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怖的超级武器
17521300000023

第23章 海上霸王——战舰(5)

1941年12月16日和1942年8月5日,“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分别竣工,两舰是用同一张图纸建成的,其满载排水量为7.3万吨,舰长263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高达13层,并设有电梯,拥有1000多个舱室,2500多名官兵。舰上共有12台蒸汽锅炉,由蒸汽轮机驱动4个直径达6米的大推进器,总功率达15万马力,航速每小时”海里,这对当时的战列舰而言,是最为先进的水平了。

在“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上,装有世界上最大口径的主炮,三联装460毫米主炮共有3座,前面2座,后面1座,每座炮塔重2200吨,一发炮弹重达1.5吨,最大射程达41千米。除了主炮外,它们还装有几种口径的副炮和机枪,最初每艘是56座,后又改装为147座,同时还增设了当时日本刚刚研制成功的雷达探测设备。为了侦察敌情和观测、修改主炮射击的弹着点,舰上还装有6架水上飞机,由舰上的两座弹射器弹射起飞。

为了防御鱼雷、水雷和炸弹的攻击,“大和”号和“武藏”号都有装甲防护。舷部有5层钢板的防护,最大厚度410毫米,创造了当时战列舰装甲厚度的最高纪录,底部也有3层钢板防护。全舰装甲总重竟达2100多吨。舰体水下部分若中一枚鱼雷,不会影响战斗力;同一舷若中两枚鱼雷,由进水造成的倾斜不会超过5度,仍能坚持战斗。

日本军国主义花费巨资而苦心营造了这两艘大型战舰,以为凭其坚甲巨炮便可叱咤风云于太平洋,抗衡英美于“大东亚”的防线以外。他们自誉这两艘军舰为日本国防的“中流砥柱”,故在几次重要的水面舰艇会战中,日军都没有舍得亮出这两张“王牌”。

1944年10月,美军进行夺取菲律宾的登陆战时,选择了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作为登陆点,因而触痛了日本人。因为,菲律宾是日本人内侧防线的最大基地。日本人认为这是海上决战的最后时刻,必须使用全部海军和所有可用的陆军和空军兵力,这样,才动用了这两张“王牌”。

1944年10月22日,“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从婆罗乃湾锚地出发,准备在25日凌晨到达莱特湾,用优势的炮火出其不意地压制美国的登陆部队。然而,它们在奔袭途中,就被美国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发现了。24日上午10时至下午2时,从特混舰队起飞的250架美国飞机分5个波次连续攻击日舰队。尽管日本海军舰队的1000余门火炮猛烈进攻,仍无法扼制美军飞机的密集轰炸,结果“武藏”号被20枚鱼雷、17颗炸弹击中,不到5小时就沉没了,舰上2399人中有1023人丧生。“大和”号等舰在这次战斗中虽幸免于难,但也带伤逃窜回日本本土。

1945年4月1日,美国在冲绳岛登陆,战火直逼日本家门。为了挽回败局,日军妄想采用引敌围歼的“菊水作战”方针。由“大和”号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在第二舰队司令伊藤整一中将率领下于4月6日下午4时从濑户起航,企图在4月9日赶到冲绳岛海面的美海军军舰集结地,对美舰发起攻击。然而,舰队刚刚出港,就被在附近潜伏的美潜舰“线鳍鱼”号发现并跟踪。7日凌晨,日舰编队刚刚越过大隅海峡,就进入了美航空母舰侦察机的巡逻警戒圈。12时40分,日本编队遭到美舰载飞机的3波次攻击。这次,美军共出动1000架次舰载飞机,“大和”号被n枚鱼雷和7枚炸弹击中,大量海水涌人舰体,后来弹药舱又发生爆炸,致使舰体迅速倾倒。下午2时23分,世界上最后一艘最大的战列舰在出航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便夹着众多的血肉,一同沉于海底,舰上2767名舰员中仅有269人生还。超级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的沉没,标志着“大舰巨炮主义”的灭亡,也宣告了战列舰时代的结束,它告诉人们一个全新的海战观念: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舰艇行动的自由权。此后,集海、陆、空于一体的航空母舰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60艘战列舰参战,其中约有1/3被击沉或击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和广泛装备,国际上出现了“大型军舰已经过时”、“大型军舰在导弹、核武器面前不堪一击”的议论。在美国内部,“航空母舰派”和“战列舰派”相互攻击。结果,“战列舰派”败北,“航空母舰派”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各战列舰拥有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纷纷将战列舰退役,其中,一部分报废而拆卸钢板,另一部分先是转为后备役,后被逐步封存。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战列舰基本从海上消失了。

