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
17509400000005

第5章 女孩不自私才讨人喜欢

妈妈提问:我家孩子太自私,我应该怎么教育她?

我发现,最近8岁的女儿不知怎么变得自私起来。听她的同学说,在学校别的小朋友向她借彩笔,她总是摆摆小手说:“不行,我的彩笔借给你,我就不能画画了。”有时候,在家里她也表现得很自私。比如,电视一直是她霸占着,她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吃饭时,好吃的菜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拉到她面前,从不顾及别人……

平时我并没有类似的举动,那么,女儿的自私是从哪里学的呢?我该怎么教育女儿呢?

专家解答:懂得分享的女孩才能收获更多快乐

生活中经常听到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谁也别想动。”“这桌子是我的,你们谁也不能用。”“别吃我的零食!”等等,很多家长也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啊?是啊,在孩子的眼中,什么都是自己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自私呢?

调查研究发现,以下几种状况是造成孩子自私的主要原因:孩子身处于“小气”的环境,家长“小气”行为的不良影响;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习惯于吃独食;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相关教育;孩子生活空间狭小,体验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等。

研究表明,人的自私都是后天得来的,孩子的自私则主要由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称:儿童的道德要逐渐培养。儿童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最好时期,无论是语言、习惯还是能力,在儿童期的时候学习最快,养成最易,发展最利。因此,妈妈要抓住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逐渐引导孩子远离自私,培养她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妈妈要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让孩子和自私说再见,懂得与人分享。下面,我们为妈妈提供了一些方法,帮妈妈更好地教育孩子。

为妈妈支招:

第一,让女孩远离自私,妈妈不能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自私,妈妈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适当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都会惯着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基本上都会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赵沫和妈妈一起逛街。赵沫发现了一个很好看的发卡,她非要妈妈买下来。但是妈妈却说:“家里已经有不少发卡了,再说你现在头发比较短,而这个发卡适合长头发的女孩子戴。”因此,妈妈并没有答应给她买发卡。

赵沫有些不高兴,她撅着小嘴要挟妈妈说:“妈妈我累了,咱们别逛了,还是回家吧。”她知道妈妈喜欢逛街,现在妈妈还有一样东西没有买,她以为妈妈会把那个发卡买下来,好让自己高兴地陪着妈妈继续逛。

但是她失算了,妈妈说:“好啊,正好妈妈也有些累了,那咱们就回家吧。”说着,两人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赵沫有些后悔:真不该因为自己的任性打乱妈妈的计划,而自己也没有得到发卡。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任性过。

第二,让女孩远离自私,妈妈也要做个好榜样。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自私,是因为受妈妈的影响,试想一下,不愿意借给邻居酱油的妈妈能培养出大方、乐于分享的孩子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孩子是白纸,那么妈妈就是涂抹这张白纸的画笔。妈妈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妈妈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做到慷慨待人,孝敬长辈,夫妻之间不要斤斤计较,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与人分享等。长此以往,同样的行为也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第三,要想女孩不自私,妈妈要引导她学会分享。

妈妈要为孩子营造乐于分享的家庭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分享的机会,并加以正确地指导。比如,零食不要只为孩子准备着,要引导着孩子亲自把零食分给其他的家庭成员,与家人共享。看到一家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孩子也能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丹丹5岁的时候和奶奶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回到家后,妈妈发现她变得有些自私了,特别爱吃独食。

于是妈妈注意不让丹丹吃独食,引导丹丹学会与人分享。平时吃水果的时候,妈妈会把水果分成好几份,然后给丹丹应该得到的分量,剩下的妈妈会和家人当着丹丹的面分掉。开始的时候丹丹十分不乐意:“那是我的东西,在奶奶家都是我自己吃的。”

此时,妈妈会告诉她:“那是因为奶奶疼爱你,不过你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再说了别人都是家庭的一员,也有权利分享这些东西。你想想如果别人也是吃独食,不让你吃,你会是什么感受?”

经过妈妈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丹丹终于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不再吃独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