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7544400000009

第9章 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7)

3.特征特性

芽鞘白色,幼苗直立,苗绿色、无茸毛。株高101.70依4.80厘米,株型紧凑,叶相属挺直下披的中间型,叶色浅绿,叶耳呈白色。分蘖成穗率11%,穗呈纺锤形,长芒,白色,小穗密度中等,穗长10.94厘米依1.26厘米,小穗数19.38粒依1.62粒,不孕小穗2.25个依0.75个,穗粒数35.50粒依2.50粒,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长圆形,颖肩方肩,颖嘴锐形,颖脊明显到底。籽粒卵形、白色、饱满,腹沟浅窄,冠毛较少。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33天依6天。抗倒伏性、耐青干能力强,抗寒性、抗旱性中等。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秆锈病,中感叶枯病。

4.栽培技术

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海拔2000~2400米的湟水和黄河流域的川水、沟岔水地以及甘肃河西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等海拔较高的水地种植。播种期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量225~300千克/公顷,适宜的保苗密度为375万~525万株/公顷,总茎数675万~825万/公顷,有效穗数405万~600万穗/公顷。喜肥水,适宜在土壤有机质大于1%以上、能够保证灌溉3~4水(青海海西地区5~6水)的川水地区种植。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000~60000千克/公顷,施用化肥折合纯氮113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P2O5)4660~75千克/公顷。该品种早熟,应及时收获、脱粒打碾。

九、石家庄8号

1.品种来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选育,亲本石91-5065/石9306。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11。

2.品质性状

粗蛋白质含量13.79%,沉降值12.5毫升,湿面筋含量28.9%,干面筋含量9.3%,吸水率55.9%,面团形成时间1.0分钟,稳定时间0.6分钟,评价值23。

3.特征特性

幼苗半匍匐,株型较松散,株高75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穗粒数34个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容重781克/升左右。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7天左右,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茎秆偏软,抗倒伏力一般,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干热风,落黄较好。该品种审定后经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鉴定,其抗旱指数达1.3,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10kg/立方厘米,在生产中表现节水性能好。

4.栽培技术

适宜播种期为10月1~10日,基本苗14万株/亩左右。底肥每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起身、拔节期两次追施尿素总量14千克左右。保证起身拔节和抽穗扬花两次关键水,注意防倒,播前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后期及时防治蚜虫。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部等水肥地种植。

§§§第六节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

一、宁麦9号

1.品种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组合为扬86-17*西风,199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量10.6%,湿面筋含量19.3%,沉降值26.0毫升,面团形成时间1.5分钟,稳定时间1.5分钟,符合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适宜制作优质饼干、糕点。该品种对地理差异适应性较强,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品质变异较小。

3.特征特性

春性,中早熟,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5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穗纺锤形,长芒,白壳,小穗小花结实率高,退化小穗少,每穗粒数多,籽粒饱满,红皮,粉质。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较轻,耐湿性强,但不抗叶锈病。

二、扬麦13

1.品种来源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原名为扬97-65,2002年1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定名,200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

2.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量10.2%,容重796克/升,湿面筋含量19.7%,沉降值23.1毫升,吸水率54.1%,面团形成时间1.4分钟,稳定时间1.1分钟,符合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适宜制作优质饼干、糕点。

3.特征特性

春性,中早熟,幼苗直立,长势旺盛,株高85~90厘米,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植株整齐,穗圆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粉质。分蘖性中等,成穗率较高,一般有效穗420万穗/公顷左右,每穗结实粒数40~42粒,千粒重40克。抗病抗逆性强,高抗白粉病,中抗纹枯病,耐寒、耐湿性较好,耐肥抗倒,生产中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的无公害生产与产业化开发。

三、皖麦48

1.品种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选育,亲本组合为矮早781*皖宿8802,200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该品种白粒,粉质,面筋弱,容重776~787克/升,蛋白质含量12.5%~13.4%,湿面筋含量24.8%~28.5%,沉降值21.0~21.3毫升,吸水率53.1%~55.1%,面团稳定时间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83~86EU,拉伸面积22平方厘米。

3.特征特性

弱春性、中熟,幼苗半直立,长势中等,分蘖力较强。株高85厘米,株型略松散,穗层不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黑胚率偏高。平均穗数36万穗/亩,穗粒数34粒,千粒重39克。抗寒性差,抗倒性偏弱,较耐旱,抗高温,耐湿性一般。中感条锈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4.栽培技术

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注意播期不能过早,以防止冻害发生,基本苗15万株/亩左右。为了稳定弱筋小麦品质,应调减基、追氮肥的比例,一般基肥占70%~80%,返青肥占20%~30%,少施或不施拔节孕穗肥,生育后期宜喷施磷酸二氢钾。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

四、豫麦50号(丰优5号)

1.品种来源

豫麦50号系从中、美、澳等国内外20多个优异资源组成的抗白粉病轮选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并经多年系谱和混合选择选育而成。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河南省审定的第一个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目前已成为河南省主导优质弱筋品种,也是唯一一个被企业采用的弱筋品种。

