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控你人生的命脉玄机:命运
17462200000009

第9章 家庭背景:命运的起点

家庭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就像是基因,在刚出生时就打上了一个最基本的标识码,为他在命运的坐标系上标定了一个落脚点,也可以说是起跑点。人对于自己的家庭背景是没有选择权的,也正因此,才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

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熏陶,极大地左右了一个人的选择能力、性格和情商水平,也注定了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会走怎样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一句朴实的话: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决定性格的东西是命运的暗能量,而它就藏在一个人10岁之前的阶段。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家庭对于孩子的方式和态度,以及给予孩子的心理和物质保证,造就了这个人90%的性格基础,绘制了他大部分的性格图谱。在家庭时期形成的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他的一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家庭背景如何定义?

1.家庭的物质基础:是有钱人、中产,还是穷人?是市民、农民,还是西部边远地区的普通家庭?住着什么样的房子,住在什么档次的小区?不要觉得这些问题很庸俗,它对于一个人命运起点的影响是冷酷的,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2.父母的知识水平、性格以及人脉:父母的学历、阅历、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的人格塑造几乎是主宰性的。包括父母的人脉(社会关系)在内,是家庭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的最主要的营养。不客气地说,现实中大部分人这一生的命运走势,由这一条就已经决定了。

3.亲戚和邻居的特点:亲戚和邻居提供的东西是家庭背景中的次要资源,也是命运坐标系上的次要力量。它同样不可小觑,因为它就像一条河流中的边缘地带,保不齐我们就会在某一天的某一事件中受到它的影响,从而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居住在纽约的意大利裔男孩罗西正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他梦想成为一位医生,至少能进入一家比较说得过去的医院,担任受人尊敬的职位,比如外科医师等。但这个梦想并不是在他20岁时才可以开始的,而是从小学时代就要为之做准备。比如他要学好8年级的数学,要在那时候就成为成绩榜上的明星。然而,在他18岁之前的岁月里,他没有进入好的学校,也没有遇到好的老师。

我在纽约的助手罗伯特形容他说:“罗西就读的中学是典型的辍学工厂,有40%以上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所以罗西很早就辍学了,现在只能早早地去打工赚钱,再娶一个经历类似的意大利裔女孩为妻。他离医生的梦想越来越远,他的下一代恐怕也不能如此奢望。”

造成罗西的命运如此黯淡无光的原因是什么?他所在的地区有十几所公立中学,但却只有一所精英教育的私立学校。但父母没钱送他进入私立中学,更别说幻想将来可以去读常春藤盟校。他只好困在自己社区的一般中学内——这里几乎全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而且有着共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低,家庭财富少,缺乏人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除非自己是天才。

由于贫苦的家庭背景,罗西即便杀出了社区中学,进入了公立大学,还要与那些家庭背景良好、在中学时代就享受到了优越的教育资源的白人孩子进行激烈的竞争。毕业后,他面临的对手更为强大,想在社会上获得一个相对靠上的位置简直难于上青天。美国穷二代的命运路线图再一次被复制了,就像全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的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家庭背景的劣势天然存在,无法忽视。重要的是你不能当鸵鸟和瞎子,因为它并非无法改变。只有看到了家庭背景对于命运的重要性,你才能及早地做出针对性的“修补”,甚至有机会逆转劣势,为自己的人生杀出一条血路。

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它来源于工作小组在国内的一次调查。我们可以看看一个被童年经历或者命运的“出厂条件”限定的女孩,是怎样在我们的帮助下战胜家庭劣势,走出阴影,进而改变她的性格与人生命运的。

徐颜慧是一位我们在广州遇到的21岁漂亮女孩,她正在读大学二年级。在别人眼中,她这两年的大学生活十分平静,和很多人一样,每天都重复着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然后憧憬着毕业后的幸福生活。但实际上,她的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而是充满了对人际关系的苦恼。

她有太多的人际冲突吗?

她因为把握不好尺度而经常与同学、朋友、室友吵架吗?

不!这么多年来,徐颜慧没有跟人红过一次脸,更不用说是吵架了。准确地说,她对于人际关系的困惑,不在于人际冲突,而在于她几乎没有人际关系。她的生活就像一张白纸,除了她那个中心点,周围在她的辐射区域内再没有别的连接点,就像宇宙的虚无空间,一无所有。

比如,她的宿舍内共有六名女生,开始的时候大家互不相识,彼此奉行“等距离外交”。但没过几周,另外五名女生就抱成了团,互相成了闺密,徐颜慧却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同楼的女生经常看到的就是:这五名女生一起学习,看电影,逛街,吃饭,聊天,讨论问题。徐颜慧不管干什么都是一个人,偶尔孤单地待在宿舍。她们不是有意忽略她,也不是拒绝她,而是她完全没有存在感,就好像空气一样。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到大二以后,徐颜慧感觉自己终于承受不住了——她不清楚应该怎么办,也不懂如何向人倾诉;她也决计不求助老师,因为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耻辱。越来越严重的身体不适开始产生,这让她感到生不如死。同学和老师觉得这位女孩越来越没有精神,偶尔问她怎么了,试图帮助她,但这时她又总能故作轻松,拒绝他们的好意。

后来,她开始怀疑生存的正确性,质疑自己这样的命运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于是,她查找了很多自杀的方法,并选择了其中两种:第一种是跳楼,她认为跳楼死得快,且绝无生还可能;第二种是吃安眠药,优点是安静,但缺点是时间漫长,容易被发现。就在她即将做出一个最终的选择时,我们机构在内地的一个工作小组的顾问沈至先生正好到了广州,针对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命运方面的调查,也在当地开了一个讲座。消息传进大学,中断了徐颜慧试图结束自己生命的计划。

沈至在我的机构工作了近10年,他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也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徐颜慧与沈至谈了第一次话后(只有20分钟的交谈),他当时就判断这个女孩正处在严重的“命运危机”之中——迷失了对自己的定位,甚至有结束生命的严重倾向。在劝说她不要做傻事后,沈至和她约定,至少每周面谈一次,而且让她保证千万别再试图伤害自己。

是什么样的经历造成她遇到了如此严重的社交问题,连一个最普通的朋友也交不到呢?在后来的几次咨询中,徐颜慧终于开口谈了自己的家庭,特别是她童年时的家庭生活。

她说:“我爸爸是一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妈妈是公务员。他们的背景没什么可说的,夫妻关系也很和睦,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像他们那么好的感情,我想就算在电视剧中也很难看到。但我不到1岁时,就离开了这个家庭,被送到了外婆家寄养,一个月才回去爸妈那里一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我上小学,之前的每个月都是这么度过的。6岁之前,我觉得外婆家才是自己的家,爸妈家是别人的家。以至于后来有时候,我不太愿意跟爸妈回家。”

问题就在于,她在最关键的人生阶段(6岁之前)被放置到了一个完全脱离家庭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对她的性格没有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没有对她的性格成长注入健康的营养,反而让她失去了安全感。她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交本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自信。在她读了中学和大学后,迅速结出一颗恶果:她对于如何与人打交道完全不得其法,乃至在别人面前找不到丝毫的存在感。

在童年时期,家庭状况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对于人的影响就如同我们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涂抹了一层难以修改的底色。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会带着这些底色起步,不管到什么时候,它都是不能抹去的颜色。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人面对未来的信心,也在起跑线上给他的命运注入了起步的资本。

小结:命运

现实是残酷的,因此命运经常在起点就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在你还没跑时就拉开差距。尽管凭借后天的超强努力逆袭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我们必须承认——要想一飞冲天,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