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动·感谢·感恩:李嘉诚
17549900000006

第6章 普通高中

攀 枝 花 市

——资助案例一

文开丽,女,攀枝花市渔门中学高二(1)班学生,她是一位乐观但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但是自从就读高中以来,她总是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因为仅仅就是那不多的生活费对她的家庭也是沉重的负担,她几乎就要面临失学。她家住农村,家里有五口人。她的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体弱多病,常年都需要吃药;爸爸也一身都是病,有时病得全家人都为他担忧,病得让她撕心裂肺的痛;妈妈从未读过书,但是她勤劳朴实,老实、本分;还有一个正在读五年级的妹妹。收入来源主要是养蚕、喂猪、种庄稼,可这微薄的收入不稳定。全家生活非常朴素,衣服大多是邻居送的,李嘉诚特别助学金对这样的家庭是极大的帮助。她利用它来买学习资料,更好地学习,拿它作生活费,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同时,这笔助学金让她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她不再会因为生活困难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她说,希望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帮助像自己一样家里贫困的同学,帮助那些因贫困而没有机会完成学业的同学。这笔助学金不仅对她有帮助,对她的同学以及全校的学生也有了极大的影响,激发了同学们,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学习动力。

——资助案例二

李先菊,一位纯朴、善良、贫困的农村女孩。渔门中学高二(2)班学生。她住在大山的深处,靠父母打鱼赚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家庭,家里三个孩子上学,学费成为家里的难题。她努力过,但更多的时候总感觉到无助,她真的希望能获得好心人的帮助。她现在正接受李嘉诚基金会的帮助,她说,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学习来回报那些关心她的人。1000元钱对于她这个家庭来说,是父母劳累半年的工钱,可以让她不用去面对难以下咽的咸菜,不用背着别人捧着半个馒头啃,不用为了省电而点昏黄的蜡烛。这就是“穷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秘密,她有她的自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属于自己的果实。和她一样,每一个大山来的孩子都很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了那座封闭他们心灵大门的大山,而这其中,缺不了那些在幕后默默伸出双手的人们,他们就像一对对隐形的翅膀,让那些许许多多的追梦人飞向了天空,圆了自己的梦想。

——资助案例三

雷瑶,盐边县国胜乡上田坝村山边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女孩,就读于盐边中学高二(3)班,家里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父母的收入不稳定,家庭月收入1000多元,在新县城租房带姐弟俩读书,除了支付较高的房租外,还要负担姐弟俩的学费和日常开销,生活十分困难,而且她父亲的手有残疾,身体不好,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母亲的身上。贫困的家庭曾一度让雷瑶有放弃学习、出去打工的念头,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她坚持学习,非常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9 年春季学期,她递交申请,获得了李嘉诚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李嘉诚基金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给她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莫大的动力。以前她因为家庭的状况不能完全的静下心来学习,总是为自己难过,为父母担心。现在得到了李嘉诚基金的帮助,雷瑶没有了后顾之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生活费也比较宽裕了,她的学习状态很好,她说:“李嘉诚基金会真的帮助了我太多,使我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希望,它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让我感到了人间的温暖,让我坚定了读书的信念。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地努力争取做一个更加合格的中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资助案例四

蹇朝明是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现在就读于盐边中学高二(1)班,家中父母两人务农,却要照顾两位患病的老人。攀枝花“8·30”地震后,家中的房子成了危房,父母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2009 年春季家里要修房子,国家尽管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家里还是缺乏劳动力,还要供正在上高中的他,家里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曾有一段时间,他请假回家,这位优秀的高中生面临辍学。

贫困的家庭曾一度让他有放弃高中学习的念头,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他再次回到学校,面对暂时的困难,学校老师、同学伸出援助之手,他坚持学习,取得了盐边县中学高2011级理科第一名。2009年春季学期,他递交申请,获得了李嘉诚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李嘉诚基金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给他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以前他因为家庭的困难状况不能完全的静下心来学习,现在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生活费也比较宽裕了,他的学习状态很好。他开学时给父母说:“我现在不能帮助你们修房子,但是有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有好心人的关心,有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帮助,我的生活费家里就不要担心了。我会用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人。好心人的资助让我感到了人性的温暖。让我又有了信心,坚定了我读书的信念。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地争取做一个更加合格的中学生。”

德 阳 市

——资助案例一

李旭东,男,15 岁,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部九年级学生,家住什邡市马井镇泉固村五组,家中4人,除母亲外,父亲、弟弟和他3人都是聋哑人。父亲在三年前查出身体有病,不能做重体力活,因此他家很困难。

得到李嘉诚特别助学金的救助,他一家都非常感动,感谢为他们献出爱心的人们,有了特别助学金他也可以安心地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了。

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好,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在家里也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性格也较开朗、活泼,老师和同学都喜欢。

