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控你人生的命脉玄机:命运
17462200000039

第39章 好心态才有好命运

在和我聊天时,克里斯提到了心态。他说:“人人都渴望成功那是真的,没有人不想成功,不想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命运,但人人都成功又是不可能的,注定会有大多数人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以失意或失败告终。如何面对这种必定发生的‘不可能’?心态的成功就比物质的成功更加重要了。”

所以,成功的命运必须首先从成功的心态开始。有了好的心态,才能创造好的生活,同时获得一个好的命运。你只要有理想,有斗志,再加上一个积极的心态,就一定可以获得命运的正能量。不但能把生活经营得很好,也能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

接受失败:不做“不可为”之事

在公司举办的一次名为“接受失败”的培训课程中,8号选手在游戏中被淘汰之后,不甘心面对失败,转而向其他选手寻求帮助,也向台下的学员取经。按照游戏规则,此种情况需要由大家投票决定是否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投票结果是让他出局,则每一名投下出局票的人都要对他说一句话,说明自己的投票理由。

投票结束,结果是8号选手出局。其中有一位学员向他阐述理由时,是这样说的:“先生,能用平稳的心态去接受失败,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能力。”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后来也不止一次在培训中引用。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接受失败,告诉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努力,也不要再去做“不可为”之事,因为很多失败是无法改变的;许多努力也是没有结果的。比如,如果你制定了一个在5年内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的计划,但你只有几十万元的资本,你认为自己可以实现吗?我相信超过99%的概率是失败的。

对于这种必然会发生的失败,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学会从容地接受。

乐观主义:从黑暗中看到阳光

有些人天生就比较乐观,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但这并不是一种无法在后天养成的品性,因为乐观可以在内心提炼,也可以从环境中汲取。这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且是完全处于你的掌控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是我们情商的一部分,早就隐藏在造物主赐予我们的基因中了。

比如说,当你一早醒来,是以焦躁不安的心情还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天开始的呢?

你可能会失望地说:“罗先生,不好意思,我最近烦心事很多,很难高兴起来。”嗯,这是一个理由。但谁没有过这样的阶段呢?我曾经在几年前有过一段长达3个月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处在绝望之中。那时,公司的经营情况很差,坏账多,亏损大,几乎发不出员工的薪资。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长舒一口气——因为终于又熬过了一天。在这一天中,员工没有闹事,工会没有找我,银行没有催贷。

我很绝望,但与此同时也十分庆幸地过着每一天。这种既担忧又知足的心态,恰好帮我度过了那个阶段,使我没有崩溃。直到有一天,公司之前的业务纷纷开花结果,大批的盈利进账,很快摆脱了危机。

从长期来看,乐观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也能更加有力地主宰自己的命运。从健康角度看,他们生病的次数更少,寿命也更长。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祈求得到的吗?乐观主义者也要比那些消极的人在事业上更加成功,在家庭生活中更容易快乐与幸福。

我们在任何困境中都要去挖掘、发现和利用那些潜藏的机遇。只有在困境中保持强大的乐观精神,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走出困境。否则,你就只有接受命运,被困境埋葬了。

命运需要“乐观主义”,命运需要我们专注于积极面,从中挖掘希望。比如,在车祸中失去了一条右臂,当事人会怎么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呢?有的人痛不欲生,甚至可能自杀。这是悲观主义的做法。有的人则继续保持希望,他们说:“车祸很可怕,但幸运的是,我还活着,保住了一条命。虽然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臂,但我还有一条左臂,还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保持乐观,当然不意味着全然忽视问题所在,而是坦然地接受不可避免的挫败,虽然挫败有时只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也不是永远的。但我们总要及时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别再为了过去伤怀。要明白,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事情,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向各种挑战发起进攻,要信任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也许我们身处的境地是异常艰难的,但必须对于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采取这样的态度,就能保证我们的未来是可控的,也是光明的。

想成为乐观主义者吗?那么,就去抓住一切潜在的机遇、充满希望自信地去努力拼搏,用乐观的心态应对命运的挫折吧。

你要记住,命运最漂亮的彩虹往往会在最猛烈的一次狂风暴雨中诞生。越是困境,就越要保持乐观,用积极的努力去应对未来,去迎接明天,就可以看到积极的成果,收获相应的回报。

战胜自卑:命运的拐点

曾经在谷歌公司工作了两个月却又突然辞职的女孩纳根羞愧地说:“虽然我毕业于名牌大学,也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当我进入谷歌后,还是很难用正常的心态融入它的工作环境。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不如别人,在公司低人一等,经常轻视和怀疑自己的能力。部门主管和我谈过两次,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我只好递上了辞职书。”

就像纳根的体验,自卑正是成大事者最忌讳的心态。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拒绝并摆脱自卑心理的纠缠,让自己始终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呢?

