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7415100000005

第5章 学会用理智战胜怒火(1)

忍为上

当你与他人发生矛盾,当你受到他人的侮辱和侵犯时,激愤之情便会膨胀起来。愤怒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旦让它狂奔起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证实,人的大脑和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在紧张、抑郁和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生病的道理。因为人体防御系统的主力军——血液的白细胞,具有一种能够接受激素ACTH的受体。这种激素在人体紧张时可大量释放,与白细胞相结合,削弱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当各种病原体向人体进攻时便得不到主力军的有力反击,因此,常发怒的人易生病。

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愤怒会使你成功的人际关系毁于一旦。成功的人总是善于克服愤怒的人。

西汉时,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怒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不仅如此,当韩信功成名就、回乡报恩时,还到处寻找当年的“恶少”,对他表示感谢。这一千古流传的故事形象的诠释了不发脾气的首要条件——忍耐。所以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可以说是交际修养中的重要原则。

平等地对待别人,能有效地制止发脾气或少发脾气。下属办错了事,有些领导居高临下,大声训斥,似乎天经地义;儿女不听话时,有的父母常火冒三丈,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棍棒相加,似乎理所当然;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把桌子一拍,审讯似地训一通,甚至将其赶出教室,似乎合情合理……领导、父母、教师之所以在下级、子女、学生面前一触即发,是因为他们总觉得居人之上,殊不知,这样极力维护的尊严,反而更容易丧失。

(1)写信发泄法

你如果心事重重,觉得非要把自己的烦恼和不平之事倾诉一番,你可以给自己写封信,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吐在信中的字里行间,详细地诉说他人的误解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吐为快。

情感发泄完毕后,请把信烧毁,不要将它邮寄出去。写信使你得到了发泄,你会体会到一种巨大的轻松感。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发泄使你不再需要向他人倾吐了。有时需要写上两遍,甚至三遍才能将淤积在心中的烦恼发泄干净。一旦你一吐为快后,你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想去考虑那些使你不愉快的事情,更不愿和他人谈起这件事了。

(2)转移法

试试转移法,你先要记住,在你生气或者完全失去理智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决定。对物不对人,对事不对人,也是息怒之道。有些人在自己要发脾气时,赶紧离开这个“典型环境”。想一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或者把自己关起来,闭目养神,在寂静中灭掉愤怒之火,“唯有知道什么是孤独的人才真正懂得息怒”。或者拼命地工作、活动,转移注意力;或者说几句笑话,让笑声淡化怒气,减轻情绪上的压力;或者伏案疾书,让愤怒之情化作诗文……

(3)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用理智战胜怒火

民族英雄林则徐,脾气暴躁,有几次差点因发脾气误了正事。他奉命到虎门禁烟前后,为了不因怒气误事,特意在自己的居室和“办公室”里贴上“制怒”的条幅。每当要发脾气时,一看到这两个大字,他便如同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也就慢慢心平气和、三思而后行了。这样用某种方式提醒自己,也不失为息怒的妙方。

日常生活中,当你被激怒时,千万不要轻易发火。谁要轻易地做了怒气的俘虏,谁的生活就会倾斜,谁就可能成为愚蠢与后悔的人。记住:怒上心头,一忍为高。

不压抑自己,但也别冲动

有人将人们那些一触而发的爆发性情绪比做是圈在牢笼中的猛虎,一旦放出去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所以那些办事水平高的人总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让笼中猛虎温顺而服帖。

举例来说,如果你曾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却又允许自己越过界限,去大叫大嚷,去对人怒目相向,甚至做一些连你自己也要后悔的事情,这样一来,又有那样一个“你”被别人记住了,你好不容易赢得的积极印象就可毁于一旦。而每次出现诸如此类的爆发,你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它补偿回来。

假想你穿了一身刚买的时装在街上行走,忽然一辆汽车从你身边擦身而过,溅了你一身肮脏的积水,还险些把你撞倒,而司机却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这时你脸色发白,微微颤抖,额头冒汗,心跳加速,满脸怒容,你简直想把那家伙杀了。

