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17519300000013

第13章 魏庆同教授首创独特的裂纹技术

令人讨厌畏惧、曾给人类带来不少灾害的裂纹,还会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吗?这个不可思议的设想,经过甘肃省科协第一副主席魏庆同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所多年研究,已经变成了现实:灾难性的裂纹已经开始为人类造福。在最近结束的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全委会上,魏庆同所作的裂纹技术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与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协主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作会议总结时,在讲完超导体研究之后接着说:“在这次会上还听到了又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就是魏庆同同志的《从断裂力学的反思到裂纹技术的崛起》报告。他的这个思想很重要,就是变害为利。”

提到裂纹,很多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人至今还视之为灾星。高压容器爆炸、大型桥梁断塌、飞机失事等屡屡发生,不少都是因为裂纹从中作祟。灾难性的裂纹事故激起的科研热情,导致了断裂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于是,防止裂纹破坏、探讨控制裂纹的失稳扩展、确保构件安全的断裂力学理论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曾经下几年工夫钻研过辩证法的魏庆同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全新的问题:原始森林火灾,能使我们的祖先由防火进而学会利用火,滔滔洪水带来灾难,反过来人类又可利用它发电,那么灾难性的裂纹能不能利用呢?

1978年,当时在甘肃工业大学教《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设计》课的魏庆同,开始致力于裂纹功利问题的研究,并于当年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有控制的断裂试验。1981年,魏庆同领导的课题组明确提出:裂纹失稳扩展的破坏作用可以转化为低能耗,形成新表面的建设作用,灾难性的裂纹可以转化为福利,可怕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将在机械加工甚至其他加工行业获得广泛应用。1982年,第一台应力断料机诞生了,在全国范围的技术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裂纹技术和应力断料机在国内外均属首创,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发明。1983年,课题组两次进京在机械部进行答辩,专家一致评定这项成果获机械部一等奖。从防止裂纹之害转化为利用裂纹之利的目的达到了。

现在国内外用于固体材料分割的能耗巨大,锯条、铣刀等刀具耗用惊人,各种方法又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魏庆同的应力断料方法,可使任意强度、塑性、韧性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沿人为切口产生疲劳裂纹进行分割。因而比任何切断方法耗能都低,效率都高,整个裂断过程只需一两秒钟,既能节约原材料,又可减少工具消耗,而且越是难切削加工的材料它越容易脆断,其优越性就越明显。

应力断料方法简单,很容易普及和大面积推广,可在普通车床上利用廉价辅具断料,亦可研制各种高效专用应力断料机,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全国已有300多厂家来人来函要求提供技术服务,甘肃工业大学已向一些厂家有偿转让了裂纹技术。

魏庆同今年51岁,现在是甘肃省科协第一副主席、党组书记兼省科委副主任,同时又是甘肃工业大学的兼职教授。

魏庆同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应力断料机将会出现在国内外市场,将有各型各类的系列产品问世,同时,一门新学科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原载1987年4月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