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17548100000031

第31章 誉满四海

科学没有国界。林为干在电磁科学领域的辛勤耕耘让世界学者一次又一次将目光投向电子科技大学,林为干也在各国学者的热情邀请下,一次又一次跋千山、渡重洋,出国讲学。

1979年以后,林为干先后多次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中国香港城市大学讲学,并多次受聘为客座教授;

1981年,受母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邀请,为电机电子系的研究生讲授EE117、EE217两门课程;

1982年,1983年……

1993年,林为干在日本九州大学为学生上课。

1997年在香港城市大学,2005年,2007年多次在香港城市大学讲学。

在国际友人看来,林为干就是知识的传播者、友谊的播种人。但是,更让国际友人感动的是他的毅力。

2006年春,林为干的日本友人小仓教授拜访林为干,得知林为干还在写论文,就十分钦佩地说:“你还在写?我退休之后就没有再写论文了。我十分佩服你的毅力!”

有一个故事说,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 300 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如果没有毅力,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如果说成功是有秘诀的,那么就应该是坚持的过程,是毅力。

坚持和毅力,让林为干取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1999年10月,北京的天空淡蓝高远,香山的枫叶已经开始红了,地里的高粱沉甸甸的,山头的果树被累累的果实压弯了腰。金秋,收获的季节。

在钓鱼台国宾馆,林为干和其他 64 位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光荣接受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因身体欠佳,由学生刘元安代林为干领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等共同捐资于 1994 年注册成立,旨在奖励祖国内地取得突出科技成就的科学家。基金设立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奖一次。在评选过程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各个候选人:是否对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否热爱祖国,是否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林为干毫无争议地当选!

林为干说:“我在乎的不是这个奖项,而是希望能够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艾青在他的诗中写下这样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林为干在微波领域深耕细作,他为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不仅国人不会忘记,外国友人也为之动容。

2003年3月,又是一个春寒中孕育力量的春天,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面的银杏树已经爆绿了,新生的叶子挂在枝头,绿得让人心醉。喜讯,从大洋彼岸飘然而至。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在5月18日春季毕业典礼上,将授予林为干教授最高学术荣誉——文学科学博士。他们已经为林为干先生准备好了博士袍,并邀请他讲微波专题报告。获得这个崇高荣誉的林为干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5月18日(当地时间星期五)上午,鲜红的地毯铺向芝加哥剧院,各界人士在座位上正襟危坐,翘首以待。在庄严的音乐声中,林为干缓缓地走上主席台,接受了伊利诺理工学院授予的文学科学博士学位。

当天下午,由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副校长主持学术报告会,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向师生介绍了林院士的学术成就。之后,林为干院士应邀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林为干说,1950年获得美国哲学博士,是靠我自己奋斗争取得来的。50多年后的今天,获得美国文学科学博士,是别人送来的荣誉。这个荣誉,是对林为干多年来在电磁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坚强奋斗的精神的嘉奖。

在电磁科学领域,有一位叫 Moray B。King 的人,他在电磁科学是一位具有“国王”般地位的人,为电磁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在他100岁生日的时候,他还在著名的电磁学学报上发表论文。

林为干说: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到我100岁的这段时间里面,每年都能够发表一两篇论文,在100岁那年,也像King那样,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林先生的话透着一股自信,而我们看到的,是一匹伏枥的老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