——资助案例二

爱心,传递着生命的热度,奏响了信念的乐章,李嘉诚特别助学金的支持化作动力帮助聋孩子张恒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中执著前行。

今年10岁的张恒,眉清目秀、活泼可爱,家住德阳市旌阳区,2008年9月从普通学校转入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张恒双耳残疾,家庭经济条件差,买不起效果更好的助听器,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环境,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初入学时爱发脾气、不合群等。就读的一年半里,他在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爱下,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进步十分明显。首先,改掉了任性小气这个最大的毛病,当遇到困难或受到批评以后,不再哭闹,而是学会与老师交流。每次跟着老师到公园、商场参观体验时,总是显得懂事而有礼貌。变得勤快懂事。其次,在家里,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同伴和睦相处,对家里的妹妹更是呵护谦让,有好吃好玩的东西,先想到留给妹妹;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他还学会感恩分享,真诚地帮助比自己困难弱小的同学,主动督促5岁的杨健博做好寝室内务,把文具借给同桌。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强。他担任班长,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操场上组织本班同学锻炼身体、打扫卫生,连续十周争得流动红旗。他兴趣广泛,爱好电脑、手工,在轮滑运动中速度快捷,在冬季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上他表演舞蹈、朗诵儿歌,“残而有为,自强不息”是志愿者、上级领导与各界来宾对他的赞赏。不幸的命运让张恒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而备受关爱的经历又让他感受到幸福和希望。

绵 阳 市

——资助案例一

谭观凤,今年11岁,是一个来自北川的盲孩子。因为家里贫困,父母年纪已经50多岁,2009 年 9 月才在一位好心人的资助下来到绵阳市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上小学一年级。来到学校,学校老师和领导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她很多的帮助,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灾区的特别助学金又惠及到绵阳市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推荐她受每月100元的资助。让她在学校的学习得到了一份有力的经济保障,让她看到希望。钱虽不多,但却可解她的燃眉之急,就像是在冰天雪地中为她送来温暖的炭火,再一次真心地感谢李嘉诚基金会的领导对她们的关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她们的帮助,感谢校领导对她们的鼓励。当她摔倒时,她就会想起大家的关心与期望,坚持站起来。她真心地感谢大家对她们的关心和帮助,虽然她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碍,但她坚信风雪压不倒青松,有李嘉诚基金会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校领导的帮助,再加上她自己的努力,困难一定能够被克服,困苦、磨难不会打败她们,只会让她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自食其力,做一个残而有用的人,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资助案例二

白兴田,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患有先天眼疾,低视力,他几乎看不见4米以外的任何东西,满头白发。一岁时遭亲生父母遗弃路边,被双目失明的盲人母子收留,跟着这家姓白人家,取名白兴田。一家三口就靠每月的低保和当时已经78岁的奶奶下地劳动艰难的生活着。蹒跚学步的他就要帮着奶奶做事情,到自家地里和奶奶种粮食,还要给爸爸当眼睛。8岁那年,85岁的奶奶也因不堪重负离开了人世,第二年,瞎眼的爸爸想帮在田里干活的孩子准备点吃的,就摸着去生火,升起的大火无情的把父子俩栖身的一间老房子烧得一干二净,政府为他们重新修了一间小房子,让这个家庭得以继续存在,避免了在后山岩洞度日。小小年纪的他,每天除了给爸爸准备食物,就是下到齐腰深的田水里干活。他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来没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平时就只能吃玉米粥度日,由于营养的严重匮乏,爸爸和他都瘦弱不堪。至于上学读书,那是他从没有奢求过的事情。村里的老师看了不忍心,就帮他找了别的孩子丢了的作业本和一些旧书,让他有时间就去学校听听课。2005年10月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来到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读书。他在第一次考试时,拿着试卷红着眼睛告诉班主任老师,他从来就没有考过试,今天比他上学那天更让他感到高兴。在这一刻,成绩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苦难和善良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当学校得知李嘉诚基金资助特殊儿童后,把他列为资助对象。当第一笔资助款发放到他手中时,他饱含热泪,一直说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年仅13岁的他之所以感动我们,并不是他所经历的超常磨难,而是面对苦难时,折射出的生命光彩。

广 元 市

——资助案例一

梁国翠是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三年级学生,今年11岁,家住地震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的一个小村庄。她自幼耳聋,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高度弱视,母亲为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导致整个家庭极度贫困,地震令她家唯一的几间土瓦房垮塌了,这从天而降的灾难犹如晴天霹雳,她在顷刻间无家可归,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学校在震后很快便组织学生放假,她回到家以后,看着瓦砾中自己手工制作的玩具,看着昔日的家园顿时变成一片废墟,自己听不到家人的呼喊,亲人的哭泣,对于一个聋孩子来说,她只能看、只能想。

