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17543000000030

第30章 疑云频现——离奇难辨的死亡之谜(7)

奥尔加·契诃夫娃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不平凡的女性,她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侄女,也是风靡德国的电影明星,而她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竟然是苏联的一名超级间谍。奥尔加·契诃夫娃是纳粹魔头希特勒最喜爱的女明星之一,但是,希特勒到死都不知道,奥尔加竟然是苏联的一名超级间谍,她凭自己的容貌迷倒了众多纳粹高官,并窃取到了许多纳粹核心机密。有着多重身份的奥尔加·契诃夫娃,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是精彩与惊险并存的一生。

出身名门的美女间谍

1898年,奥尔加·契诃夫娃出生在俄罗斯一个显贵家族,父母是被强制俄罗斯化的日耳曼人,对于刚刚出生的奥尔加来说,这没有任何特别意义。然而,在来到德国之后,日耳曼血统对她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奥尔加的姑妈是著名作家安东·契诃夫的妻子,莫斯科艺术剧院著名的女演员。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奥尔加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童年开始,她就出没于俄罗斯贵族和知识圈。几年后,她已经出落成多才多艺、婀娜多姿的名门美少女,成为众多男孩追求的目标。

1914年,拥有闭月羞花之貌的奥尔加来到了莫斯科,在姑妈家中认识了契诃夫年轻英俊的侄子米沙·契诃夫。米沙当时已经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小有名气的年轻演员。1914年9月,奥尔加决定,从姑妈家中带上护照、手提箱和一件新睡衣悄悄离家出走,与米沙两人到莫斯科的一座教堂中秘密结了婚。1916年9月,奥尔加生下了一名女婴,然而,这段婚姻没有持续多久,由于各种原因,奥尔加与米沙分手了。

与米沙离婚一年后,奥尔加嫁给了匈牙利电影制片人菲林茨·雅诺什,并在1922年随他前往德国。在离开苏联前,军事情报局的人找到了奥尔加,军事情报局主管扬·别尔津亲自同她谈了话。没有人知道这位情报局主管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也许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许是讹诈恫吓,总而言之,别尔津最终成功地让奥尔加接受了谍报使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在情报机构接受了严格的培训,掌握了各种间谍器材的使用以及编码、密码、接头、货币的相关知识。

奥尔加离开了苏联,但是她的女儿和母亲却作为“人质”留在了莫斯科。直到别尔津确信奥尔加提供资料的可靠性之后,一老一小才获准离开,与奥尔加团聚。对于奥尔加的秘密工作,她丈夫菲林茨·雅诺什始终一无所知。

德国影坛的耀眼明星

通常一个年轻女人做间谍,最简捷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美貌结识重要官员。奥尔加当然也不会例外。依靠自己超凡脱俗的外表,奥尔加决定进军德国演艺界。她的演艺之路非常顺利。卓越的表演天赋、漂亮迷人的外表,让男人为之倾倒,从风流倜傥的戏剧导演、电影制片,到挑剔苛刻的评论家,无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初到柏林,奥尔加就凭借家族背景和出众的美貌吸引了德国影界巨人爱里克·波默的注意。与此同时,奥尔加得知德国导演弗雷德里奇·穆瑙正在为新影片《沃吉洛德城堡》寻找女主角,她立即毛遂自荐,谎称自己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受过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亲自训练。最终,奥尔加如愿成为该片女主角。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奥尔加也因为在片中的出色表演成为德国影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她经常在柏林各大剧院登台表演,同时还接拍了很多影片。她对角色从不挑剔,从轻佻淫荡的妓女到品行端庄的贵妇,她都能够接受,而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她都是明星天赋、女性魅力的化身。到20世纪20年代末,奥尔加·契诃夫娃已经成为德国最出色的女演员。

此后,她以每年8部的数量接拍着电影,奥尔加成了众多德国人心中的偶像,其中一名崇拜者正是阿道夫·希特勒。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向奥尔加发出郑重邀请,请她共进晚宴。

希特勒的座上宾

与此同时,奥尔加也成为了希特勒情妇爱娃的亲密朋友,并且通过她结识了希特勒,奥尔加这样做完全是遵照莫斯科的指示。对她来说,迷住希特勒并不困难,很快希特勒就成了她忠实的影迷。希特勒认为奥尔加是最伟大的演员,并且以内阁总理的名义,专门为她设立了“德意志帝国国家演员”荣誉称号。希特勒邀请她参加最高级别的活动,同时始终把她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边,以此表明对她的关心和赞赏。

