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17548100000036

第36章 深切的关怀——师从林为干教授三十年

电子科技大学 吴正德

2006年春节前,由于参加四川省“两会”和准备全国“两会”的提案和社情民意等材料,工作太多太忙,直到大年初一以后我才有空来整理大量的贺年卡。我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仔细翻阅贺卡里的祝福和署名。在上百件贺信中,突然发现了一个仅手掌大的自制信封,背面正好朝上,我急忙翻过来,信封上的字迹好像似曾相识。当我轻轻地拆开信封,里面装着一张纸片,上面贴有从别处剪下的三个图案,在纸片的中央写下了“新年好”。眼睛一亮,纸片下方“林为干”三个字的签名映入我的眼帘,只见歪歪斜斜的、在横竖的笔画中隐隐约约可见颤抖的笔迹。先生的祝福顿时让我热泪盈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仿佛看到一位年逾八十高龄的老人正坐在轮椅上,紧靠着书桌,温暖的阳光斜穿过玻璃窗照在他的身上,他用一只不太听使唤的手握着剪刀正在剪下一朵小花图案……此时此刻,师从林先生三十年走过的道路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

“你不继续读下去,你一辈子会后悔的”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我们的学业,本应 1967 年毕业于解算装置(即计算机)专业,可是1968年10月才将我们分配到广东军区烽火角农场去围海造田,美其名曰是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一晃就是一年多的时间,直到1970年3月我被再次分配到秦岭大山中的一个研究所。当我们坐火车、坐汽车,最后挑着行李翻过一座山峰后,展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片工地,除了零零星星几座拔地而起的红砖楼房外,就是遍地堆放着大量的水泥、钢材、砖头……在随后的几年里,我一边参加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一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英语、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并开始独立承担科研任务,与同志们一道,用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研究的“4千兆低温参量放大器”和“8mm雪崩源泵浦”分别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务院国防工办重大成果奖。就在这时候,中央决定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消息点燃了我求学的激情。1979年,在我完成了又一项军事科研任务后,领导才允诺我报考研究生。多年的心愿即将实现,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国内知名微波专家林为干教授的研究生。1979年10月我终于以优秀的成绩回到了母校,改行师从林先生开始了新的学习。

1981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硕士论文“帽结构振荡器的电磁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后来分别发表在《成电学报》和《通信学报》上。论文答辩后不久,嘉陵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地处山沟的研究所遭到很大的破坏。洪水冲垮了山区的公路,截断了对外界的交通,洪水冲坏了供电、供水设备,还淹没了子弟学校……数日断粮、断水、断电的威胁和小孩入学问题,迫使我动摇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我必须回到山沟里,因为那里有爱人和两个小孩,我不能不管。正当我决定放弃时,一天在学校二系楼(如今政管学院)的楼梯上,迎面而上的林先生挡住我,他面色凝重,严肃地对我说:“你不继续读下去,你一辈子会后悔的,希望你好好考虑。”先生的眼光中包含着对一位他喜欢的学生要离开学业而感到的一份失望;先生的话语中又表达出长者对后辈的一份责任。我内心受到了冲击,经过再三考虑,最终还是写信给家人说明了情况,参加了国内首届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在考试中,我以全校数学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博士研究生,依然求教在林先生的门下,林先生十分高兴。然而,报道期限已超过了三个月,林先生始终没有看见我。于是,林先生托人打听。原来,由于山沟条件太差,无法解决家庭面临的很多实际困难,我又一次动摇了。林先生得知情况后,便把我们夫妻俩请到家里做客,并详细询问了我们的顾虑。长谈之后,林先生竟向我承诺:“如果你明天来报到,我一定尽力为你爱人解决调动入城的困难。”不久后,经过林先生的多方努力,我爱人来到了成都,这样我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在林先生身边完成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业。

每当回忆起林先生给予我,也给予他的许多学生的关爱,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林先生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对有前途的学生指出一条道路,对有困难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在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这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