“李嘉诚基金会要捐助四川地震灾区的贫困儿童了”,这个消息让她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就递交了一份本人申请,在当地村委会签字盖章以后迅速地送到了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审以后把材料送到了利州区教育局教育基金会,学校核实备案以后将1000 元助学金交到了她的手里,她父亲双手握着这份沉甸甸的助学金,早已泣不成声。她再次回到了学校,在开学第一天的班队会上,她用简短的手语告诉全班的同学和老师,“没有李嘉诚基金,我现在还在我和爸爸修房子呢!爸爸告诉我有爱心的人给了我再次回到学校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这个社会关爱我的人,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谢谢你们”。在她接受李嘉诚基金后的日子里,无时无刻地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功课进步了许多,还被评为学校的“感恩之星”。

——资助案例二

刘上扬,家住广元市旺苍县国华镇春风村5组,现就读于旺苍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二年级,全家7口人,家庭月收入仅490元,人均月收入70元,父母都在务农,处于旺苍县最偏僻的北部山区,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一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通过李嘉诚特别助学金活动的开展,获得了1000元的特别助学金,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给刘上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购置了一些过冬的衣物,添置了一些生活必用品和学习用具。现在刘上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提高很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对于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资助案例三

曾超,家住旺苍县化龙乡六组,现就读于旺苍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二年级,家中一共三口人,家庭的月总收入300元,人均收入100元,父母都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一直在家务农,导致家庭日常生活的维持都非常困难,更不说送曾超入学了。在学校开展李嘉诚特别助学金活动中,他也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在及时领取了1000元的助学基金后,缓解了家中的经济紧张的困难,购买了学习必需的用品,更能安安心心地在校学习了,还购置了一些过冬御寒的衣物,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遂 宁 市

——资助案例一

范帅,青岗中学高2010级5班学生,家境贫寒,成绩优异,在校表现一直兢兢业业,但该生自去年父亲在外基本无收入,家庭负担增加,一直以来就不能完全投入学习,整天为家庭、为学费发愁,加之本班是成都七中远程教育班级,开支比普通班更大,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但心事一直就重,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幸运的是,李嘉诚助学基金向这样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范帅现在也开心了,学习更加努力了,并且希望考上复旦大学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资助。

——资助案例二

罗磊,青岗中学高2010级5班学生,来自本县非常偏僻的里仁乡,家庭负担大,收入少,体弱多病,在学习上,缴学费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大事,罗磊甚至为了攒足学费,被迫放弃了部分学习时间在家务农。感谢李嘉诚基金为他送上一份关心,现在罗磊经济压力小了,学习也更勤奋、专心了,而且还主动为班上的“绿色银行”出工出力,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作贡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没有这个助学金,我恐怕连高考都参加不了。”是的,一笔钱放在孩子们这里也许改变的就是一片天地、一份爱心,一定会创造奇迹。

——资助案例三

冯英,10 岁,现就读于射洪县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世世代代都是农村人。这个如白雪公主可爱的女孩子,生下来就是个耳不能听,嘴不能说的聋儿!当大人们还没有从迷惘和伤痛中恢复过来,头顶上出现了一个鸭蛋大的血包!医生说,这是血瘤,要开刀住院,而且不能保证能医治好。开刀住院,这对于她家来说,是一笔多么庞大的开支啊!家里哪里能找来那么多钱来帮助小冯英住院治疗?到底是医疗还是放弃呢?对她的耳聋本来就憋屈了好久的爸妈为这事儿吵架,爸爸一狠心离开家,跑到400里外的大城市里漂泊去了,妈妈又急又气,也病倒了。驼着背的外公,看这个聋儿可怜,就把她带到乡村郎中那里,给她抓了点中药来熬,竟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头上的包块渐渐地变小,但仍然很痛。渐渐长大后,外公把她送到特殊学校。进入学校的她,求知欲特别强烈,看见学校老师们轮流值班名单贴在食堂门口,她向老师们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请教,很快就认识了全校老师的名字,还慢慢地学会了书写老师的名字。熟悉了老师的名字以后,她不知道又从哪里学会了写全家人的名字,逗得外公沧桑的脸上开满了幸福的花。

不幸又一次降临在她的身上。一年级下期开学的时候,她没能按时报到。她伤心地告诉村里的小伙伴,她不能读书了。学校了解了这个情况,告诉她,李嘉诚基金会将资助她继续读书。她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她努力地读书学习,小小的她,书写很好,字体漂亮。她学习好,她也懂得帮助别人,当班里同学背课文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就像个小老师一样,督促他背书,帮助他记忆。当同学的学习用具忘记带来的时候,她也大方地把自己的笔、本子借给人家。她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在家里,她会帮着大人烧火做饭,摘棉花,挖红薯。在学校里,她爱集体,爱劳动。每次遇到她值日那天,很早地,她就兴致勃勃地扫教室,擦桌子,擦黑板,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遇到别人值日的时候,她也会帮着别人做事。有一次,工人给教室里换了两块新玻璃,新玻璃是脏的,上面有很多灰尘,她赶紧搭个椅子,爬到椅子上去,踮起脚,仔细地把玻璃擦干净。她懂得关心人。学校里老师奖励给她的糖果,她舍不得吃,留下了给她年迈而疼爱她的外公吃。学校里,如果她看见老师值班累了,很疲惫地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她会悄悄地走到老师的背后,轻轻地给老师捶背。冯英告诉老师,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关心资助她的好心人。

