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媒体科技发达、互联网兴盛的时代,使用电视和网络的行为已越来越普遍。根据富邦文教基金会于2004年初,针对台湾地区的高中生进行的“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发现,高中生平均一天看电视的时数近达25小时,节目取向以偶像剧及娱乐性节目所占比例最高。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塑造的时候,模仿力也最强,倘若自我约束力低,又不善于选择好的节目,恐在暴力、色情、扭曲的潜移默化之下,造成身心的不健全,促使不良行为的发生。除了电视媒体,网络的影响力也急起直上,许多人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各种需求,但是却也衍生出许多问题。不少人因迷恋在网络的世界里而触犯法网,如网络援交、性侵害、诈骗等事件的发生。甚至最近媒体报道,有个美国年轻人因为过于投入网络打杀游戏,竟然在真实生活里杀害了游戏对手,实在是骇人听闻!反思这些事件的发生,引导青少年善用假日时间,建立正当的休闲观念,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新世纪的青少年对于休闲活动,多半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比起上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厚,生活方式更为自由开放,因此,能参与的活动也较多元化。虽然如此,仍要慎选活动的性质,评估活动本身的价值和利益,才能增益心智、增上品德。
一个健康的休闲活动,要以不伤己、不伤人为原则。青少年时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好比飙车,虽然可以享受快感,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不但危害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宁。另外,休闲活动的选择还要顾及金钱上的负担,不因自己个人的喜好,而随意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由于升学主义挂帅,青少年平常忙于课业、上补习班,复习功课的时间有限。所谓“思所成慧”,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经过酝酿、思维,又怎能吸收成为智慧呢?所以,可以利用假日较充裕的时间来温习功课。
除了复习功课,为能增加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青少年须做多元化的学习,除了课堂上的知识吸收,通过广泛的活动参与,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也是必要的。
青少年的活动繁多,好比知识性活动,现在许多学校、机关团体举办游学团,利用寒暑假,带领年轻学子到国外作短期语文学习及生活体验,倘若家庭经济许可,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广见闻、开拓眼界。或者参加读书会、上图书馆阅读,以丰富心灵的广度。
体能性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不仅可以锻炼体魄,也能增加恒心和耐力。运动一旦成为专长,甚至还能为国争光。例如最近有一位台湾棒球选手王建民,当上美国知名职棒球队洋基队的先发投手,被誉为“台湾之光”。此外,登山、郊游,多接触大自然等,也能开拓心胸。才艺性活动,如学习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能陶冶性情,稳定心志;写作、撰述,能帮助我们厘清思绪,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又好比对电脑、烹饪有兴趣的,趁着假日空当可以再予精益求精,一旦学精了,成为技能,将来还能为社会所用。所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广为学习,提早为日后的社会需求作准备。
服务性活动,如到各个机关、团体担任义工,能培养服务的热诚;到医院、育幼院、老人之家等慈善机构关怀慰问,能增加慈悲心和信心。好比渐冻人作家陈宏先生,全身失去知觉,口不能言,却凭着双眼写了好几本书。一个生病的人,依然如此精进,看在健康的人眼里,怎么会不激发向上的力量呢?
除了动态的活动,静态的禅坐、静修也有助于修身养性,集中注意力,能使头脑更灵活,提高读书的效率。不仅身心能得调适,更可开阔心胸,享受空无、寂静的禅悦。
有些青少年认为放假就是自由的开始,因为平时在家里要被父母管,在学校里要被老师管,好不容易有了假期,终于可以获得自由,可以不顾一切地玩乐。其实,现阶段虽然自由了,但是长大以后不一定就能自由,因为所学有限,将来的成就也就有限。要想获得成就,趁年轻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好比植树种花,要将根往下扎深,一旦遭受风吹雨打才能承受得住。所以,基本的教育、基本的技能、基本的道德、基本的观念在青少年的时候就要养成。
青少年的休闲教育是重要的,甚至比平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得更重要。假日活动可以纾解压力,放松身心,增广见闻,促进人际关系,融入大众,也能减少犯罪。参加活动除了有学习的功能,还有扩大的功能、联谊的功能、成就的功能。因此,青少年应当善用假日时间,会善用时间,就是会处理生命;能掌握时间,就是能拥有人生。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要结交好的朋友,才能互相学习、成长,结交不好的朋友,可能因此误入歧途。能请大师给予青少年结交朋友的建议吗?
