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7544400000020

第20章 小麦无公害施肥及栽培创新技术(6)

(1)蓄水保墒的耕作制度

纳雨蓄墒是旱地麦高产的关键,一般采用浅耕灭茬、深耕蓄墒、耙耱收墒、播前精细整地等措施,纳蓄占全年降水量60%~70%的伏雨和秋冬降水。

(2)培肥地力的施肥技术

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而且地力与有效水分利用率成正相关。因此,旱地麦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磷肥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获得高产的关键。旱地麦一般无机会追肥,因此,一般全量肥料作底肥施用,如施用缓释肥料效果更佳。

(3)培育壮苗的播种技术

旱地麦应在当地最佳播期内播种,并适当减少基本苗。基本苗数一般300株/平方米,配合施用底肥,培育冬前壮苗,并控制冬前群体,减少水分消耗。

(4)建立高产低耗的群体结构

中等基本苗,较少或中等的冬前分蘖,较高的穗数,小株型,较大的后期绿叶面积,对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有积极意义。

(5)品种

利用抗旱耐瘠或抗旱耐肥品种。

3.应用条件

土层深厚的旱地。全年水分条件不成为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般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即可。有肥料(有机肥和化肥)投入条件。拥有配套的旱地麦高产栽培技术。

三、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生产特点及障碍因素

北方旱地农业区干旱少雨,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

春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此期的降水量很少。由于供水和需水期的不相吻合,且降水又多以暴雨或阵雨形式出现,降水强度大,形成地面径流,使降雨的有效性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活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另外投入不足、广种薄收也使农田的养分入不敷出。因此,旱地春小麦的栽培必须抓住水资源短缺这一主要矛盾,在品种的选择、化肥的投入、群体的控制以及其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上,强调根据不同年型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2.栽培技术关键

(1)品种和种子的选择

旱地小麦要选用抗旱、抗青干、适应性强和有一定丰产潜力的品种。这类品种具有如下形态特点:植株较高,根系发达,茎秆韧性和弹性较好,分蘖力强,穗下节间长,叶片较窄,叶片和叶鞘上分布着一层白色茸毛。在生理特征上表现为:细胞浓度较高,呼吸强度较弱,前期发育较慢,后期灌浆快,落黄好。如果前期缺水,生长受到抑制,遇到适宜条件时能迅速生长,以补偿前期的不足,同样获得较高的产量。旱地栽培,不宜引种水地高产、大穗、矮秆类型品种,以免造成大面积减产。选择大粒、饱满、均匀、纯净的种子,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晾晒,有必要时还应进行药剂拌种。

(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壮苗长势强,根系发育深,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上层土壤水分、养分,而且在中后期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100厘米以下的深层水。从这个意义讲,旱地小麦培育壮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据西北农业大学资料,每亩产量604千克左右的高产旱地小麦,吸收150~200厘米深层的水分,可占到16%~18%,而且研究表明,小麦最大用水深度可达350厘米。适时播种是保证壮苗的关键措施。播种过晚,气温高,土壤蒸发大,不仅易造成土壤干旱,影响出苗,而且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育不良,加速出苗到拔节的进程,缩短小穗原基形成过程,导致每穗小穗数显著减少,进而影响粒数和产量;早播有相反效果,并可以充分利用早春土壤水分。根据各地经验,只要能保证播种质量,在适期范围内就应力争早播。

(3)精细整地

旱地小麦,水是主要矛盾。旱作区的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一整套旱地耕作技术。根据旱作区降雨集中、伏秋雨多、春夏易旱的特点,及早深耕,纳雨保墒,做到伏雨秋用。蓄水保墒的措施有以下几个环节:

麦收后浅耕灭茬。麦收后立即浅耕灭茬,有利于疏松表土,消灭杂草,接纳雨水,为深耕创造条件。但在无雨的情况下不宜深耕,以免形成大土块。

深耕纳雨保墒。伏天及早深耕,可最大限度地接纳雨水,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水性,熟化土壤,可将自然降水有效地贮存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底墒,达到“秋雨春用,春旱秋抗冶。伏耕最重要的是要早耕、深耕。雨后耙耱,特别是立秋后遇雨耙耱合垄,可减少蒸发面,增强保墒效果。

冬耱秋碾收墒。旱作区大多土质疏松,冬春少雨,气候干燥,土壤容易失墒,因而在冬季封冻前和早春解冻后进行镇压,可以减少气态水蒸发,增加土壤毛细管作用,使土壤深层水上升到地表,提高抗旱能力。据测定,0~10厘米、10~20厘米土层中的含水量冬耱的比不冬耱的分别提高26.7%和9.2%,春碾的比不春碾的分别提高27.99%和34.33%,冬碾的比不冬碾的0~50厘米土壤含水量增加11.8%。

播前精细整地。早春土壤解冻后,春小麦开始播种,播种前要对农田及时耙耱,起到平地、碎土、疏松表土、匀墒和保墒的作用,为春小麦播种创造平整、上松下实的土壤条件。播前整地要细,不能起大土块,一般整地后要在两天内及时播种。

