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17519300000068

第68章 黄土高原一肺叶

最近出差到陕北,一进入到黄龙县境内,就见公路两侧林木渐密,绿色渐浓,仿佛一下子进入到了绿色的海洋。举目四望,收入眼帘的全是绿色。丛山吐绿,峻岭叠翠,构成一望无际的莽莽林海。那绿色随着山峰连绵起伏,好似大海中跳跃的波浪。记者坐在汽车里,穿行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竟产生了在大海中冲浪的错觉。看着这壮观而又令人陶醉的景象,记者仿佛置身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中,疑心自己是否还在以荒凉闻名于世的陕北黄土高原上。

我们的车放慢了速度,因为土路两侧的绿色牢牢地吸引住了我贪婪的目光。几十公里的路,几十公里的绿,竟使人毫无单调乏味之感。打开车窗,野花的香味便扑进车内,醉人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几只小鸟在林间欢快地哼着只有它们自己才能听得懂的歌曲,怡然自得,并未因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惊慌失措,远走高飞。这里四野宁静,有一点声响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清澈见底,不携带一粒泥沙。同行者中一位女记者忍不住一次次下车去采摘路边的野花,放在鼻子上闻个不停,连连发出赞叹之声。

当汽车行驶到山巅时,大家再也舍不得往前走了,纷纷下车,要以这莽莽林海为背景合个影。有人兴奋地面对群山呼喊,引来阵阵回声。正当大家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而陶醉时,一位农村妇女不知何时从林中走到路上,背上背着刚刚采摘的大半袋鲜木耳。大家更是欢喜异常,有人爽快地全部买了下来。大家相约:晚上就炒点这天然的、毫无污染的木耳吃!

晚上,我们留宿在黄龙县招待所,迫不及待地拿出新鲜木耳交给厨师。不一会,大家就吃到了鲜嫩可口的木耳。那感觉真是好极了!更让我们感到口福不浅的是,我们在招待所里还吃到了野猪肉、野羊肉,那味道与以往吃到的猪肉、羊肉迥然不同。当然,这些野猪、野羊并非完全是野生的,而是经过一段人工喂养后才宰杀的。

原来,由于黄龙县境内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很少受到干扰及破坏,林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迅速增加,仅目前发现的野生动物就有300多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就有3种,二类保护动物则多达四五十种。这其中就有褐马鸡、金钱豹、黑鹳、马鹿、黄羊、梅花鹿等许多珍稀物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从这里消失了。在此之后的几次普查中,均未发现它的踪影。因此,有专家断言:陕北高原、黄河以西,再不会有褐马鸡了。直到不久前当地发现褐马鸡并向有关部门提供了证据,陕西省的有关人员还认为不可能。现在,这种濒临灭绝的珍禽总共已发现1500余只,当地有关部门正准备在此建立褐马鸡自然保护区。

说到林中野生动物之多,黄龙县林业局局长张孝民举了一个例子:不久前,有一支野外考察队进山考察,仅一天时间就与5头野猪、7只野羊不期而遇。

我在黄龙县境内的瓦子街战役纪念碑不远处就参观了有关部门刚修建的野生动物养殖场,那里不仅有野猪、野鹿,而且有野鸡、野鸭。这些野生动物都是从山上捉到的。据介绍,当地现已养殖野猪100多头,养殖野生马鹿、梅花鹿700多头。养殖野生动物已被当地列为主导产业。

有人估计,黄龙山中现有野猪约上万头,已经成为一种灾害了。有关部门正考虑降低野猪的种群密度。这样一来,能吃上野猪肉的人自然就多了。

黄龙县2754.4平方公里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68.80%。这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倍。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绿洲被人称做“绿色宝库”,因为这里有木本植物142种、草本植物1000余种、动物331种。这在黄土高原上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黄沙包围、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上,这片绿洲对增加降雨量、改善局地小气候、减轻沙尘暴危害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它附近修建的友谊水库,靠着它的滋润,灌溉着两个县上百万亩的农田,这在当地极为难得。陕西省政府一位领导来此考察后,称这片绿洲是陕北的一叶肺。这样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

保护好这片绿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现在,黄龙县总人口尚不足5万,可谓地广人稀。不过仍有一些人生活在密林区并在林区内开荒种地。这不能不令人产生一些不安。不过,黄龙县林业局局长张孝民告诉记者一个喜讯:为了更好地保护绿洲,县政府不仅在林区内实行轮牧和禁伐,而且下决心将在密林中生活的农民全部搬迁出来。

这真是一个喜讯,这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举措。

(原载2002年7月29日《光明日报》三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