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控你人生的命脉玄机:命运
17462200000004

第4章 无法改变,是因为你没有改变

菲利普是华莱士在美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客户,他赞助并支持了华莱士超过30个慈善项目,捐款金额高达300万美元。同时,他还是普林斯顿商学院总裁培训班的客座讲师,经常提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观点,让前来听课的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开眼界。他以精彩生动的内容和实用的理论折服了无数学员。

在没有工作时,菲利普喜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带着妻儿去海边度假,或者到碧湖之间与好友打几杆高尔夫球。他从不抽烟饮酒,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珍惜自己人生的每一分钟。他最大的爱好是戏剧和音乐,经常去百老汇观赏名剧演出,是名人达士争相结交的“贵人”,也是凡人眼中的命运强者。

然而,你知道15年前的菲利普是什么样子的吗?他曾经为了100美元的小费而站在客人身边苦等两个小时;他做过擦车工,在通用电气当过质检员,在洛马公司做过最底层的苦力——搬运那些沉重的航空配件去实验室,再把它们搬回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远眺未来时,看到的都是一个身形佝偻、步履蹒跚的影子,那时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就。

有时他也会感慨几声:“这就是命运!”

没错——如果菲利普没有迈出第一步,没有采取行动,不去改变的话,他的命运轨迹将是被提前写好的、今后也不会改变的一条直线。他会在底层终老,会以一种弱者姿态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么,也就没有今天的菲利普了。

“我曾经觉得自己就这样过下去了。娶一个妻子,生一堆孩子,每天为了生计发愁,”菲利普说,“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刹那,我突然觉得必须采取一些行动,做出一些改变。我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不能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特别是那些无权决定我命运的人!”

在做出选择之后,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行动。是行动促成了改变,然后让命运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菲利普的选择是去做化妆品销售。没人能觉得他可以干好,但他信心满满,且在做出计划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实际行动——他为自己寻找了一位性格上可以优缺互补的合伙人,两个穷光蛋就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菲利普说:“当你觉得命运必须有所改变时,你就得做点什么,不能干巴巴地坐在那里等着天上掉馅饼,否则你很快就饿死了。”那些觉得命运无法改变的人,都没有试图去改变过——尽管他们有强烈的意愿,但他们在行动上只能得到零分。

改变,就要采取最大的行动

一个人的成功(不管他做什么事)并非取决于他的美妙计划,而是行动。因为不管是谁,计划再好,方向再正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动,没有立刻就做的勇气和气概,都不会得到实际的结果。没有最大的行动,就不会获得最大的改变。

菲利普说:“美国对于化妆品的销售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尤其对于新成立的公司,各种各样的技术检查和法律监管措施很容易让那些初入此行的人感到绝望。所以,大多数人从事代理销售,都会在第一个阶段就死掉了。我是怎么做的呢?我首先想的是,绝不能亦步亦趋地学习他们的方法,而应该先进行战略上的改变。我们在街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邀请顾客进行免费的体验。这还远远不够,我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是专门针对在全国设立连锁销售机构建立的。我亲自带头去发展东部地区的连锁店,和每一个地方的分管人员进行交流,向他们传授最好的销售技巧。最多的一次上课,我面前坐着258名陌生的美国人,我和他们谈了7个多小时,对他们进行培训。当培训结束时,我整个人都累瘫在讲台上。”

正是基于这种狂热的工作状态,菲利普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王国。两年后,他的公司成功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了一家新锐的代理销售公司,打入了全美几乎所有的超市。五年后,他又进军饮料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迅速崛起为身家上亿美元的美国富豪新贵。这时,当他回望自己的过去时,他最感谢的就是在做出“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决定的那一刻,感谢自己在想要改变时果断地采取了行动,而不是继续观望。

他说:“无论你现在有多糟,这都不是最可怕的。你要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以及会不会做。”

要把握命运,就必须行动起来。而且,成功与否取决于你行动的密集程度,以及你能否为此建立牢固的新习惯,彻底丢弃过去的不良作风,形成一套全新的做事风格。最大的行动,就是要求你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密集的行动”,以求完全地提升自己的命运指数,释放自己的命运力。

你的能力可以不强,你的资质可以不高,你的背景可以不深,你的出身可以不好,但你的行动一定要迅速有力!只有改变才能告别过去,只有行动才能书写传奇,也只有永不停止地努力,才能塑造你完美的命运,让你变成一个真正的强者。