(4)合理密植

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只有使三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最高产量。旱地春小麦,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分蘖很少,分蘖成穗率低。由于受水肥条件的限制,穗粒数也较少,粒重较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和穗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要提高产量,必须有足够的穗数,因而播种量要适当大一些,以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但以苗增穗增产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旱地,如果密度过大,养分和水分不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差,穗小粒少,不但影响产量,还造成了种子的浪费。因此要合理密植,在具体确定播种密度时,还应考虑如下因素:

品种特性和播种期。春性强、分蘖力弱、株型紧凑的品种宜适当增大播量,反之,宜适当减少播量。适期或偏早播种的基本苗可适当偏低,晚播的基本苗要适当高一点。

底墒和播种方式。一般来说,底墒好,采用机播,播种较浅的宜适当减少播量;底墒差,采用犁开沟,条播或撒播,播种较深的宜适当加大播量。

土壤肥力。合理密植就是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时期建立起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的大小不仅与基本苗有关,而且与个体生长的状况也有关系。同样的基本苗,土壤肥力高,促使个体生长良好,群体大;反之,土壤肥力低,个体生长差,群体小。因而,在高肥力的高产地块,应适当减少播量,使个体得到充分的发育,争取穗大、粒多、粒重、高产;在较低肥力的薄地,应适当增加播量,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建立适中的群体。但特别贫瘠的土壤,因受水分和养分供应能力的限制,基本苗不能太多,以防止穗小、粒少、粒秕,引起减产,在这类土地应适当稀播。

(5)合理施肥,以肥调水

旱地农业的大部分地区,土壤瘠薄,肥力不足,只有增加肥料投入,培肥地力,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但是降水量不同,肥料的利用率也不同。降水少,肥料利用率低;降水多,肥料利用率高,增产幅度大。因而,旱地施肥,应视年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干旱年型,化肥施用量不能太高,避免加重旱情,降低肥效,造成损失;降雨较多的年型,适当增加化肥的投入,以提高降雨的利用率,以肥调水,提高产量。在旱地上施肥技术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春小麦生长期短,营养生长的好坏是决定春小麦产量的关键。旱地春小麦生长前期降水少,土壤干旱,追肥的利用率低。因而旱地春小麦应重施底肥,使春小麦出苗后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使苗粗、苗壮,为后期的生殖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和较大的光合面积,并且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于施肥原则与方法。旱地春小麦底肥应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则。旱地多薄,薄地易旱,增施有机肥,既可为春小麦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各种养分,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水能力,培肥地力,改善营养状况。但有机肥受来源的限制,数量有限,为了弥补有机肥的不足,必须适当施用化肥,以无机促有机,增加旱地农业的基础。施用化肥除深施外,应特别注意磷肥的施用。干旱地区不少地方土壤中氮、磷比例严重失调,磷素极缺,而磷肥可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增强春小麦的抗旱能力。磷肥宜作底肥,并与氮肥配合施用,氮、磷配比以1:0.75~1:1为宜。氮肥可以作底肥,也能作追肥。一般主张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但在基肥投入过少、春雨较多的年份,可在降雨前追施氮肥,追肥要深施、条施,以充分发挥氮肥的肥效。

(6)加强田间管理

旱地小麦的田间管理重点,应放在苗期的防旱保墒、杂草防除和病虫防治上,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追肥。三叶期进行压麦是保墒、提墒、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一般可提高2%~3%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进入三叶期后进行中耕除草,除人工除草和松土外,可进行耙苗除草,行距较宽时,还可以机械中耕,此外,还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分蘖至拔节期结合中耕或降雨,可追施尿素。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拔节期实施补充灌溉。小麦进入拔节中期,对地力较好、雨水较多、生长过旺的麦田,可适当深锄蹲苗,小麦生育后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7)抗御灾害性天气

春季干旱少雨是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因此蓄水保墒是旱地春小麦提高产量的关键,应有效地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做到伏雨春用,春旱秋抗。蓄水是保墒的前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蓄水:有计划地加强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量平整土地,修造水平梯田,减少地面径流,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提高蓄水抗旱的能力;种草和豆科绿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植树造林,建设草田林网,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修建水窖、进行雨水集流补灌的措施,将旱地春小麦的抗旱、增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保墒措施应贯穿整个栽培耕作过程。主要有:秋保墒,秋耕或秋翻后及时耙、耢或雨后耙、耢;冬保墒,对于天冻地裂、跑墒、坷垃多的地应“三九冶压地,在地表形成干土层,防止水分蒸发;春保墒,早春昼消夜冻,土壤开始进入返浆期,要及时顶凌耙、耢或镇压,保住冬天积蓄下来的水分,出苗后,对于土干、墒差、坷垃多的要及时轧青苗;夏(伏)保墒,多次中耕或雨后浅锄保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