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师安徒生少年时期在音乐上体现出极高的天分,出生在穷苦家庭的他11岁便到工厂打工,做童工的时候,美妙的歌喉把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拯救出来,工友们允许他歇息,甚至建议他去做演员。安徒生因此有了做演员的冲动,他离开故乡谋求发展,怎奈丑陋的外貌不被接受,失望的安徒生开始创作剧本。一些作品发表后,受到人们的欢迎。
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他开始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来创作。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他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像破土的种子,发芽吐绿,直至成为一棵茂盛的参天之树。他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孩子带来了欢乐。安徒生第一时期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归类为说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他那种富于想象的活泼文体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味道,而是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国王的新衣》、《小美人鱼》。第二时期的作品,开始转向严酷的现实主义,不仅照旧为小读者喜爱,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时还使他们看了不得不深思。此期代表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和《影子》。第三时期,安徒生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虽然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亦相当丰富,但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视野更为宽宏。有时则是用童话形式所写的散文诗,如《沙丘上的故事》、《树精》、《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予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痴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忘返。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
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于1956年开始设立“国际安徒生奖”,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目前安徒生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催生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在《安徒生童话》里,一切都有了灵性,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在《安徒生童话》世界里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