——资助案例四

谢欢,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高三8班学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黄泥巴房子给了她朴实的性情,也给了她自卑的性格,她有个小五岁的妹妹,姐妹俩从小就懂事,成绩也很好,她爸爸为了姐妹俩有出息,就搬到了县城住,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既当卧室,也当厨房,她总开玩笑说像玩过家家一样,城里生活不比农村,买根葱也要钱,她爸不得不外出打工,本来就有胃病和肺炎,在外更是饥饱无常,无人照顾,她母亲有贫血病和风湿病,在玻璃厂上班。

她很懂事,每周末,她会带着妹妹到厂里捡垃圾瓶,拿着磁铁在乡间小路上找废铁,每周只能捡个几元钱,可她很高兴,暑假她会去餐馆洗碗,或是广场倒茶,她希望她可以为家里做点什么,这样的日子使她很坚强,很从容,她说,生活从来没有该不该的苦难,只有能不能承受的勇气,可是生活并不同情她,在外打工的爸爸患视网膜脱落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激光手术,就会失明,那一刻,她妈哭了,她妹哭了,可她却没有,她握着妈妈的手,你尽管去照顾爸爸,家里有我呢?这不像一个中学生说出的话,可她说了,也做了,她带妹妹过了一个月,那一个月,她从未哭泣,她说她想到了洪战辉,生活压不倒她,她一样可以很坚强,但昂贵的手术费使她有放弃学习的念头,现在的情况,哪能供两个上学呢,作为姐姐,她想把机会留给妹妹,可是,她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她放弃了不了啊!她在那一段时间沉沦了。

幸好生活终于看到了这个女孩的不幸与坚强,学校的李嘉诚奖学金给了她拾起读书的机会,她又重新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不仅因为可以继续梦想的征程,也因为爸爸手术成功了。她感谢生活,感恩社会,是社会的帮助使她梦想之路越来越坚实,是社会的关怀使她重新认识到生活充满希望,是社会的爱,让她充满感动与感悟,充满幸运和幸福,现在的她爱笑了,她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向别人请教问题也帮别人解决问题,她从墙角的小野花成长为太阳下自信昂扬的向日葵,她说大家的关怀就是那轮太阳,给了她成长的阳光,她也要成为一轮小太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公益捐款她都很积极,虽然钱不多,可她相信,自己薄弱的力量可能会温暖世界另一个角落的另一朵野菊,她要将爱传递下去,她要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她说感恩不是说说就行的,关键是不能失去希望,生活充满爱,只要你心怀感恩,积极向上,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资助案例五

在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高三14班,你会看到这样一个女孩:她衣着干净朴实,每天都微笑着;她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同学老师都很喜欢她。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她十分普通,但就是这样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普通的女孩,身上却有着不普通的事,让所有的人都会为之动容、沉默和心酸。

这个女生名叫王小琼,来自一个偏僻的小村镇。在王小琼仍还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时,命运的不幸第一次降临到了她的身上。王小琼的爸爸因为生病去世,丢下了小琼和妈妈。在这个本应被爸爸抱着搂着宠着的年龄,年幼的王小琼却不得不过早地承受亲人的生离死别,可是王小琼却并没有因为爸爸的离开而自暴自弃,反而更暗自下定决心努力读书,一定要给妈妈一个幸福的生活。

可是妈妈却不能等到王小琼长大回报她的养育之恩,在生病两年之后,妈妈也丢下了王小琼一个人去世了。王小琼清楚地记得那是2008年8月12日,至亲的再次死别,令王小琼悲痛得哭不出泪来。继父也因身体健康问题不得不在家休养,因此家里没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可是命运的不幸带给王小琼的除了悲痛之外,不是绝望,而是更加的坚韧和顽强,王小琼始终面带微笑,迎接挫折,也从未丢下学业。她说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不幸的命运。通过贷款、邻居的帮助以及李嘉诚奖学金的救助,王小琼终于能够留在她热爱的校园里继续学习,李嘉诚奖学金带给她的,除了生活上的救助,还有精神上的安慰。王小琼对于命运的不幸,不再低沉,而是迎面而上,奋力拼搏,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微笑坦然。她通过更加热情地帮助同学,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劳动,以及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向命运证明自己的决心:我决不会轻易放弃!王小琼更是连续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她那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激励着所有的学子。