如果你的想法比较宽容:“也许那个人没看见我,或者发生紧急事故要赶时间。”这里你的善意克制了怒气,起码你宽大的心胸联想到多种可能性,怒气也就无从爆发。亚里士多德说,人只应有适度的怒气。的确,愤怒是很容易失控的。富兰克林也说:“任何发怒都是有理由的,只是很少有教人信服的理由。”

平息怒气的常见方法是:独处以便让怒气冷却。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方式也是很好的办法。可能是因为这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从愤怒的原因转移开去。

但如果你在冷却期间不断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就达不到冷却效果。因为每一线思维都是一条导火线。转移注意力的根本意义就是让你暂停与愤怒有关的思考。多数转移注意力的活动都有助于平息怒火,诸如看电视电影、阅读等。但疯狂采购或大吃大喝则没什么效果,因为你在逛街或狂饮暴食时可能仍在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

有些人认为发泄怒气不失为处理愤怒的好方法。一般的说法就是“心理会爽快一点”。事实上这对平息怒火效果微乎其微(因为愤怒本身的特殊激昂感,发泄者可能会一时觉得爽快)。在某些情绪下发泄或许可能达到出气的效果。直接发泄在愤怒的对象身上,让你重新取回掌控权或觉得正义得以伸张,或是给予对方“适度的惩戒”,使其翻然醒悟而又不会对你施以报复。然而,怒火一发足以燎原,这些条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糕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浇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的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

学会制怒

有些人性子急,非常容易发火,搞得大家都不愿理他,他却感到莫名其妙。因此,不论你有多高的地位、多好的人际关系,都不能随便发火。要记住:多年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在一把怒火中烧得干干净净。

要学会制怒。被人误会了,不要大发其火,而要以平静的心态仔细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发生误会的原因,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予以澄清。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被人误会确实是让人生气的事,但要努力平抑怒火。因怒而不能解释清楚,出了大乱,酿成悲剧往往追悔莫及。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兵败身死,刘备、张飞便怒不可遏,举大兵向东吴问罪。谁料想,未曾出师,张飞因为战袍之事,重责部属。范疆、张达两人由惧生恨,割了张飞的脑袋。刘备更是“悲”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阻,亲自统率大军征讨东吴,为两个义弟报仇,但报仇心切,筹划不当,刘备被东吴大将陆逊烧了个大败。刘备悲愤愧悔,病卧床榻,最终落个白帝托孤,身死灯灭。

而同是《三国演义》,司马懿则恰恰相反,“率华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魏蜀两军对阵五丈原,诸葛亮急欲速战,而司马懿则分析当时形势是蜀军劳师伐远,粮草必然不足,不宜速战。于是,即使诸葛亮用激将法,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首饰嘲弄他,他也置之不理,忍辱不攻,最终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制住怒火,能让你冷静地分析问题,查清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化解怨恨。

现代生活充满了复杂的争斗和各种利益纠葛,因为一些事就轻易发怒,怎么能成大事呢?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在初上任时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他还没有挣脱农夫的气息。虽然这种嘲笑使他非常难堪,但也确有其事。这时康农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在这里,康农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作了绝妙的回答。这种做法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使他从此闻名于全国,被人们恭敬地称为“伊利诺伊州最好的草屑议员”。

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只要别人的言辞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易相处。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负面影响。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自己控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如果对方的嘲笑中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这样对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愈发显现出你的人格。

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大人有大量

性情急躁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兴奋,容易发怒,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火,甚至不惜与人争斗。怎样同这种人相处呢?且听下边两则故事。

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范特霍夫提出碳原子新理论之后,遭到德国有机化学家哈曼·柯尔比的强烈反对。范特霍夫当众表示:“柯尔比老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没有推翻我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柯尔比听到此话,怒气冲天,不远千里赶到荷兰找范特霍夫辩论。当柯尔比怒气冲冲踏进范特霍夫的办公室时,范特霍夫热情地接待了他,冷静而谦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使柯尔比消除了误解。两位科学家从此“化敌为友”,欣然携手合作。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应如何对待性情急躁者的“急躁”与粗暴。