奥尔加的日耳曼血统,对她同希特勒保持公开和秘密的关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由于奥尔加第一个丈夫米沙·契诃夫的母亲是犹太人,所以希特勒曾多次建议她改用娘家姓——克尼佩尔,奥尔加对此态度坚决,继续使用“契诃夫”作为自己的姓氏。这充分体现了米沙在这位风靡一时的女演员心中的地位。

其实,奥尔加的间谍身份也并不是隐藏得滴水不漏。早在1944年的夏天,盖世太保就开始怀疑奥尔加。尽管盖世太保头子米勒没有任何证据,但他还是决定审讯奥尔加。一天,米勒带人突然闯入她家,希望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聪明伶俐的奥尔加及时得知了米勒的计划,并在盖世太保到来之前,把希特勒请到家里。自然,米勒不得不取消了行动,同时也明白,必须有足够分量的证据才能指控奥尔加,而他根本没有能够证明希特勒崇拜的这位女明星是苏联间谍的证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明星间谍的秘密

奥尔加如何成为苏联间谍一直是个历史谜团。有人认为是奥尔加的哥哥莱夫·克尼普亲自将妹妹发展成为一名间谍的。莱夫·克尼普曾是沙皇军队中的一名军官,十月革命后,莱夫·克尼普被免除一死,转而投效苏联情报机构,当时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控出逃德国的沙俄余孽。莱夫来到柏林后,将妹妹招募成为一个“沉睡的间谍”。

目前尚不清楚当年纳粹德国有多少生死攸关的秘密经由奥尔加悄悄传到了克里姆林宫的案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直到二战结束,纳粹德国和整个西方情报机构都没有察觉到奥尔加的苏联间谍身份,希特勒至死也不知道他竟然被自己最钟爱的女星给出卖了。

苏联红军攻陷柏林后,苏联反情报局首脑维克多·阿巴库莫夫秘密派出一架飞机,将奥尔加接回了莫斯科。

历史学家怀疑,阿巴库莫夫将奥尔加接回莫斯科是为了对她进行审问,因为苏联情报机构怀疑她可能做了双重间谍。那次审问中奥尔加和阿巴库莫夫之间当时到底谈了什么,目前已不为世人所知,研究者已经找不到任何相关的档案记录。

回到苏联后,奥尔加继续拍电影,继续到剧院登台演出。1949年,她搬到了西柏林,1955年息影从商,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并且非常成功。1980年,83岁高龄的奥尔加死于脑癌。

“核战”阴云消散的关键——潘科夫斯基

1962年10月,围绕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剑拔弩张,核大战一触即发。而此时在苏联,一个名叫潘科夫斯基的苏联情报官被克格勃逮捕。这个人很不简单,他与古巴导弹危机有着莫大的关系。

核战一触即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世界反殖民主义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古巴也推翻了亲美卖国的巴蒂斯塔政权。最初,美国试图拉拢古巴新政权,继续走半殖民地道路,以维持其在古巴享有的特权。但是,古巴人民想要建立的是一个独立自由的新国家。

美国拉拢不成,便开始着手颠覆古巴新政权。弱小的古巴军队装备落后,显然无法抵挡美国的入侵,只好求助于苏联的帮助。苏联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并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弹道导弹。

当时,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6倍,核运载工具数量则是苏联的5倍,核能力处于绝对优势。而且,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可以威胁苏联的心脏地区,而苏联的大部分导弹只能威胁欧洲而不是美国本土。

面对美国的核优势,赫鲁晓夫一直热衷于发展火箭核武器。如果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计划获得成功,苏联就可以改变被美国核武器包围的被动地位。而在古巴看来,苏联的导弹正好可以帮助自己平衡美国的军力优势。

于是,苏联和古巴在1962年6月签署了部署导弹协定,拉开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序幕。7月,苏联的第一批导弹秘密运抵古巴,但当时美国情报机关认为这些是萨姆-2防空导弹。这批导弹中的确有萨姆-2防空导弹,但其任务只是建立掩护中程弹道导弹的防空网。

8月底,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基地,这个建设中的地对地导弹发射基地距离美国边境只有145千米,与防空导弹基地具有明显差异。此后,美国又发现苏联船只满载着武器秘密抵达古巴,货船的货箱尺寸也远远超过了萨姆-2防空导弹。这些迹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的怀疑,因为他们无法承受几十枚苏联核弹的打击。

揭开赫鲁晓夫的“底牌”

美国决定对古巴进行海空封锁,肯尼迪总统发表讲话指出:“为了组织部署进攻性武器,我们将禁止一切进攻性军事装备运往古巴。我已经命令武装部队,随时准备应付各种不测。”世界上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潘科夫斯基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制止核战争的秘密武器——情报。

