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经济学
17496900000004

第4章 旅游经济学导论(3)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了中国旅游市场,以入境旅游为特征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在北京、广州、杭州、西安等主要旅游城市开始迅速发展。而当时,国内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仍是空白。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1979年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将旅游经济学列入国家经济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序列。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率先开设了旅游经济专业,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研究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沈杰飞、吴志宏(1980)在《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旅游经济学科》一文中,对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应建立旅游经济学科体系,以适应中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王立纲、刘世杰(1982)编写出版了《中国旅游经学》,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旅游经济研究的专著,提出了一些旅游经济的基本规范,对中国旅游发展道路、旅游业的基本性质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了旅游经济研究体系。孙尚清主持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1987年被列入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于1990年出版,提出了旅游业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成为后来支持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这一时期,为适应旅游经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引进国外研究成果和对国外旅游情况进行介绍地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旅游经济学》教材,如黄辉实(1985),林南枝、陶汉军(1986),陈刚(1987)等。当时,由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材的编写水平。尽管这一时期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以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开始逐步扩展,从最初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逐步向多学科发展,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旅游经济研究逐步转向战略研究、规划研究和深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旅游供求规律、旅游消费、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经济效益等问题,形成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旅游经济研究体系。同时,随着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旅游经济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经济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例如,魏小安、冯宗苏(1993)在《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一书中,从制定科学的旅游产业政策角度,研究了中国旅游经济的结构问题。迟景才(1998)《改革开放20年旅游经济探索》,李江帆等(1999)《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杜江(1997)《旅行社管理》,周达人(1988)《论旅游商品》,王大悟、魏小安(1998)《新编旅游经济学》,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2000)《旅游经济学》等。这些成果的问世,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同时,也为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经济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重要的学术支撑。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旅游经济活动日益扩大,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扩展也日益深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更加旺盛,对旅游经济的研究也更加趋向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进与创新,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化,旅游经济学科的理论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

这一时期,国内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信息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贾生华、邬爱其(2002)认为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种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而诱致的结果。从我国旅游业的成长阶段来看,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或职能范围的变化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政策法规等强制性行动来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可能是最优选择,但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旅游产业中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发挥,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旅游产业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伴随着政府主导下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变而进行的。

徐文燕(2010)提出以服务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在产业生产方式、消费需求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实现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郑世卿(2009)认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是推动旅游产业组织演化的主要动力。马春野(2011)运用协同动力机制理论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环境诱致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的现实模式。

王兆峰(2009)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业经营和产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特别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和虚拟化。杨勇(2010年)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1998-2006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聚集性,并且总体聚集性不断提高。

林源源(2010)指出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存在着经济绩效整体水平较低的状况,同时,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较高吻合度。司马志(2010)认为,所有制、计划体制和财政体制是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形成的主要制度根源,地方政府间的旅游投资竞争是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产权与市场的结构冲突程度是产业利润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创新形式,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杨颖(2008)将旅游产业的融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二是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间融合发展涌现出多种旅游新型业态,如文化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修学旅游、房地产旅游、节事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是在产业系统中,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与共同演进而形成的产业发展新形态,融合方式包括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旅游业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养老、健体、医疗、文化创意、商务、展览等多种功能,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网络平台、旅游自驾游、旅游自助游等,旅游业已逐步走向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阶段。

旅游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行,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网站、旅游信息平台、旅游网络预定系统、旅游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启动“金旅工程”建设,由此把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快车道。

《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由1995年4月27日至28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该《宪章》提出,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借鉴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思想,国内学者、管理部门及产业界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更关注旅游产业及其网络在区域背景下协调发展机制,是基于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日益冲突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其实质是:要求旅游发展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着学科的研究范式,对学科研究涉及的内容和学科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旅游经济学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企业的旅游产品生产和旅游服务提供、旅游产品价格波动等经济现象,这些基本属于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我们还会遇到诸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变量,涉及餐饮、住宿、交通、通讯、保险、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多个行业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等经济现象,这些基本属于旅游产业中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性强、关联性大,旅游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消费以及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这些基本属于旅游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产业中观层面的研究内容以及旅游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构成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旅游经济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和社会化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旅游活动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三要素构成的,那么,以此为基础,旅游经济活动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三者构成。旅游客源地存在着现实的旅游需求和潜在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提供着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接待服务;旅行社、旅游交通等产业要素组成旅游联结体,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联结提供中介服务。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和旅游联结体的中介服务及其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就构成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学具有应用性和边缘性两大学科特点:

1.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它专门研究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特有的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发展的条件、范围、表现形式及运动规律,从而指导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创造旅游经济效益,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属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2.旅游经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旅游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旅游经济活动更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所以旅游经济学在研究旅游经济问题时不仅要以经济学、旅游学的理论为指导,还必须借助多种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来支持并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例如,运用心理学、地理学、资源学、统计学、市场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综合考察和研究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经济地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统计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等旅游经济现象和旅游经济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旅游经济内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以更好地指导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旅游经济学既是经济学的分支,也是旅游学的分支。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经济是一个涉及多行业的经济。基于此,本教材以经济学、旅游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资源学、市场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三个层次构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该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旅游市场理论

---旅游产品理论

---旅游供求理论

---旅游产品价格理论

---旅游消费理论

(二)旅游产业理论

---旅游产业结构与关联理论

---旅游产业组织与政策理论

(三)旅游经济发展理论

---旅游经济效益理论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四)旅游经济发展展望

---旅游产业融合

---区域旅游经济

---旅游电子商务

三、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