——资助案例六

刘小凤,射洪县职中普高部10高9班学生,曾经不常笑的他渐渐舒展了笑脸,曾经自卑自闭的他现在与同学们畅言,曾经孤身一人的他拥有了自己的知己朋友。是什么让他从自卑自闭的阴影中走出来?是李嘉诚的助学金。

他家境贫寒,从小便在别人瞧不起的眼光下长大,从小便不愿交朋友,虽然在学习中非常刻苦但收效甚微,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他更烦恼了,于是便一味地责难自己并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但也没有什么收获,而且他每天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考虑家中的困难和假期的打工计划,并以此来做生活和学习费用,所以他很少有休息和调整的时间。但自从有了李嘉诚助学金,他明显感觉到肩上担子轻了许多,花费在学习中的精力便更多了,与同学们交流的时间也多了,上课的精力也集中了,也能积极地回答老师提的问题。这学期,他整个人明显精神多了,笑容也多了很多,课外活动也时常看到他欢快的身影,更可喜的是这次考试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进入了班上的前10名,精神面貌更好了,人际关系更广了。这都是归功于李嘉诚先生的援助之手,如果没有他的资助就不会有如今的他,如果没有他的资助也许就少了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

感谢李嘉诚助学金,带给他人生一个大的转折!

——资助案例六

魏丽容,射洪县职中普高部2011级高一班学生,家住广兴镇二村四社。父亲是木匠,平时在县城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姐妹两人,还有一个年近八十的爷爷。家庭本就很贫困。某年六月,她姐因双脚水肿,在县内医治无效后转华西医院,确诊为极重度贫血而且肾功能受到伤害。她在想,是否还应该继续读书,还是应该选择放弃学习,出去打工。以她这个高中未毕业的学历,从未经历的小女生来说,走到哪里可以挣到为姐姐治病的高昂的医药费呢?爸爸一直告诉她:加紧学习,给我读出个大学来,好给你姐姐看病。她一直对自己说:“我不能放弃,我不要放弃。”但是,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使她在努力和放弃之间徘徊挣扎,学习静不下心,生活节衣缩食,成绩步步下滑。老师和同学虽然尽力关心帮助,但效果不明显。直到学校“李嘉诚助学金”的发放给了她们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使她知道了世上有许多人会帮助她,帮助她姐姐,帮助她们这样的困难家庭。她想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考入医科大学,学好自己的专业,学得一身本事,去拯救我姐姐的生命,去帮助像姐姐一样受到病痛折磨的人,我一定要用我的努力和成绩来回报关心、帮助我的人。

从此,她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信心,学习上不断进步,开学以来,成绩直线上升,从期初的十多位上升到期末的前4位,工作上更加主动热情,先后担任班级的语文科代表、英语科代表、团支书等。关心帮助其他同学不断进步,在生活和学习、纪律、劳动各方面争做楷模,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她的带动下,全班的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进步。

——资助案例七

黄丽,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学生,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外出务工,收入有限且不稳定,母亲常年在家务农并照顾一家老小,爷爷奶奶年逾九旬,身体虚弱,常年生病,需要人经常服侍,姐姐正在上大学,所需的学习费用逐渐增多了,加剧了家庭的负担。贫困的家庭也常常让她不能集中精力,情绪波动大。在困难之际,李嘉诚教育基金会特别助学金启动了。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她获得了李嘉诚教育基金的资助。虽然在大众眼中看来不多的1000元,但对于她家里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现在她可以投入多的心思在学习上了。在第三学月考试中,她的分数就提高了25分。不仅在学习上进步了,在生活中人也变得开朗了。这也极大地鼓励了她,她决定更加努力,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给予她帮助的人。

感谢李嘉诚基金会的援助,这份援助激励了这个女孩的求学梦想,给予更多的信心去筑建未来。感谢李嘉诚教育基金会,让这个女孩感受到社会原来是这般的美好,激起了她对这个社会的热爱。这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

乐 山 市

——资助案例一

刘兴田,夹江中学分校2010级3班学生,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生活就靠几亩薄田和父亲在外打零工来维持,奶奶已上了年纪,而且身患重病,长年卧病在床,几年前,父亲又因一次工伤导致右腿伤残,不能再从事较重的农活,所有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汶川大地震使得他家几乎断绝了一切经济来源。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灾难发生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大家,社会爱心人士没有忘记贫困受灾学生。当他接过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1000元助学金时,他非常激动,这不但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同时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他要用行动来报答社会,要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班长,受助后的他更以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起到了表率作用。他积极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主动地处理班级各项事务,热心为同学们做好服务。班上一位同学不幸发生车祸,他主动和班主任一起去看望,并带头向该同学捐款。通过此类工作的开展,使班集体氛围更为团结、友爱,使班集体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提高。生活上,他节俭自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始终保持着一个贫困生应有的本质。在学习上,受助后的他更刻苦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一诊测试更是取得了全年级理科班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还在班上成立学习小组,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使他个人在同学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资助案例二