20世纪60年代的侵越战争和其后的中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曾两次重新启用已被封存的战列舰“新泽西”号。这艘老牌战舰在战斗中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一直未能拯救战列舰的命运,使用了不长的时间后,又被重新封存。

美国“依阿华”战列舰

历史进入凹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都惊奇地看到一个引入注目的军事动向:美国海军将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重新启封,对它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并决定将改装后的这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全部重新列入现役,加入舰队的行列。

这种“依阿华”级战列舰是1943年~1944年间建成的,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共4艘。它的舱面上密密麻麻地布置有上百门炮,其中口径最大的是三联装406毫米火炮,最厚处装甲厚达403毫米,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1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依阿华”级战列舰建成后,曾参加过支援太平洋诸岛的登陆战,不过,在战争中其均处于辅助地位。美国入侵朝鲜的战争爆发后,该级战列舰曾对朝鲜沿海进行过炮击。然而,当时间走到1954年,这4艘战列舰都相继退役,被封存起来。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改装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拆除4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腾出地方装设4座八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器、4座密集阵六管20炮、3架直升机,并更换新型号的雷达探测设备,改用现代化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增设电子战系统。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分别于1982年、1984年、1986年、1989年完成第一阶段改装并重新加入现役。第二阶段改装将结合大修进行,主要是拆除全部或部分主炮,撤去全部127毫米副炮,以便设置导弹发射系统,并在后甲板加装一层飞行甲板,下设机库,携带12架垂直/短矩起降飞机或直升机。美国海军计划,一旦第二阶段改装全部完成,美国海军将以这4艘战列舰为主体组建“水面突击群”,用以协同航母编队或独立进行作战,并可用作指挥舰。据介绍,改装后的战列舰编制军官人数达65人,编制士兵人数达1445人,共计1510人。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昔日的战列舰曾因“大舰巨炮主义”的失败而退出海战场,仅仅过了几十年,它何以重新崛起,并成为全美国海军如此青睐的作战军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东战争说起。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正战犹酣,一个突发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及海军的导弹艇使用苏联制造的舰舰导弹击沉了躯体大于本身几十倍的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这一战例后来成为导弹全面走上军舰的有力佐证。之后,舰舰导弹成为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

舰舰导弹走上军舰引起了美国海军对战列舰的重新认识。美国海军首先认识到,战列舰体积大,有很厚的装甲保护,命中一二枚普通舰舰导弹不致引起严重的后果,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坚持力。战列舰装备的406毫米大炮,弹丸有1吨多重,其爆炸威力不亚于一枚普通的舰舰导弹,而且炮弹出膛后不受干扰,406毫米舰炮在对岸射击、支援陆上部队作战方面也是目前普通舰舰导弹比不上的。