潘科夫斯基曾是苏联颇有前途的一名军官,也曾是一位满腔赤诚的爱国者。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机智,潘科夫斯基不断得到升迁,仕途发展可谓平步青云,无论在苏联军队还是在情报机关里,他都是一个不可小看的人物。但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参加过白俄军队,和苏联红军打过仗。这一情况被潘科夫斯基的上级发现以后,他的事业就此画上了句号。

从此,潘科夫斯基性情大变,他不但确信自己在苏联已经没有前途可言,而且对当时的国家现状感到极为不满,这两个因素促使他背叛了苏联。潘科夫斯基的军事前途虽已停滞不前,但他仍然有机会接触国家的军事机密,而且他知道,这些机密正是美国人眼里的无价之宝。于是,潘科夫斯基转而投入了西方国家的怀抱,他把上千份文件偷拍下来交给西方国家,使他们对克里姆林宫的情况了如指掌。

1961年和1962年,在冷战最白热化的阶段,潘科夫斯基向美国提供了他们的头号敌人——苏联的许多重要情报,其中不仅包括苏制武器的性能和训练方式,还有被称为“军事思想”的战略计划。潘科夫斯基不仅提供了对美方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还把赫鲁晓夫的政策走向也悉数告诉了肯尼迪,因而他成为冷战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位间谍。

古巴危机之初,苏联人矢口否认他们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和核导弹。但在美方的空中侦察发现目标以后,潘科夫斯基随即向美方提供了这些导弹的详细清单,美国确认对手至少在古巴部署了16—32枚导弹核武器。短短13天内,美国已经作好了核战准备: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出海,全球美军处于核战备状态。

美军全面备战的同时,苏联也毫不示弱:不仅击落了古巴上空的一架U-2飞机,还试爆了一颗原子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终于爆发了古巴危机。在这场核较量中,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各不相让,僵持不下。掩体中伸出的枪口和瞄准远方的炮筒,预示着美苏之间将进行一场核攻击。但就在核战一触即发之际,潘科夫斯基向美方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

赫鲁晓夫说过,苏联制造核武器就像生产香肠一样容易。而潘科夫斯基告诉美国人,赫鲁晓夫的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他过分夸大了苏联的核实力。掌握了这些情报后,肯尼迪总统选择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场战争危机。最终,美苏之间相互妥协,一场将世界拖入核战的危机,终于在和平解决的框架下得以化解。

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世界重新恢复了平静,而潘科夫斯基却遇到了危险。潘科夫斯基的间谍活动,引起了苏联军方的怀疑,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克格勃的严密监视。当年9月,潘科夫斯基终于被逮捕了,但这一消息直到12月才公开,那时侯,古巴导弹危机早已经结束了。

潘科夫斯基在莫斯科受到公审,他因为替西方窃取情报而被判有罪,并于1963年5月17日被处以极刑: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后脑。潘科夫斯基为他的背叛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认为自己的间谍活动有其积极的一面,冷战时期的美国人更是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犹太谍报大师——伊利·科恩

摩萨德是以色列中央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别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情报机构之一,它以其有效的工作、雄心勃勃地胆略令人敬畏。伊利·科恩是摩萨德优秀谍报人员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享有“西方佐尔格”的美誉。他以归来的阿拉伯大亨的身份只身潜入叙利亚,广泛结识军政要员,出入于政府首脑机关,窃取了大量绝密的政治、军事情报。

潜伏叙利亚

伊利·科恩1924年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并在那儿一直生活到32岁,然后才移居以色列。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虔诚地信奉犹太教的孩子,曾想在当地犹太居民区当一名传教士。他的父母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东方犹太人,在城里经营一个卖领带的铺子。

1957年科恩来到以色列。他最初在国防部当译员,负责翻译阿拉伯文报纸上的材料。但没多久,他就干够了这种翻译工作。不到3年时间,他就离开国防部,到以色列工人总工会经营的工业公司当了会计。

这段时间,摩萨德一直在他身上打主意。他早就受过从事秘密情报活动的基本训练,并且有一些实际活动经验。他过去一直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活动,他的潜力显然很大。尽管派他去埃及已是不可能的事,在那里非常容易暴露身份,但完全可以把他派到叙利亚这个非常难以渗入的阿拉伯国家去。摩萨德知道在他小时候全家曾迁往叙利亚的阿勒颇住过一段时间。科恩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小时候家里人使用的叙利亚方言。

对科恩而言,一方面他的爱国心是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他又确实感到在一个东方国家比在以色列生活得更自如。他认为,他对阿拉伯文化更感亲切,在以色列生活1年多以后,他开始怀念阿拉伯的生活方式了。

就这样,虽然他已经结婚,但摩萨德并没费什么口舌,就说服了他充当以色列的特工人员。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和努力,他已完全能够胜任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