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174980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写这本书有一个特定的心路历程。多年来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工作,随着国家在这个方面的大幅改革和自己的具体实践,逐渐积累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功能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教学工作有着重大启迪作用,而且就学术界继续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有着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早在2007年暑假,省教育厅对全省高校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除了对新教材编写背景和主导思想等内容的介绍外,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培训结束后,正如有学者所描述的,仅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与补课性学习,已经够紧张了,没有精力思考更深刻的问题。我在2009年河北省哲学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方法与对象的融合》,中心就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但这个时候的认识还非常浅,没有太大的学术价值。

2011年放寒假之前(1月15日左右),我到学院资料室去借阅书刊,打算在来年第一个学期搞一项教学改革,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经过大量阅读,我越来越感到,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学术问题,它关涉的种种内容是我当时都不能确定界限的。

如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教学课时与2007年之前相比缩短了三分之一左右,可教学内容却增加了将近一倍。如果按照以往的思路,我们将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您阅读了以下所叙述的内容,一定会洞见几重天地,在教学上放开手脚,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解也会登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