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又名珠子、真珠。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海水珍珠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淡水珍珠主产于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地。以广东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
药材识别
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卵形或棒状,大若黄豆小若粟,直径1.8~8mm。表面光滑或微有凹凸,呈类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或浅黄绿色等,半透明,有的具有彩色光泽,光洁度均匀,用丙酮洗不掉。质坚硬,无臭无味,用火烧表面变黑,有爆裂声,并形成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以纯净、质坚、有彩光、破面有层纹者为佳。
规格标准
规格繁多,进口品分老港七毛至二毛、新港七毛至二毛、濂珠、新光珠、老光珠、玉身、新港花珠、老港花珠、粗花等规格。国产分为淡水1~4等,海水1~4等,珍珠层混装、粉1×10;白龙珍珠(广西产)分甲、乙、丙,打眼1~3号,高德1~4等;珍珠层(广西)1~2级;珍珠胚(广西)1~2级。下面为目前市售珍珠商品规格标准。
等级形状标准
一等圆球形或近圆球形,重量在
0.05g以上
表面自然玉白色(或彩色)全身细腻
光滑,显闪耀珠光
二等圆球形,近圆球形,半圆形,色较次于一等,表面自然玉白色(或大小不分
浅彩色),全身细腻光滑,显闪耀珠
光
三等圆球形,近圆球形,半圆形,表面玉白色,浅粉红色,浅黄色,浅橙馒头形长圆形,腰箍形(腰
鼓形)大小不分
四等半圆形,长形,腰箍形,馒头形,大小不分
五等不规则形,大小不分
色,紫色,全身光滑,有皱纹,显珠光
全身基本光滑,显有珠光,表面色不
分,有细皱纹或微沟纹珠身有明显皱纹或沟纹,全身有珠光作用用途
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功能。主要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溃等。
现将珍珠粉用于美容。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0.1~0.3g。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2)珍珠0.3g、五倍子30g、枯矾30g、天然牛黄0.15g、冰片0.9g。先将五倍子炒炭,珍珠煅碎,再与其他各药研为细末,3小时1次,每次0.6g,吹入喉内,小儿用量酌减。用于白喉。
(3)珍珠6g、冰片3g、钟乳石12g、琥珀6g、朱砂(水飞)6g。
共研为细末,分为10份,每日1份,分3次服。用于梅毒所致的鼻塌陷,溃烂不愈者。
(4)珍珠1个、朱砂(水飞)6g、血竭9g、雄黄9g。共研为细末,每次2~3g,1日2次,于饭后1小时服下。用于乳痈。
(5)珍珠粉6g、大黄10g、黄连10g、寒水石10g、炉甘石10g。
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涂患处。用于重度烧伤。
(6)珍珠3g、轻粉30g、铅粉30g、朱砂9g、冰片1g。共研为细末,外撒疮面,2~3日换药1次。用于臁疮,静脉炎溃烂后久不愈合者。
(7)珍珠粉3g、炉甘石100g、冰片1.5g、朱砂3g。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外涂患处。用于臁疮。
(8)珍珠0.1g、琥珀3g、红升丹3g、冰片1g。共研为细粉,外撒疮面。用于褥疮。
(9)珍珠3g、银箔3g、乳香3g、没药3g、血余炭3g、人指甲3g。先将人指甲和珍珠煅烧成性,再与其余药共研为细末,撒于伤处。用于外伤成脓血者。
(10)珍珠2个、冰片1.5g、炉甘石2.4g、猪苦胆1个、蚯蚓1条、白糖适量。先将珍珠、冰片、炉甘石和白糖研为极细粉,再加入胆汁、蚯蚓和少许水,研成糊状,用消毒小毛刷蘸药糊涂患处,1日3次。用于睑缘炎。
(11)珍珠30g、苍术12g、党参10g、谷精草9g、密蒙花9g。水煎服。用于白内障。
(12)珍珠粉0.6g、龙骨3g、麝香0.1g、冰片1g、朱砂(水飞)1g、炉甘石2g。共研为细粉,取少许吹喉内,1日3~4次。用于化脓性扁桃体炎。
(13)珍珠3g、茯苓30g、钩藤30g、半夏曲30g、人参18g、甘草18g。先将珍珠研为极细末,再将其他药共研为细末,共调和均匀,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日1次,用生姜汤化服1丸。用于成人惊悸怔忡,癫狂恍惚,神志不宁,及小儿气血未定,遇触即惊,或急慢惊风、抽搐等。
(14)珍珠粉0.3g、伏龙肝0.3g、朱砂(水飞)0.3g、麝香3g。共研细调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候啼即用温开水送服1丸。用于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
(15)珍珠粉(水飞)30g、石膏细末3g。拌匀,1日3次,每次3g,加水7分,煎至4分,趁温时服。用于小儿中风,手足拘急。
(16)珍珠9g、硼砂3g、青黛3g、冰片1.5g、黄连6g、人中白6g(煅)。共研为极细末,涂患处。用于口内诸疮。
使用注意
发病原因,不是因火而产生者,不宜用。疮毒若内毒未净,不宜用以生肌,否则难以收口。
加工制作
珍珠粉:取净珍珠置乳钵内,加入适量水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直至研尽,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或取净珍珠,捣碎,研成极细粉。
保存条件
密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