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控你人生的命脉玄机:命运
17462200000053

第53章 选择力训练:A,还是B?(2)

做决定和行动之前,有一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收集信息。但在开始搜集信息之前,我们必须先评估自己有哪些信息是知道的,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者尚不清楚的。你要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确定自己要再去寻找哪一类信息,准备什么样的资料。

玛索是洛杉矶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在前年编撰了一本《属于赢家的决策》,并被微软公司列入了内部培训教材。他同时还是康奈尔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我的命运力课程的参与者。他特别提醒人们——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尽量追求精确。

玛索说:“有时候,过多的信息只会造成人们的困扰,并不会提高选择与决策的成功机会。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信息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相对的重要性,来判断哪一些信息是你需要的,哪些则是你可以忽略甚至是完全不必在意的。”

总的来说,“是否有意义”是一个主要的判断标准。如果对你正做的选择没有参考价值,就不需要把它放到视野之内。

考虑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时,我们将进入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最经常抱怨的就是:

“哎呀,我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

“我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我累了,不想动脑筋了,让我休息一会好吗?”

然后,有的人就认输了。他们放弃了选择的权利,转而充当一个命运的被支配者。就像有的老板授权给下属——这是提拔他的信号,但他却辜负了老板的信任。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权力,也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所以,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把工作搞得一团糟。

事实上,对于很多工作,并不是他想不出来,也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由于他考虑得实在太多了。他觉得什么都看起来很行,但分析了一番,又觉得这些都不可行。他面对无数的可能性,迷失了方向。

当方案有很多时,人们就容易面对这样的困局。这可以理解。不过,我的建议是,把这一阶段的重点定位于“提出各种想法”而不是做出最终决定。你不要太多考虑后面的可行性问题,而是尽可能地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为后面的选择做好准备。

仔细评量筛选出的选择方案

当方案足够多时,你问一下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案吗?还有哪些角度没有考虑到呢?”再想一想,直到实在没有可以补充的。那么停下来,进入重要的淘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逐条分析这些方案,进行末位淘汰制,逐步把不合适的想法排除在外。

现在,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这些方案可能造成的积极与消极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这些方案的过程与思路是否符合你设定的预期目标?

针对这三项标准,在做这种筛选与淘汰时,第一,你必须依据自己已经收集到的全部且客观的信息作为衡量的依据;第二,你同时也要评估自己的实力——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或人力来实施这项方案。如果不能,再完美的方案也是空谈,没有实用价值。

在理性的思考之外,也要重视你个人的主观感受。直觉有时特别重要,千万不要忽视它。你要反复地思索每一个选项,结合自身的经历、兴趣和需求,想一想未来可能的结果会是什么,当这些结果出现时,你的承受能力有多大,以及你对于这些结果的情感体验——也要从情感角度分析不同的选择会分别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现实中,许多人虽然做出了理性的最佳选择,但却在客观上造成了自己情感上的别扭。这种选择虽然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却也会产生其他问题。

有些问题你可能觉得是对的,但也有些可能感觉不太对劲。那么你就必须问一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做出了这个决定,最好的结果会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结果,我能接受吗?”

接下来你再仔细地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这种方案,让它变得可以接受?或者说,为了弥补自己消极的情感体验,有什么方法是可行的呢?”就像玛索说的,我们为此需要准备更多的资料与信息,来消除自己的疑虑。重要的不是信息量的大小,而是能不能切中正题。

最后,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直觉进行评判——直觉有时是对的,但也不绝对,有时也可能大错特错。某些负面的结果可能是直觉无法考虑到的。因为直觉本身就具备了冲动与感性的特点。

做出决定,采纳最佳的方案

在即将做出一个决定时,我们把所有的方案摆在桌面上,进行最后一次淘汰——你可能发现某些方案确实不可行,或者已经超出了本身的能力范围之外。虽然它很完美,但我们也必须把它先行剔除,再开始讨论其余的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

关于最终抉择,卢卡斯在培训中为我们提到了一个不错的方法,他称之为“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说,我们把每项方案的优缺点逐条罗列出来,就像银行贷款信用审核的评分流程一样,对于优点的部分给予0—10不等的评分,对于缺点的部分则减去相应的分数。最后我们再把全部的分数相加,看它们的总得分是多少。根据这个结果,你就能确定哪一个才是最佳的方案,哪一个不适合采用。

不过,卢卡斯特别对人们提到:“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正确的方案,而不是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方案。”大家都接受的选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这意味着,一项牵涉甚广的决策会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妥协——你要舍弃自己的部分利益,换取对方同意你的某些观点。同理,对方也要舍弃一定的主张,来换取一个共同的立场。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分清楚哪些妥协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最终的决策者(假如你是一名老板),你不应该害怕遭到反弹或反对而选择一个大家都可接受的方案(现实中的管理者经常如此),这会造成一种悲剧性的命运。这样的决定不管对企业,还是对你自己,都意味着隐患,它会让你未来的生活偏离初衷,也让你没有办法顺利地开展自己的计划。

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又必须将就着采用一种看起来还可以的方案,因为有总比没有好——在大家都拿不出正确方案时,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选项,尽快采取行动,而不是继续在内耗与讨论中寻找那些想象中的“完美方案”。这一原则适用于紧急时刻,否则机遇稍纵即逝,很容易错失良机。这时,就需要我们边做边调整,对于选择力的反应速度就有了极高的要求。

就像我对GE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们说的:“选择力与果断力总是相伴而行。有时果断的选择非常重要,虽然它未必是最正确的,但却可以避免拖拉造成的延误!”

警惕思考陷阱:在决策的过程中,即便决策的程序完全符合理性原则,也很难避免掉进一些思考陷阱之中。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像电脑那样精准,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想必在大大小小的讨论中你已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他既定的思考模式和偏见,对于信息的解读也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时,就要注意不同的偏见,防止自己的思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打破思考限制:不仅别人容易把我们带进思考陷阱,我们每个人在思维上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思考限制”。这要求你不能在做选择时盲目自大或自以为是。如果你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信任队友或下属,那么你就很难做出最佳选择。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足是必然的,我们才能更为谨慎地思考,降低发生错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