周杰,来自贫困山区的一个女孩。她虽然家境不怎么好,但她是一个活泼开朗且勤奋好学的女孩。家中原有四个人,因调皮下河游泳,姐姐被淹死,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抚养她真的很不容易。她们家住在大山坡上而且爸爸妈妈文化水平低无法外出打工,所以她们家一年的收入就靠种粮食来获得。有很多次她想结束学业外出打工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就在当她为这件事犹豫不决的时候,她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帮助。这让她知道了社会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在为她加油打气。她觉得不该就这样轻言放弃自己的理想,要想替父母解忧就必须好好学习出人头地,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获得资助后,她一方面对李嘉诚基金会万分感激,是基金会让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她抛开一切杂念把全部的心思放到学习上,不懈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她都表现出比以前多一份的耐心去帮助别人。在平时空闲的时候也会主动找别人聊天,关心一下同学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若有,她会很热心地帮忙,虽然她没有零花钱,但每次学校组织为有困难的人捐款的时候或在街上看到那些伤残老人在路边乞讨的时候,她总会主动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下来准备买书的一部分钱拿出来给他们。不仅她在不断地传递这份爱,她更感染了身边的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

南 充 市

——资助案例一

王小青,南部县大桥中学高2012级4班学生,出生于一个极其平凡的贫困多子女家庭,所有的经济来源都只能依靠在外打工的父亲。父亲在一家皮鞋厂工作,工作既辛苦又廉价。每天很早就得上早班,晚上很晚才能下班,加班特别多,而工资报酬却非常低,为了给孩子节省哪怕一分钱,她父亲舍不得租住条件更好的住房。母亲是一个很能干但却极为辛苦的农村妇女,她有着严重的风湿病,关节时常疼痛,即便如此,她还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到家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小工挣钱。三个孩子特别争气,姐姐考取大学,她在高中的成绩也特别好。当老师把贫困生补助的指标交给她的时候,她非常兴奋,她觉得这样一来,又能为家里节约一点钱,让家人能少流一点汗。虽然这些钱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家庭境况,但这是社会对她的无尽关爱,心中的温暖远比补助本身更让她觉得欣喜。自从享受到资助后,她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也常说:“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这样从良心上也不能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她一再表示,自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业,做一名遵守班纪校规的优秀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每一天。

——资助案例二

她叫幸代英,家住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莲池村一社,现就读于大桥中学高2011级3班,父母离异,丢下了她和弟弟,全靠年迈的爷爷婆婆抚养,一家老小生活更加困难,以至于最基本的米、面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学费及日常生活费用,但她很有志气,生活乐观,她一面靠拣拾东西作为生活补贴,一面靠学校领导给予的困难补助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前两名。幸运之神从天而降,李嘉诚助学金给予她的救助如雪中送炭,自从接受资助后,她学习更积极了。在一次学生会的发言中她说道:“你的资助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你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不是被世人遗忘的孤儿而是幸运的天使。我们会牢记恩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资助案例三

何立太,东坝中学高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他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乐于助人,身为班长、“三好学生”,是同学的好榜样。如此优秀、阳光的他,曾经在辍学边缘几经徘徊。他家在闭塞的山沟里,几间破草屋是他们一家五口的港湾,爷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爸爸因车祸瘫痪在家。昂贵的药物以及他的学习等方面的费用压得他妈妈抬不起头来,刚满十岁的妹妹放下了书包,回到家中,当起了劳力。看到妹妹背起背箩上山的时候,他恨不得抽自己耳光。他恨自己,成了家里的负担,无能为力。一次又一次,抽屉里那一份休学申请书拿出来一次又一次。但是他不甘心,他不想放弃读书啊!听到了爷爷病重的消息,他毅然的拿出了休学申请书。正是这个时候,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及时赶到了。当他拿到李嘉诚特别助学金的那一刻,脸上溢出了夏日般的笑容。从那以后,他不再害怕,也不再压抑。他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辛苦的妈妈、妹妹和所有爱他、对他好的人。他变得更加努力,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学习,人也变得很开朗,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的参与群体活动。每次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用尽全力去帮别人。他对人说:“被爱,被关怀,是一种幸福,我们应该用自己最好的一切来回报他们,并且去爱别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有了成果。期末考试他进入了班级前几名,成了年级前十名中的佼佼者,成了全校学生们的楷模。

