿子18岁那年,老处女死了。单身的律师在去查证遗嘱时,整条街道为之骚动。她的遗产将送给哪个教堂?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纷纷猜测。

可是谁曾料到,这笔遗产却留给了鳏夫律师的儿子,人们无不目瞪口呆。

从此之后,这个18岁的青年处处受着人们毕恭毕敬的礼遇,朝夕被自作多情的女郎困扰着,他是酒店里最受欢迎的人。

时光流逝,单身的律师接来外甥,并加以教育,使自己在工作上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他们成了这个地方一流的律师。人们认为这个外甥聪明能干,凡有案件都来请他出庭。

鳏夫律师随着年迈,逐渐衰老而不能工作了。而他的儿子却根本不愿工作,终日东游西荡,不务正业。他染上了富家子弟所有的恶习,一点也没有储蓄的概念。

将两者的情形比较一下,何者该事业兴盛,何者该没落,就不言而喻了。单身的律师得到能干外甥的帮助,自然属于前者;鳏夫律师却为无能的儿子而感到羞耻。

单身律师去世时,这座城市再度陷入兴奋的旋涡之中。文件与备忘录一起被人们发现,这文件正是那个老处女原来的遗书。先前单身律师所签订的那份遗书,竟是他模仿老处女签名的伪造文件。备忘录有如下的文字:

“为打倒敌对的同行,我故意做了这事情,我要使他的儿子成为无用的软骨头。我问心无愧,为达此目的,我将……”

这个故事,也许是杜撰的,然而就其要义而言,倒是千真万确。

现实中许多光耀显赫的富翁们虽然掌握着巨额钱财,但终因不能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钱财,所以未能长远地持续其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