星云大师:幼儿园时期的小孩,凡事以父母为中心,无论什么事情,都会说“这是我爸爸说的”“那是我妈妈说的”;上了小学,老师成了权威,凡事都是“老师说的”;到了初中,就是“同学说的”;高中以上,则是“我男朋友说的”“我女朋友说的”。由此可见,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朋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青少年时期结交的朋友,因为没有利益上的往来,往往可以成为挚友,甚至维持到成年以后。反之,如果这时候结交到坏朋友,则可能后患无穷,所以选择朋友应该谨慎小心。
选朋友在古时候也是一门学问,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要交耿直无私的朋友,不交装腔作势的朋友;要交诚信不败的朋友,不交花言巧语的朋友;要交正见多闻的朋友,不交巧言善辩的朋友,才能在你遇到困难时,开导你、帮助你。
《佛说孛经》中也提到“友有四品”,“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如花的朋友,在你荣华富贵的时候,把你捧得高高的,当作是一朵美丽的花朵般,插在头顶、戴在身上,以增加他的荣耀,等到你挫折受难的时候,犹如花朵凋谢了,就被丢弃在一旁;有钱能买到如花的酒肉朋友,但是买不到患难之交。有一种朋友就像秤一样,在你拥有权力的时候,他会向你低头奉承;在你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如山的朋友,就好比山中潜藏的各种奇花异草、飞禽鸟兽,他的德行、学问兼备,有很多内在的宝藏可以挖掘,和他在一起,能让我们受益。如地的朋友,好比大地不嫌弃任何众生的存在,普载着万物,蕴藏着珍贵的资源,甚至任你走遍天下,它也不起厌恶之心,所以,如地的朋友能为我们担当一切,丰富我们生命的内涵。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山如地的朋友要多往来,如花如秤的朋友应当远离。
古人择友非常谨慎,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例如浮山法远禅师说:“古人亲师择友,晓夕不敢自怠。”又如东汉时期的管宁,不惜与贪图钱财、名利的华歆“割席绝交”。由此可知,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朋友只适合当临时的朋友,有缘的时候才相聚,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倘若会经常往来的,就要交一个有品位、有正见、能正派、能合群的朋友,友谊才能持久。
有品位的朋友为人诚实、幽默,能负责,有理想,有抱负;没有品位的朋友,言谈间尽是名闻利养、吃喝玩乐,实在俗不可耐。没有正见,就好比照相机还没调好光圈、焦距就按下快门,照出来的相片当然会偏斜、模糊。交友亦是如此,要交有正见的朋友才能引导你走向善道,倘若一天到晚都跟为非作歹的朋友相处,即使不变坏,也难保不会受到牵连。
另外,要交正派的朋友,所谓“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与正派的朋友相交,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此外,要交能合群的朋友。不合群的朋友,大家欢喜的时候他不欢喜,大家笑的时候他不笑,大家工作的时候他不工作,该吃亏的时候不肯吃亏,如同《阿含经》所说“五种非人”,凡事不能随缘,彼此相处就不能有共识。
除此,青少年交朋友应当要“以德相交”,拿出慈悲、真心、义气来交往,在紧要关头时才会互相扶持,患难与共。要“以诚相交”,朋友之间讲究诚信,摈除利害关系,才能成为知交。好比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一生以“谦冲致和,开诚立信”作为座右铭,并实践于企业经营,而获得大家的尊重。另外,要“以知相交”,博学多闻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应多充实自己的技能、知识,好比会音乐、会绘画、会书法、会刻印、会驾驶等。一个人懂得吸收新知,也会引来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兴趣相投,则能成为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以道相交”,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远近,人人都乐于和他亲近。君子以信誉为信,朋友以道德为信。以道所交的朋友,才堪称做道友、法侣、善知识。而且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助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有失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我”。
有的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臭味相投”,有时还是要想想,你这个朋友真的肯为你牺牲吗?这样的友谊能长久吗?尤其现在流行交网友,若不慎交到恶友,真的是“网”友,被天罗地网给网住了,所以交朋友应该要谨慎小心。
社会发展到了饱和状态,青少年面对未来会有惶恐,不知道自己将来还有什么出路。请问大师,青少年应该如何做生涯规划?