(1)宽宏大量,一笑了之

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了你时,你一定得保持头脑冷静,置之不理,或者瞪他一眼,或者一笑了之。这种“一笑了之”的笑,可以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可以是表示藐视的冷笑,也可以是略带讽刺的嘲笑……最好的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它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局面,而且还可以向对方泼冷水,使对方欲进不得,避免事态发展。

(2)暂时忍让,避开锋芒

当性情急躁者向你挑衅时,如果你自己也是个急躁的人,急躁碰上急躁,针尖对麦芒,很容易着火。你应当压住心头的火,暂时忍让,避开锋芒。待对方锋芒钝减时,再充分地、轻言细语地说服对方,也可讲事实摆道理消除对方的误会。

(3)开阔胸怀,宽宏大度

只要你有宽阔的胸怀,你就会对别人的态度不加计较,对自己的行为勇于承担责任,做到任劳任怨,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甚至他骂,你不骂,这样就吵不起来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只要有温和的态度,有宽广的胸怀,有宽宏的“海量”,就会使本来发火的对方火气消减,自感没趣,收剑更弦。

(4)察言观色,防患未然

性情急躁的人,当他着火时,最容易对周围的一切人“发泄”。这时你就迁就一下。如果你与他计短长,就会成为他的“出气筒”。所以,你一定得察言观色,揣摩对方心理状态,先退一步,然后待他情绪稳定下来时,再进两步,谈你所要谈的一切。

愤怒不是坏事,在于如何利用

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情绪,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愤怒一来,常会演变成燎原的大火,使我们变成另一个人。

愤怒是一种激烈情绪的表现,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如何去利用它、操纵它。

这里,我要特别告诫年少气盛的青年小伙子们,千万要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遇到那些狡猾的人,他们常常会故意激怒你,使你完全陷于被动的境地,处处挨打!

你看看这个故事!

在证券交易所里,詹姆斯是个最善于激怒对方的人。他炒卖股票时,如果碰上对手,就马上设法激怒人家,使对方失去理智。有一次,他看到一家大纺织厂的股票将会上涨,就准备大量购入。可是他碰到劲敌了,亨利也是个有眼光的人,他看中了这家纺织厂的股票,也准备大量购入。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都在抢购同一家股票。

股票价格由二十元上涨至三十五元,在两班人马大量的抢购下,眼看还可以继续上涨。

詹姆斯看到股票涨到三十七元时,突然抛售出三万股。亨利不明白对方突然抛售的原因,就采取观望的态度。于是情势大变,股票迅速下跌,低到与原来价格一样。这时,詹姆斯异军突起,马上购入二十万股,价钱马上又飞涨起来!

亨利气得大发脾气!这一发脾气,阵脚便乱了,马上败在詹姆斯的手下了。

詹姆斯先生骄傲地笑道:“我最喜欢看到人们大发脾气。他们一发脾气,就松了劲,乱了阵脚,使自己陷入绝境。”

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首先要牢牢记住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被别人激怒”。

不要被人家激怒,有一个好办法,这是美国总统马可利曾经使用过的。请看他冷静的功夫!

想不到吧,马可利总统是个脾气大得不得了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往往会大发脾气,扯发、捶胸、顿足、狂叫,甚至还会摔东西哩!可是,他却是个善于操纵脾气的人,任何人都很难得能激怒他!

有一回,马可利委任一个人出任税务局局长,遭到议员们群起反对。反对党的议员们,还组成一个小集团,当面质问他凭什么理由做出这样的措施。在这些议员中,有一个脾气很大的家伙,他一见到马可利总统的面,不由分说的破口大骂,最最难听的话也出口了。他的政敌以为这么一搞,一定使得总统暴跳如雷,有一场好戏可看了!

但是,出乎意料地,总统却微笑地默然不语,任凭那位议员大发脾气。看到总统这般和颜悦色,那位议员反而觉得难为情起来,觉得自己身为议员实在也太失礼了。

等他发完脾气之后,总统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委任某人为税务局局长”的理由,那位议员奇迹般地不断地点头称是,认为总统的决定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