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提供了保证旅游发展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对策及步骤安排。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超前型与滞后型、延伸型与推进型、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等多种,且由于发展基础不同,国内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较为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型模式,其提倡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基础上,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和部署。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首要内容,是对发展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指导思想以及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分析。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2)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各阶段实现的基本目标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的制定,是按照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标准,它在发展战略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较长时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在一个时期内,一般都要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确立实现的基本目标。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是制定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
(3)保证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对策有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就要采取一定的对策保证目标的实现。实现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必须有完成其目标所采取的相应的基本对策。在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时所采取的基本对策通常包括国家经济的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趋向,以及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对策。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不是单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凭空想象出来的,必须依据以下基本原则来制定。
(一)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
就旅游经济的发展而言,基本国情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所在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即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经济结构状态、资源条件、基本社会状况、国家政策、人口数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等;二是有关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目前该国旅游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国际、国内的旅游区位状况,旅游交通运输能力和分布情况,现有的旅游设施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条件等。
(二)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如果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忽视这一点,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就可能遇到国家政策、资源配置方面的限制,或者由于缺乏相关产业的有效支持而无法顺利发展,或者无法充分利用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失去有利发展时机。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未来性和方向性的特点。因此,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稳定性,就是要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战略目标和实施对策。所谓灵活性,是指不论目标的制定还是对策的确定都要留有充足的余地,以便在未来出现预见不到的变化时进行必要的局部调整和修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特点,要求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稳定性。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未来性的特点则要求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
我国经过多年的旅游发展实践,旅游业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一个战略体系,这一战略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由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来保证。所谓“四位”,就是指该发展战略体系主要是由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经济新增长点战略、旅游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四个方面构成。所谓“一体”,就是这四个战略集中为一体、构成一个战略体系,形成合力,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有:
(一)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超前”,即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既要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又要超过国际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以体现一个新兴产业的内在生命力,达到一个外向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其次是“适度”,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依托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广泛,与其他产业相关性较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孤军快速奋进。因此,“超前”和“适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超前”和“适度”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基本要求,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另外,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把握上,还有一个动态协调的问题,既要坚持“超前”,又要把握“适度”。
(二)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就其产品而言,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就其产业结构而言,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受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所制约的。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消费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量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的途径。大力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就成为宏观决策的重大问题。
在选择和确定新经济增长点时,一般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要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市场需求的潜力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三是产业的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四是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五是投入产出比大,投资效益好,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旅游强国战略
由于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不同以及旅游资源存在差异,世界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景观资源。2010年,我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4亿人次,旅游创汇458.14亿美元,国内旅游达21.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这说明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旅游强国。因此,旅游强国战略,必然要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我们旅游发展的质量。
§§§第二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差异性。决定和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一方面使得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两者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经济制度,对旅游业发展模式会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模式中,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两大类。当它们分别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时,构成社会经济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也不同,前者以私有制为基础,后者则以公有制为主体。它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业形成时期和发展阶段。如果旅游业形成时期早,其发展就具有较好的基础,它同旅游产业形成时期晚、基础薄弱的情况截然不同。这种情况的不同也会对其产业发展模式产生影响。例如,欧美一些国家的旅游业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形成,它们的发展模式同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肯定是不同的。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超前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滞后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模式,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两种发展模式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超前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旅游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滞后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后,旅游经济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二)延伸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发展模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旅游消费就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区域,随着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旅游的发展由境内向境外延伸。
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开发入境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实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适度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先发展入境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以推动其他类型旅游的发展。
(三)市场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机制为核心,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市场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通过市场来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政府在这种模式中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起间接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政府在各个时期所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旅游产业政策来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包括观念主导、政策主导、管理主导和资金主导等。在这种模式中,市场机制仍然发挥着辅助调节作用。
三、国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各国政策、经济上的差别,导致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差异较大。但从总体上讲,这些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有十分重要的联系。本书介绍以下几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发达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这些国家一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在5000美元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般占50%以上,旅游收入占商品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在10%左右。属于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日本等。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旅游经济的发展采用的是“先内后外”的延伸型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从国内旅游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然后,逐步经历由国内旅游到近程邻国旅游,再到远程国际旅游的常规发展过程。他们的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这些国家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第二,旅游管理以半官方旅游机构为主,管理职责主要是从事海外促销、国际交往和政策协调。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旅游业比较成熟,各方面法规比较健全,因此相比之下旅游行政管理比较松散,不直接从事或干预旅游企业的经营。
第三,在发展目标上,以稳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国家声誉为主要目标。虽然旅游业在这些国家是重要的产业部门,但追求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并非它们发展旅游的主要目标。这些国家更重视旅游业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意义.更注重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且把发展旅游作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稳定的一种手段,提倡消除旅行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