弱者总把命运交给别人,只有强者才自己掌控命运

在美国经典电影《教父》中,第一代教父唐·柯利昂说:“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没错,而且这个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谁也无法拯救一个失败者,除了他自己;同样,谁也不能打倒一个强者,除了他自己。不管你是穷人,富人,还是一个中产者,命运都是由你自己一手创造的,也是由你自己完全控制的。

2010年,我和普林斯顿大学下属的咨询公司共同完成了一项针对全美18—40岁的主流群体的定向调查。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的30名工作人员历时8个月,在160座城市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咨询。

问题是——“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命运?请说出理由。”

最后,我们共计收到了70万封邮件。人们的回复五花八门,但总体来看,有63%的人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失败的,命运一点都不好,理由是曾经的自己给自己留下了太多遗憾,犯下了很多错误,事情做得不完美,生活得不幸福;只有12%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认为“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没必要强求自己做得更好;另外还有25%的人觉得一切都说不清楚,理由是在生活中他们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更深层的反馈在于,很多人觉得命运是不可改变的,缺乏强烈要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彻底的行动力。

来自上海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普林斯顿攻读艺术学科,他正面临独自完成一篇初级论文才能顺利毕业的压力。他说:“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父母借了40万人民币才凑足了我来美国读常春藤盟校的资格。没有这笔钱,我的命运就无法改变,而这笔钱是我的家庭无力承担的。换句话说,我不认为一个普通人能对自己的一生有多大的作为,就像我,即便我学成回国,也只能去好点的机构找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罢了,这是我全部的人生梦想。”

一笔40万人民币的家庭债务就压垮了他的信心,使他对自己的一生都没什么积极的想法。类似他这样的悲观思想造成了这样一种“现实”:有些人对人生不抱希望,于是他们的命运就真的一无是处。这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设置了前提条件——命运是注定的,即便不是生来如此,也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抗拒的。

所以,这位留学生消极地说:“听天由命。”他不想改变,也意识不到改变可以带来的“可能性”。

他的回答让我想到自己在心理学咨询中经常讲到的一个故事。A、B、C三个没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后一起到洗车场打工。洗车工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风吹日晒,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天只能埋头苦干。有一天,当地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到这里洗车,就和他们聊了起来。企业家问了他们三个同样的问题:“小伙子,你在干什么呢?”

A头也不抬地答:“还能干什么,洗车呗!”

B抬起头认真地说:“我在给客户的汽车做保养。”

C一边擦车,一边笑着说:“我在学习赚钱的经验。”

同样一件事,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十年后,这三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A的收入增加了三倍,但他还是洗车工,只不过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洗车工;B自己开了一家汽车美容店,虽然规模不大,但好歹开始给自己打工了,每年的收入也还不错;C则成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板,在全国开设了十几家分公司,拥有十几亿的资产。

他们的人生起点是相同的,但对自身条件不一样的认知以及心态的差别,使得他们命运的走势出现了巨大的差异。A的回答表明他对命运的态度是既抱怨又接受,没有改变的动力;B和C的态度则积极很多,他们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人生机遇,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寻找机遇,对人生的未来充满了乐观。所以,他们成功地改变了命运。

我把这种心态的微妙区别定义为“命运的十字路口”和“在十字路口的选择能力”,它可能是一句随口的回答,或一个无意的举动,看似是临时的反应,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比如A那样的带有怨气的反应,但却体现了我们当时的意识,代表了我们的选择——当一件事情在你的生活中发生时,你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向,决定着你未来的人生。

没有人可以苛求命运,也没有必要刻意地改变自己,追求大众眼中的成功。就好比你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羞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命运不如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因为稳重和谨慎的个性同样是我们命运的底色,它是造物主赋予你的财富。

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人生并怎样决定你的未来?

1.命运无法回头修改:所以必须珍惜每一次机会。

每个人的命运都只有一个,就像生命只有一次,无法改变过去,也没有机会重启。因此,必须在一开始就重视起来:“我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成为命运的主人?”

2.只有一种选择:开发你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命运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自己的属性,留着你独特的烙印。它不是任何人的,也不能由别人塑造。所以,你只有一种选择——开发你自己,不要试图复制或模仿他人。你当然可以从成功者的世界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借鉴有用的经验,但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