这些仅仅是浅层次上的认识。此后,美国海军又有了更深层次上的分析,他们认为,如果将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战列舰将具有现代军舰无可比拟的作战威力。而且,战列舰舰体庞大,能容纳大量的最新型作战武器,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它既能对付海上目标,又能进攻陆上基地,其反舰型射程250海里(约合460千米),对地型射程700海里(约合1300千米),而一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攻击飞机的进攻半径也不过是400千米~500千米以内。因此,“战斧”导弹与舰载飞机的作用已相近,甚至超过它。加上舰载导弹的垂直发射技术当时已经解决,可节约舰上的容积,同一发射装置还可发射反舰、防空、反潜等各类不同用途的导弹。拆除舰炮后的战列舰可布置400枚垂直发射导弹,有着惊人的对空;对潜、对海、对地的攻击能力。同时,拆除主炮后的战列舰将有较宽裕的空余甲板,可搭载垂直起降飞机,进而使战列舰又获得轻型航空母舰的功能。为此,美国海军才开始对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针对4艘改装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指出:“改装后的战列舰,已成为当今生存能力、机动性最强的海上平台。”

“密苏里”号战列舰

战列舰重新启用,并没有像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所期望的那样,成为生存能力、机动性最强的海上平台,而是又一次从大洋上消失,重新被封存。

据美联社长滩1992年4月1日电,美国海军也是全世界海军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于1992年3月31日在礼炮声、号角声和对过度裁军危险的警告声中退役。美联社的消息说:“密苏里”号战列舰曾参加过3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1945年,彻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代表美国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书。海湾战争中,该舰曾把1吨重的炮弹射向伊拉克军队。据美联社透露,“密苏里”号战列舰的退役是因为美国防务开支的大量削减和苏联威胁的消失。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的退役仪式上,数千名“密苏里”号的水兵和参加过3次战争的老兵出席了在长滩海军基地举行的战舰退役仪式。在19响礼炮声中,红、白、蓝舰旗从桅杆上徐徐落下,一面代表“沙漠风暴”行动的黄色旗帜仍在舰桥高处飘扬。

战列舰的重新封存果真是因为大量削减防务开支和苏联威胁的消失吗?

美国国内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的军事刊物提出了迥异的观点。他们认为,“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重新封存,缘于发生在1989年的那场“依阿华风波”。

1989年4月19日下午,美国海军“依阿华”号战列舰2号主炮的炮塔内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爆炸,情景之惨令人难以想像:47名舰员死于非命,1517人被炸伤。

“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爆炸震动了白宫,美国总统责成海军提供一份像样的调查报告,以向事件的有关人员和美国公众做出交代。

美国海军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经过广泛而细致的调查之后,于1989年8月31日发表了一份事故报告,报告称:这次爆炸事件是炮手克莱顿·M·哈特维希中士有意造成的。这位炮手在三联装主炮的中炮管内放了一个“爆炸装置”。海军的报告还指出:在爆炸后的事故现场发现了一些“外来物质”,它们含有钙、氯成分和一些钢丝绒,这可能正是作案的哈特维希引爆炮塔时使用的东西的一部分。还有消息说,这位中土是个同性恋者,其引爆炮塔的原因之一,是与舰上的另一位水兵、他的同性恋伙伴“感情失和”。反正这位中士已在爆炸中丧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和辩护了。

然而,海军的这份报告却引起人们的怀疑,其中,哈特维希中士的家人对这份报告提出了强烈的不同意见。哈特维希的姐姐凯西为了洗刷弟弟的罪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她指出:当时她弟弟根本不在战位上,而在别的战位上。在那个位置上,她弟弟根本没办法往炮膛里装什么“爆炸装置”。凯西说:“我们像病理学家解剖尸体一般研究了所有事故报告,还与爆炸时进入炮塔的人进行了接触,得出的结论是:海军诬陷了哈特维希的清白之身。”

其实,美国国会对海军的调查报告也十分不满。为此,国会派出调查人员和政府派出的武器专家一起,对此事进行了重新调查,调查组于1989年9月公布了最新的发现,使这起20世纪海军史上罕见的大灾难在乎静了一段时间后陡起风波。调查报告称:“海军的调查报告疑点重重。比如,那些所谓含钙、氯成分的外来物质和钢丝绒,也许并非引爆炮塔的东西,其中有些成分可来自一擦净——一种擦炮管用的常见清洁剂。当爆炸发生之后,在清理现场时为了将炮弹从炮管中取出,曾大量使用过这种一擦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