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艺术故事总动员
17507900000076

第76章 中国建筑的奇迹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修筑长城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长城东起自河北东北部渤海之滨的山海关,穿过崇山峻岭、千涧万谷,横过河北、山西、绥远、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西迄甘肃的嘉峪关,全长6000多千米,合12000余华里,因此称为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代,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代末年,前后修筑了两千多年。明灭元后,为了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从建朝第一年起,花了100多年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修筑长城工程。明代修筑长城的技术比从前大有改进,明代以前多用土夯建筑或石砌,到明代则主要用砖石砌筑,并采用石灰砌缝等,因此城墙较为坚固。明代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沙山,其中山海关至鸭绿江一段约长2000千米,是用土石叠成,上插柳条,又叫“柳条边”墙,因工程简单,现已几乎全部毁坏。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至今大部分仍然保存下来,尤以山海关到居庸关一段修筑得最坚固。

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并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点而加以保护。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地在体现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激励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保卫我中华民族,同时也在见证我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书写奇迹,赢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