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亿万青少年一生的人生羊皮卷
17548600000135

第135章 勇于冒险,敢于收获

1974年12月的某一天,比尔·盖茨的朋友保罗·艾伦来到坎布里奇看比尔·盖茨。在报亭里他看到了一份《大众电子学》,封面上面醒目地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电脑,堪与商用电脑匹敌。”

艾伦急忙买了一本,随便翻了几页,便向比尔·盖茨的宿舍跑去。他见到盖茨就说:“我们现在终于有机会动用BASIC做点事情了。”盖茨明白艾伦的意思:个人电脑将会创造一个奇迹!一旦电脑像电视机一样普及,对软件的需要将无穷无尽。到那时,他们这些设计软件的天才,前途将不可限量。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曾想自己制造电脑。艾伦对电脑的硬件感兴趣,而盖茨对电脑的软件颇有研究,他认为软件才是电脑的生命。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艾伦最终认识到他们的优势是电脑的灵魂——软件。然而,当时的电脑非常稀少,只有少数政府部门、学校、大企业及个别私人拥有。这等于没有“肉体”,而有“灵魂”。因此,盖茨和艾伦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20世纪70年代初,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电脑距普通百姓非常遥远。

1971年,“电脑解放”的伟大革命在美国开始了。这年,英特尔公司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微型信息处理器。这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开创了电脑发展史的新纪元。

1974年,新墨西哥州的一个电脑迷——罗伯茨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盖茨和艾伦都觉得机会就在眼前,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他们给罗伯茨打电话,自称是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代表,说他们研读了《大众电子学》杂志上那篇介绍阿尔塔家用电脑的文章,还说他们正好开发了一种BASIC语言,只要稍微改动,就可以用到阿尔塔8080上,询问罗伯茨对此是否有兴趣。罗伯茨从声音上听出了是两个孩子。他冷冰冰地告诉他们,至少有50个人对他说过相同的话,而他只想看结果,谁最先向他提供成熟的语言,他就跟谁做生意。

盖茨和艾伦都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他们不想等待,让机会溜走。于是立即给罗伯茨写了一封信,说他们已研制成了一种可以在所有8080微处理器上使用的BASIC语言翻译器,他们愿意通过罗伯茨的公司,出售拷有这个软件的磁带或磁盘,每套仅收0.5美元。罗伯茨看见信,才改变了主意,认为这两个孩子说的可能是真的,于是他按信封上的电话号码给他们去了一个电话。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心里很清楚,关键是赶快拿出东西来,说得再多也没用,说不定还有别的人在做一样的工作,他们必须抢在前面。一连8个星期,比尔·盖茨没有去上课,也没工夫再去玩牌。他和保罗·艾伦夜以继日地待在机房。照说,要为阿尔塔8080电脑编程序,首先应当有一台这样的机器。可是迄今为止,他们还只是在《大众电子学》的封面上见过一台这种机器的空壳子。好在他们已经十分熟悉PDP-10型电脑,在PDP-10型电脑上可模拟阿尔塔的微处理器,而PDP-10型电脑在哈佛大学是不难找到的。

此前,保罗·艾伦已读过关于8080芯片和阿尔塔电脑的各种文章,他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PDP-10型电脑上作出了阿尔塔处理器的模拟器,比尔·盖茨则为该机的BASIC语言编制了设计要领。

他们两个在机房中废寝忘食,埋头苦干,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当盖茨力不能支的时候,就躺在工作台后打个盹。一醒过来,又接着干。与此同时,他们曾多次与罗伯茨交涉,希望多得到一些在《大众电子学》上见不到的有关阿尔塔电脑的资料。罗伯茨问他们何时能去阿尔伯克基演示他们的BASIC语言。最初,盖茨说只需3~4个星期。他的确只用3周时间就编完了程序,但接下来,却耗费了4周时间对其进行修改,直至满意。盖茨事后说,在他写的所有程序中,他最骄傲就的是在哈佛苦干8周而完成的这个BASIC程序。他说:“这是我写得最棒的一个。”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了微软公司。这一年,盖茨和艾伦的年龄分别是20岁和22岁。按照盖茨和艾伦当时的决定,公司的权益按个人投入的劳动分配:盖茨为60%,艾伦为40%。一开始,他们合住在“汽车旅馆”中的一间小屋里,后来,他们搬进了市区一个价格低廉的公寓。微软公司成立后,他们就同罗伯茨的微型仪器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合同,把销售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授予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

从此,他们的一生开始了巨变。而今天,微软已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生产商。

人生羊皮卷 Ren sheng yang pi juan

青少年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往往会犹豫不决,生怕白费力气,结果,机会就在迟疑和等待中白白错过了。而比尔·盖茨则有一种魄力,那就是他在做任何事时,敢于冒险,认准了就毫不犹豫地去干,用行动和勇气来证明一切。这种风格无论是在他创业之初还是在后来,都为他争取来了更多的机会,这无疑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