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
17509400000024

第24章 让欣赏挤掉女孩的嫉妒心

妈妈提问:我女儿嫉妒心太强,该怎么办?

我女儿其他方面表现还不错,就是嫉妒心太强。自从升入小学三年级以来,表现得更明显了。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很好,女儿经常说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的坏话。见到成绩好的同学也不搭理人家。有时候回到家,女儿还在因为学习好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吃醋”,“妈妈,你说小丽有什么了不起的呀,不就是考了个满分吗……”

女儿这么小,嫉妒心理就这么重,我应该怎么教育她呢?

专家解答:女孩嫉妒很常见,关键在于妈妈的科学教育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待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失落、愤怒、羡慕、怨愤等情绪组成的复杂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对孩子而言,这种心理反映了孩子对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心里产生的一种危机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就可以对女孩的嫉妒心理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当女孩产生嫉妒心理的时候,需要妈妈的关注与疏导。这是因为:一方面来说一旦这种心理失去控制,女孩的嫉妒心理泛滥,就会使她形成不良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她的人格,让她做出很多无法挽回的事情来。另一方面,女孩嫉妒心过强,也容易让她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对她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下面,我们为妈妈提供了一些方法,让妈妈帮助女孩正确对待嫉妒心理。为妈妈支招:

第一,妈妈要避免拿自己的女孩和别人的孩子比。

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往往导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这是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重要外因。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灌输竞争的意识,经常会说一些触发孩子虚荣心的话,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你看婷婷多厉害,每次都考得那么好。”“你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怎么人家就能学好,你就学不好呢?”等等。这种做法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也会点燃她的“嫉妒之火”。

有一次,王丽的妈妈和邻居阿姨说话的时候说道:“你看你们家的张玫,一头卷发这么可爱。如果我们家的丽丽也是卷发就好了,可惜她的头发一直都是很直的。”

其实,妈妈当时这么说也是客气话,可是这让在旁边写作业的王丽听到了。晚上的时候,王丽就非让妈妈带自己去理发店把头发烫成卷发,她不高兴地说:“妈妈,我这头发是不是很难看啊,你不喜欢吗?”

妈妈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话引发了孩子的嫉妒心理,妈妈心想真不该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于是,妈妈对王丽说:“丽丽,妈妈那样说其实是一种客气话,妈妈觉得张玫的卷头发很好看,但是直头发更适合你。再说了,你这么小的年纪就烫头发,对你的身体也不好,你还是别烫头发了。”

此外,妈妈也答应以后不再拿王丽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王丽最终也没再提出要烫头发的要求。

第二,妈妈要让女孩对自己有合理的认识。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她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对自己及他人没有合理的认识。这就要求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既要引导女孩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要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女孩就能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她的心理能够成熟起来。这样女孩就会明白,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别人比较强的方面自己比不上,但自己的优点别人可能也不具备。有了这样的认识,久而久之,她就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了。

第三,妈妈可以巧妙转化,让嫉妒成为女孩前进的动力。

嫉妒有它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心的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嫉妒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让她摆脱嫉妒心理的困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程瑾和晓晓原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人从小就在一个幼儿园,又住在同一个小区,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又在同一个班。两个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好吃的、好玩的经常在一起分享。

但是最近几天两个人却发生了矛盾,不再在一起写作业了,连上学、放学都不一起了。程瑾的妈妈经过和晓晓的妈妈交流才发现,都是嫉妒惹的祸。原来前些日子晓晓因为成绩好获得了老师的特别表扬,并获得一个漂亮笔记本的奖励,程瑾对此感到有些心理不平衡,产生了嫉妒心理。后来有一次晓晓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程瑾当着晓晓的面做出幸灾乐祸的表情。从那以后两个好朋友就成了“陌生人”,不再说话了。

妈妈告诉程瑾,程瑾以前那种做法不对,朋友取得了好成绩应该感到高兴,并且要向对方学习,不能因为嫉妒别人的成绩而伺机看别人的笑话等。经过妈妈的劝解,程瑾主动向晓晓道歉,二人又恢复了很好的朋友关系。

现在两个人不仅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生活上亦是如此,在外人看来俨然成了两个好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