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17497500000059

第59章

“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自己离上帝太远了吧!”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是孩子犯了错却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

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

那是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

孩子的一举一动做父母的恨不得时时加以掌控。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得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

一个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父母往往紧跟着就是一阵暴风雨式的批评,孩子尽管心中不快,可也只好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孩子的委屈无处申诉就只有通过哭来发泄,父母又会板着脸孔训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孩子?为什么常常会针对同样的问题?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有一则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我国有一对夫妇带着9岁的女儿去德国工作,女儿在当地小学就读,不料被同班的德国小男孩“爱”上了。有一天,女孩感冒没有来上学,小男孩在班上大哭大闹,说是她不上学,他也不上学了。还说,他一定要和小女孩结婚。闹得班级无法正常上课,无奈之下,教师只好通知了他的家长把孩子领了回去。

回到家里,父母认真弄清了孩子哭闹的原委,对他说:“你的想法不坏,但结婚需要婚纱、西服、戒指,还要房子、汽车,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如果你想和中国小姑娘结婚,现在就得好好学习,将来去挣大钱。”小男孩听了这一席话破涕为笑,乖乖地上学去了,再也没有哭闹,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从德国家长的故事里,我们不难领会到这种批评的艺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从德国家长那儿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批评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面引导

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否定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不争气”,“你真不要脸”……有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如此责骂不休,真不知究竟要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是往邪路上推。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在简明扼要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任何批评,其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错误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决心。批评孩子要注意不用冷言恶语刺激孩子,而是加以引导、指明出路,这才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2.尊重人格

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基于这一点,做家长的才能严肃认真而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批评要注意方法,如果过于严厉,就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3.避免当众批评

有的父母图一时嘴快,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孩子要注意避免当众进行,这可以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4.看准时机

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晚上爸爸回来见!”这策略是一种失误。如果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孩子还要干好多事,那错事也许淡忘了。当然,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有时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5.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犯错,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倾盆大雨,把昔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一股脑抖搂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这往往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失却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宜点到为止,三言两语即可作罢,这才符合孩子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也有利于使他们消除对批评的抵制意识,从而心甘情愿地改正缺点或错误。

6.相互配合

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岂不效果相互抵消,何谈教育?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