——资助案例四

曾婷,南部县伏虎中学高2011级2班学生,在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资助下,她的学习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改善,她本人也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开朗。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便携带一家四口来伏虎场做小生意。父亲经营小五金、日杂,母亲经营寿衣、花圈等丧葬品,哥哥在伏虎中学读高三,家庭收入菲薄,“5·12”大地震时,他们家租赁的房屋震垮了,砖块和水泥板落下来砸烂了她家的小五金和日杂商品,价值两万余元的货物瞬间变成了废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家生活没了着落,只得流落街头,以塑料棚为家,兄妹俩几乎要辍学,一家人的生活和心情同时降到了冰点。经过考核,曾婷成为特别助学金的受助者。受助后,她深切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加之当地政府对她家的适当补贴,一家人心情渐渐好转。经历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对生活、学习、感恩有了更深的体验,学习更加努力了,性格更加开朗了,生活更乐观了。她时常对身边的同学说,是党、是社会好心人救了她家,救了她的前程,她要拼命学习,将来回报更多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周围的同学听了她的铮铮誓言,更见证了她家的遭遇,都充分认识到了祖国是一个同舟共济的温暖的大家庭,表示要向曾婷学习,做一个热心的青年人去建设国家。

雅 安 市

——资助案例一

杨玉波,四川省天全中学学生,来自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农村,家里并不富裕,仅靠不足一亩的地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知道只有念书才能让女儿改变命运,无论家里怎样困难,无论他们怎样辛苦,都从未放弃过供女儿念书的信念。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农活,日夜操劳。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原本身强体壮的父亲倒下了,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望着双手起茧的母亲,望着白发苍苍的父亲,她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争气!

如今,她如愿的考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她知道她为何而来,她知道自己的目标,在这里她将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会忘记,是李嘉诚基金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向她伸出了援手,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希望。她知道,因为有李嘉诚基金会,才有今天的她。李嘉诚基金会不仅给予这些贫困学生物质上的支持,更给予他们勇气!

——资助案例二

叶建东是天全中学高二(1)班学生,他出生在鱼泉乡干河村二组一个极为贫困的农村家庭,这次得到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圆了他的高中梦。为了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更新,他一直把“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造就了他良好的社会公德,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习惯,连年操行评定为优。他衣着朴素,脸上常常挂着灿烂的微笑,对学习、生活、人生充满自信,深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他追求纯真、无私无邪、严于律己、言行俱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叶建东常常涉猎一些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或书籍。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不慎掉了150元钱,那可是这位贫寒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后来班主任追查无果,叶建东就动员大家1元、2元的凑,而他本人硬是从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100元,终于凑足了150元,给予了这位贫寒学生。他学习主动刻苦,养成了非常好学的习惯,做到超前预习课文,找出疑点难点,然后请教老师;星期一至星期五凌晨6点半左右,大家准能在校园一角看到叶建东或背语文,或背英语;晚自习当老师不讲课时,他总是反复温习白天所学各科知识。由此,每次的各科考试——或小考或大考总是名列前茅。他还是一位热心学校公共事业及乐于奉献的学生。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以及班上开展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他总是踊跃参与。他主动帮助后进生,班上的其中两名后进生在他长期的付出和帮助下,成绩大幅度提高。他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身为一名班干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他带领队员们到多个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如:宣传“十不准”规范、打扫楼道、慰问军属、义务擦车等。他还和同学们倡议,为家境贫寒的高国腾捐款,使他在逆境中奋起,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资助案例三

柯贤丽出生在天全县老场乡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封闭落后的生长环境让她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在重男轻女依然大行其是的山区农村,她直到现在也只能叫自己的父母为伯伯、阿姨,看着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伴随她成长的除了缺少关爱,更多的是贫困的家庭环境的困扰,父亲日久积生的疾病折磨的是全家人,每一次从父亲强忍着病痛的手中接过很少的钱时,她都会感到无比的沉重,在学校她每天只有几元钱的生活费,有时为了节省,她甚至节食。在同龄人中的她身型明显矮小许多。高二假期中,在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后,她走上了成都打工的道路。辍学是她心里无数次的挣扎,那段时间是她十几年中流泪最多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度过了怎样的一段寂寞无助的打工生涯。

班主任的电话让她重新坐在了教室里。那是学校2008年的李嘉诚助学金下来了,她可以领取1000元的助学款。老师给她的生活费,穿着别人赠送的衣服,同学们亲切的关怀,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忘不了搭车上学时父母的叮嘱,忘不了乡人们碰见她时对她的鼓励与支持,更忘不了同学、老师以及社会对她的关爱。她热心为班上服务,黑板报、座次表都参与制作。她的努力深刻地影响着周围的其他同学。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她来说,每一张奖状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所以她将小学到高中的奖状都保存得很好,特别是小学的那几张奖状,经历了一次搬家,从墙上扯下来,已经破旧、脏乱不堪,可是她依然将它们保存了下来。

在学习、生活上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她总会对自己说加油,微笑着克服一切困难。人生拼搏的道路上有了社会的支持与关爱她不再感到孤独与无助。

——资助案例四

卢宇娇,雅安二中高2010级7班的学生,家住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9组,是典型的农村家庭。家中现有4口人,除父母外还有一名年幼的弟弟。父母均以务农为生,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位上进的女孩丧失生活的信心,在2007~2008学年的上期期末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居于全班第五名,并荣获雨城区教育局评选的“区级优秀学生干部”。