2.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量13.95%,沉降值13.50毫升,湿面筋含量24.6%,吸水率55.8%左右,面团形成时间1.15分钟,稳定时间1.05分钟,烘焙评分88.29分,综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澳洲白麦和饼干粉,达到优质软麦标准,且面粉白度高,是目前我国少有的白软麦品种之一,可用于生产糕点、饼干、膨化食品及啤酒。

3.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弱春性,分蘖多,茎秆粗,叶片较宽大,株高85厘米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50克,成穗数40万/亩左右,成熟落黄好,方穗、长芒、白粒、粉质。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叶枯病。种子均匀、粉质,蛋白质含量低,吸收水分快,发芽早且整齐,发芽势强,是生产啤酒过程中代替大麦生产麦芽的理想原料。

4.栽培技术

豫麦50号适于广大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尤其是豫南、苏北、皖北、鄂北产量350~450千克/亩中、高肥力水平中、晚茬种植。

五、宁麦13(宁0078)

1.品种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的变异株中经过5代自交选育而成。已通过2005年江苏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503。

2.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9.41%,湿面筋含量21.31%。2003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抽样检测,粗蛋白含量12.4%,湿面筋含量22.5%,吸水率50.6%,面团稳定时间2.9分钟,符合饼干糕点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春性,中熟,长芒、白壳、纺锤形穗,红粒,粉质。幼苗直立,株型较紧凑,株高85厘米左右,耐肥抗倒性好。分蘖及成穗数较多,每穗粒数一般,一般每亩成穗30万左右,每穗35~40粒,千粒重40克左右。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叶锈病,纹枯病轻。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优质小麦产业带尤其是苏、皖沿江沿海地区种植。

4.栽培技术

适期早播,争壮苗越冬,江苏苏南地区的播期以10月底为宜。江淮之间的播期以10月25日至10月底为宜;适期密植,建立优质高产群体结构。获得400~450千克/亩的产量指标,要求30万穗/亩左右,每穗35~40粒,千粒重40克左右。为此每亩基本苗以15万株左右为宜,越冬苗50万~60万株/亩,高峰苗控制在70万~80万株/亩,最后成穗30万/亩左右。科学施肥,节氮增磷钾保品质,采取节氮增磷钾、氮肥前移的做法。按照400~450千克/亩的产量指标,每亩施纯氮以15千克左右为宜,氮、磷、钾的比例为1誜0.5誜0.5,即每亩磷、钾肥5千克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制氮肥保品质的原则,氮肥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誜3。追肥中分蘖肥占15%,拔节孕穗肥占15%。

六、扬辐麦2号

1.品种来源

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209),2003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25)。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2004年全国推广的12个主导品种之一,并且是农业部确定的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的唯一的一个弱筋小麦新品种。

2.品质性状

籽粒商品性好,粉质,皮色略淡,饱满,品质优,蛋白质含量11.3%,湿面筋含量21.89%,面团形成时间1分钟,稳定时间1.9分钟,达到国家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标准,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弱筋小麦新品种。

3.特征特性

春性,生育期214天,幼苗直立,分蘖性强,发苗快,苗体壮,主茎11张叶片,株高90~95厘米,穗长8.5厘米,长芒,白壳,长方形穗,籽粒卵圆形,每亩28万~30万穗,每穗40~42粒,千粒重42克。耐寒抗冻、抗倒性强,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梭条花叶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轻,后期熟相较好,适应性广。

4.栽培技术

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基本苗18万~20万/亩。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时适量施用拔节肥,控制后期用肥,防止影响弱筋品质。并注意防治好纹枯病、白粉病及赤霉病。

七、太空5号

1.品种来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豫麦21进行太空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2.品质性状

粗蛋白质含量9.98%,湿面筋含量20.8%,吸水率54.2%,面团形成时间1.3分钟,稳定时间为1.5分钟。烘焙试验饼干性状与1995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豫麦50相仿,个别指标还略好。

3.特征特性

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近直立,分蘖多,在旱年一般播种量年前分蘖达100万苗/亩以上,且成穗率高,成穗一般40万穗/亩左右,在信阳地区晚播下达35万穗/亩左右。

株高85厘米左右,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45克,长芒、白壳、白粒、软质。对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均表现为中抗,仅对纹枯病表现中感。各地试种、繁种均表现出其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较好的适应性。

4.栽培技术

适于黄淮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部分地区种植。应尽量安排在轻沙地、稻茬地、瘠薄地等产量350~450千克/亩、中高肥力水平地块种植。底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施用量。一般施磷酸二铵20千克/亩,过磷酸钙30~40千克/亩,氯化钾6~10千克/亩(也可施相当量的碳酸氢铵及其他磷、钾肥)。追肥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可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必需施用则日期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月上、中旬追尿素5千克/亩左右。生育期间要尽量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一般要浇好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麦黄水。适合于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之间,较耐晚播,在最适播期范围内,一般播量沙地为5~6千克/亩,两合土播量为6~7千克/亩,较一般品种要稀,随着播期的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综合抗病性较好,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即可,要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需连片及时彻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