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17519300000034

第34章 哈尔滨的“流动药店”是如何流动的?

2003年9月,记者在哈尔滨采访时,同行的一位记者突然肚子不舒服。正在大家围着饭桌谈论此事时,一位戴着头盔的人走了进来,递上两盒藿香正气水。

记者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朱彦铭解开了谜团:送药者是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服务中心的送药员,他刚刚给他们打了个求助电话。

记者看了看药和随药开出的收据问:“怎么为6元钱的药也专门送一趟?”当地同志告诉记者:“别说是6元钱的药,就是6毛钱的药,他们也照样送!”正说着,那位送药员接过6元药费转身走了,并未额外多收一分钱。宣传部的同志进一步解释说,送药是免费的,不收送药费。在哈尔滨市内,只需打一个电话,药店几十分钟内就可以按要求把药送到门上。24小时服务,从不间断。

记者问起这个电话号码,座中几个当地人竟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8469003.有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号码,绝大多数哈尔滨人都知道。我们几个都多次打过这个电话。”

为了验证此事,有人建议记者当场打这个电话试一下,但记者没有打。因为记者已经眼见为实、深信不疑了。另外,记者实在不忍心让他们空跑一趟。

过了一段时间,记者专门到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服务中心进行了采访。服务中心郑家福主任告诉记者,免费送药服务是1997年10月13日开始的,在全国是第一家。现在,全市已有10个分店,有230人专门从事送药服务。中心为此配备了120辆摩托车、8辆助力车、70辆自行车、22台计算机。全市已有40多万固定客户,有上百万市民接受过免费送药服务。中心累计免费送药服务260万次,行程1300万公里。

24小时全天候提供方便、快捷、放心、满意的免费送药服务,这是他们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中心有7部电话,专门接听群众的求助。每次电话打来,计算机就将用户的电话、地点、需要记录下来,迅速传到距离最近的送药网点。住在集体宿舍随时待命的送药员接到指令后,就以最快的速度把药送到用户手中。

每一次送药,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次,来自青岛的一位经理半夜发高烧。听了别人的介绍,他将信将疑地打了个电话。不料,仅仅过了20分钟,送药员就顶风冒雪送来了药。他送来的是10片扑热息痛,总价值只有三毛五!深受感动的经理要给送药员20倍于药价的酬劳,却被送药员以服务中心有“拒收任何小费”的明文规定拒绝了。后来,这位经理不仅从青岛写来了表扬信,而且寄来了两件羽绒服以表谢意。有一天深夜,有人急需一盒速效救心丸。虽然当时这个地址超出了他们的服务范围,但送药员考虑到患者的急需,还是在路况不熟的情况下上路了。结果,他掉进了排水沟里,弄得满身污水、满脸伤痕。但他在路人的帮助下从沟里爬出来,坚持把药先送到患者家,然后才去医院医治。医生为他的伤口缝了7针。这位患者得知真情,感动得泣不成声。有一天凌晨,送药员送药来到一幢高楼前,发现楼内电梯已停,他便毫不犹豫地奋力爬上23层楼。当他敲开患者的房门时,患者惊呆了。送药员离开时,双腿累得已经迈不动步了。而这次他送的药,总共才值10多元钱!几年来,为了送药,有10余人因工伤残,有三分之一的人因送药而患上各种疾病,有21辆摩托车和许多自行车丢失……还有人在送药途中被人劫走刚发的工资,因找错门而遭到侮辱和谩骂。有位送药员在送药返回途中竟遭遇车祸,以身殉职。但经历了这一切,所有送药员仍无怨无悔,信念不变。

虽然多次送药都是亏本的,但整个药材公司的营业额却比开展这项服务之前上升了,现已达到了8000万元。

在哈尔滨,许多人买药都不用上药店了。特别是每年严冬季节,到固定药店去买药的人就更少了。这是因为有了服务中心这个“流动药店”。

“流动药店”,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