自卑显然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状态,也是情商中比较普遍但又需要警惕的情绪——它即便在表面上被清除了,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也会隐藏在你的潜意识中,时机合适时又会发作。这种情结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备。只不过,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和解决,它可以很容易升华为我们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我们能够把它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但对于严重的自卑心理,就很难用这种转化机制进行消除了,必须找到自卑的源头,再视自己的情况制定正确的心态恢复计划。

对有自卑情结的人来说,面临着下面三种结局:

1.消极认命,自卑的方面化为现实。

像纳根一样,她采取的就是第一选择。她承认并且接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的现实,并把这种自卑渗入到了骨子里——她相信自己没有能力,然后从公司离职,放弃了挑战命运的努力。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很容易就放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听任命运的摆布。同时,他们还会以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自欺欺人地掩饰失败,让自己活在一种麻痹的状态中。

2.自暴自弃,侵犯他人甚至危害社会。

这种选择是最危险的,也是比较极端的。有的人在自卑到极点后,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完蛋了,未来看不到一点希望,没有任何光明的前景,就可能铤而走险。比如,放弃积极的努力,转而去采取过度消极的手段,以错误的方式去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

用一个专业词汇来定义这种选择的话,就是“反社会行为”。这种与他人为敌的行为只能使自己遭到更严重的挫败,继而为自己的命运盖棺论定。在我们的案例库中,很多知名的事例都是与犯罪分子有关的——他们犯下罪行的心理源头,并不是自己想犯罪,而是无法摆脱折磨他们很久的自卑心理。

必须警惕第二种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卑加重时,避免走上极端的道路。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正视自卑,然后寻找出口。不要把自己憋在一个“密室”里无法呼吸,也不要将心事藏起来不敢倾诉。交一些朋友是必须做的功课,其次要为自己寻找和制定一个积极的目标。

3.发愤图强并且超越内心的自卑。

正如上面所说,我们要承认自卑的感觉,但决不能让这种感觉演变成控制自己的事实。命运就是一个牢笼——如果你承认了牢笼的存在,那你就冲不出去了。自卑也是如此。我们与其为了自卑而悲观丧气,庸康碌碌地过完一生,不如设定一个战胜自卑的目标,把自卑的弱点变成刺激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去扼住命运的咽喉,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在不断的努力和冲刺之下,肯定会有很多小的成功被记录下来。这将是好的开始。随着成功记录的增加,我们吸收和建立信心,逐渐地超越自卑。采取这条路线,那么不管你过去多么自卑,都能够突破重围赢得成功,找回那个光明的前途,摆脱昨天的心理阴影。

你选择哪一条路呢?

很显然,只有第三条路才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就像我们的成长史一样,这个选择也是一条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和命运旅程。上帝造人的本意正是如此,命运充满坎坷的原因也是如此。

我们只有做出了这种积极和不服输的选择,才能相信自己并且愿意改变自己,走上一条获得好命运的康庄大道。

你嫉妒吗?马上改掉它!

多年前,多伦多大学的两位心理学教授主导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当一个人产生嫉妒的情绪时,大脑的判断与识别能力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他们的目光将无法聚焦于正要寻找的目标。这时,他们进行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而且充满困惑,然后比平时出现更多的错误。

在研究中,他们找来了几十对情侣参与一项实验。研究人员让男女分开,接下来,男性要在除了女友以外的女性中选出一位自己有好感的人。同时,也要求他们的女友此时对计算机中的一些画面进行记忆。这两个步骤是一起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显示,嫉妒感越强的女性,对于画面的认知度和记忆度就越差。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甚至发生了暂时性的“失明”,把“一辆墨绿色的汽车”看成了“一栋灰色的桥梁”,出现了惊人的记忆错误。

研究者说:“这就是嫉妒的威力。传统心理学认为嫉妒会影响人的情绪,让人变得愤怒和不理智。这当然是确定无疑的。而此次试验则证明,嫉妒的破坏力远不止于此,它还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视觉,使人们出现综合失误,继而很可能做出更加极端和冲动之举。”

因此,作为高情商的人,对体内的嫉妒心理必须警惕,不要让它成为自身情商的主色。

在现实中,嫉妒在每一个角落都若隐若现。人们为了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对手(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就会产生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他会想:

“为什么幸运儿是这个家伙而不是我呢?”

“为什么她的身材比我好呢?”

“为什么她的皮肤比我白呢?”

“为什么升职的是他,不是我呢?”

“为什么他只买了两次彩票就中了大奖,我买了一年多却一次都没中?”

类似这样的对比,人们越思来想去,就越嫉妒。就具体的内心感受来讲,嫉妒的表现由攀比到失望,由羞愧到屈辱,由不服到恐惧,由恐惧到憎恨。发展到最后,就出现了仇视。如果此时再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体现为具体的行动,做出对双方十分不利的决定,破坏彼此的关系,也影响人们对他的印象。

1.正确地认识嫉妒。

我们要看到并理解嫉妒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它实际上首先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才是最大的威胁。它会损害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别人的生活。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总是沉浸在没有意义的主观臆想之中了。你就会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要靠别人的帮助。所以,对于别人的优点,应该去赞扬和依靠,嫉妒只能损害我们的这种需求。

2.客观地评价自己。

要有理性的定位,也就是说,当嫉妒心理开始萌发时,你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出差距,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控制自己嫉妒的冲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个客观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

3.看到自己的长处。

最关键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的优点,然后去扬长避短。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强项而感到不服气了。我们要多去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他未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虽然未必可以完全消除嫉妒,但却能减弱和压制它,让自己把这种心理更多地用在积极进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