星云大师:生命无常,稍纵即逝,因此人无论年岁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适当地规划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层次。有了生涯规划,纵使偶遇挫折也会因为有目标、有方向而不致气馁。好比远近驰名的杭州雷峰塔虽然倒了,相关单位也计划在原址重建,但是大批观光客的涌入,仍是为了参观旧塔而来。同样的,这对我们来说,代表的意义就是人从哪里倒下并不是严重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从倒下的地方再站起来。
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不同。例如孔子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印度的修行人,第一个二十年是学习的人生,第二个二十年是服务的人生,第三个二十年为教学的人生,第四个二十年是云游的人生。而我的人生规划是以十年为一期,分别是成长的人生、学习的人生、参学的人生、文学的人生、历史的人生、哲学的人生、伦理的人生及佛学的人生。
所谓“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凡事有规划就不容易走岔了路。好比耕种,不要老是奢望神明、佛祖赐予我们丰收,俗话说:“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因果法则是必然的,丝毫不爽的。
我个人喜欢增加别人的信心,而不欢喜听人家说泄气的话,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发愤图强。但是规划自己的未来之前,要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智能、兴趣、志向和能力,才不会因为理想太高却达不到目的而忧悲苦恼。
有位徒众读书的条件并不是很具足,但却执意要念书,求得学位。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呢?”他说:“我要继续读书,我要学习做法师。”我一听:“唉!阿弥陀佛!怎么不自知呢?”其实,他烧得一手好菜,只要愿意到厨房发心服务,典座个十年,自然就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尊敬,但是他却宁可舍去长处不给人用,以为只有读书才能做法师,实在是不了解自己。虽然“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也要用得恰当。
说到生涯规划,头脑好、口才好的人,可以规划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好比培育英才、著书立说、从事学术研究等,过一个智慧教育的人生。
你说:“我智慧、口才都不好。”只要精神力佳,同样可以有所贡献。好比到养老院、育幼院、机关团体从事服务、关怀的工作,哪怕是为人家看门、扫地都行,过一个社会服务的人生。
你说:“我慈悲心不够,要从事慈善的工作实在没办法,想要在工商界做事赚钱。”那也不要紧,不过,要做就要立志做得正正当当、童叟无欺。在中国,为什么要把农夫摆在士农工商里的第二位,跟读书人摆在一起呢?因为农夫多半比较老实、正派,收成多少、能卖多少都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暴利的非分之想,但是工商界人士,往往会出现奸商、刁民、偷工减料的事情。这是不当的行为,所以要立志过正当工商的人生。
你说:“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那也没关系,可以选择过一个淡泊生活的人生,好比可以有个宗教信仰,在宗教力量的驱使之下,自己能安分守己,勤劳奋发,朴素淡泊、随遇而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名闻利养、虚假浮华会毁灭我们的人生。因此,做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很要紧。
另外,生涯规划还可以从生命四期来作规划。少年时期,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感谢所有帮助自己成长的人;青年时期,要有自我肯定的信心,勇于表达理想和志愿;壮年时期,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展现茁壮的生命力;老年时期,要有平静欢喜的生涯,凡事都能随遇而安。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内容可以是为学业、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总之,有了目标就不会彷徨。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光阴里,能为人间留下贡献、留下功绩,也才能创造生命永恒的意义。
现在青少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沉迷网吧、翘家、逃学、诈骗、暴力、帮派、自残、飙车、穿舌洞、吸毒等,能请大师为这些青少年开示吗?
星云大师:这许多问题怎么开示呢?还是可以开示;开示什么?开示佛法,因为有佛法就有办法!今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造成,说实在,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其与大环境之间无法取得和谐关系,致使表现出与常态不同的变相行为,以满足需求或麻醉自己。好比在工商业社会里,父母一心一意地赚钱养家,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关怀,儿女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内心孤独寂寞,便逐渐寻求外在的支持及娱乐的刺激,或是以翘家(离家出走)、逃学来表现自己对家庭的不满。如此,在不良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身心不但无法获得健全发展,也成了大家口中的“问题青少年”,更间接地构成社会问题的发生。当然,也不只是单一原因造成这些现象,举凡家庭暴力、交友不慎等等也都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因素。站在佛教的立场,对于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观念的建立,远胜过事情发生后的辅导。比如守五戒、明是非、知人我、知罪福都是预防之道。
五戒的基本精神在于“不侵犯”,站在群我的关系上,也就是我与大众要慈悲相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我与社会要广结善缘,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朋友要真诚对待,我与世界要注重环保,我与自然要同体共生。因此,守五戒具有止恶行善的积极意义。
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一个人没有因果观念,为非作歹还以为没人看到,其实,就如俗语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是宛然存在的。所以,青少年心中建立了因果观念,自然不会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