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艺术故事总动员
17507900000038

第38章 诙谐朴实的老舍

老舍是满族人,生于北京。老舍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富含京味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跳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京味儿”作为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老舍的“京味儿”不仅仅是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运用的北京话,更为突出的是作品通过语言折射出来的北京文化底蕴和一种民族精神。

这与老舍的出身相关,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于北京,逝于北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老舍的“京味儿”主要表现在取材的特色。老舍最擅长的是描写旧北京的下层市民生活,表现已经斑驳却仍旧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构成古城景观多彩的背景风俗画的各种职业活动,为读者展现了丰富的北京风俗画卷。另外,“京味儿”还表现在老舍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北京的街巷胡同,留下了老舍深深的人生足迹。人们都说北京的胡同很规整,或东西或南北,方向分明,其实也不尽然。在老舍的传世之作《四世同堂》里,曾经描写过一条形态特殊的胡同,那就是小羊圈胡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是这样写的:“……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小羊圈胡同的影子,还有一些作品,几乎完全是把小羊圈胡同作为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展现了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场景。

从老舍的“京味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北京的没落,国人的麻木与奴性。并且,老舍的作品语言也极具幽默性,如《狗之晨》,老舍在这篇小说中以一个黑狗作为主人公,并赋予了这狗一切人的情感与思想。这只黑狗是“懦夫”的代言人,老舍通过描写大黑狗的欺软怕硬、阿谀逢迎等一些卑贱人所具有的低劣品质,将现实社会中的这类卑贱的人通过大黑狗的形象展示给读者,真是贴切、形象。老舍正是用这种幽默手段将生活中的“黑暗面”抑或是人性的劣根性向读者暴露无遗。也正是老舍的这种独有的机智幽默,才成就了他文章的独特风格。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成为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位艺术大师,用他那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老北京那生动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是最真诚的艺术大师。

老舍的作品堪称经典,对后世有持久的影响力,值得人们再三回味。读他的作品,人们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他的作品有看不尽的世间百态,具有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