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不期而至,给地处邛崃山脉的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中里镇毗邻的碧峰峡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卢宇娇家的房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这个原本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得知被李嘉诚助学基金资助的消息后,这位因家庭不宽裕而面露忧郁的同学的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她重新恢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更加努力地学习了,也更加热心地为同学服务了。在2007~2008学年下期及2008~2009学年的考试中,均取得了年级理科前三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市区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08年3月,她被邀请回到碧峰峡中心校为初2009级毕业班的同学介绍迎考的经验,在师弟师妹们中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卢宇娇正在备战2010年高考,积极朝着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而扬帆起航。

——资助案例五

王婷,是雅安市第二中学的一名高2010级7班的一名学生,家住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孔坪镇河坎村6组17号,家中共有四个人,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挣得,月收入不足1000元,且所住的地方交通不方便,每月还要支付各种费用;刚毕业的姐姐所挣的钱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甚至有时还要靠家里支持;家里操持家务和负责农耕的母亲,也因多年的劳累而体弱多病,2009年还住进医院进行手术。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给雅安市雨城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影响到了王婷家的房屋结构,这给正在求学的王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王婷同学减免学杂费,针对王婷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并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王婷的困难。正在此时,李嘉诚助学基金带着浓浓的爱心向四川地震灾区走来,并决定资助重灾学校雅安市第二中学176名学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婷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学校经过考察,审核,同意并推荐了王婷为李嘉诚助学基金的资助候选人。因为社会的关爱和王婷本人的努力,在 2007~2008 学年度,王婷被评为“雨城区优秀学生干部”,2008~2009 学年度,被评为“雅安市三好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年级中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在班级工作中,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伙伴,她乐于助人,喜欢和同学一起探讨学科中的各种问题,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

巴 中 市

——资助案例一

侯艺萍,女,巴中中学高2010级4班学生,她的家境并不宽裕,自小父母离异,由母亲一人养育两姐弟,无固定职业,加之爷爷奶奶都患有癌症,每月仅靠微薄收入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支撑家庭开支。家里再怎么困难,自尊心强烈的她却从未在学校表露过。她学习一直不错,可是细心的老师通过几次考试观察到她成绩的起伏,偶尔见她一个人紧锁眉头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各科任老师都热心地与之进行过谈话,询问是否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是家里有事影响了学习。通过了解才得知确实是家庭的难处使她焦虑,无法安下心来学习。明悉情况后,老师积极地为她争取到了李嘉诚助学金,既是缓解其家庭压力,更是鼓励她好好学习。当双手接过助学金1000元时,她眼里有惊讶、有喜悦、有感恩、有思索,她立即想到了“藏羚跪乳,乌鸦反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的日子,她学习比之前更努力更勤奋。以前有疑问的地方总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如今她对于曾经所漏所缺认真查补,一颗心全部扑在学习上。家里长辈常常提醒她不要辜负了慈善家的关爱和学校的栽培,往日的阳光与笑容又回到她脸上,周围的同学受到她的鼓舞与激励都对学习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她自豪地讲:“现在的努力奋斗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将爱心传递下去。因为我知道被帮助有多大的动力,感恩的心让我向往着回报社会的温暖。”这正是慈善家、家长、学校与社会最想看到的吧。

——资助案例二

当云烟氤氲,天色黯然时,伴着锅碗瓢盆的敲击声,破旧的小屋里女孩的身影显得格外的揪心,理应在教室里接受知识洗礼的花季少女却以一个家庭主妇的身份担当起她能力以外的负荷。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向成绩优异的她没有怨言,无奈而超乎学理的镇定似乎透露出她已认命。李先生,是您用博爱的胸怀,惠及了无数贫困学子,让她重新踏上了圆梦的征程。及时的资助驱走了她心头的焦虑,给了她勇敢追求的动力,让她的梦想得以延续。她懂您的初衷,不仅仅是希望得到援助后能再续学习,而更希望他们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有所突破,带着这份笃定的感恩情怀,她冲刺在高三的征程中,她用一次次优异的成绩将那笔来之不易的学费化作了爱的效应。

那个女孩就是周姣,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高2010级1班学生,有了您的资助,她得以继续完成学业,也使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她身边的人。

——资助案例三

严娟,巴中市第三中学高2010级1班学生,父亲身患残疾,母亲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靠着学校的照顾才得以进入高中学习。无情的地震摧毁了她的家园,震塌了她的房屋,这无疑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灾难给她们全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给她们的心里带来了阴影。她不想读书了,她想回家帮助母亲,撑起这个家。因为残酷的现实让她不得不离开她喜爱的老师、喜爱的学校……李嘉诚基金在得知这件事后伸出了关爱之手,她因此重返校园,这个飘摇的家庭又重新站了起来,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她们的心田。“5·12”已远去,伤痛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恢复,但时光冲不走在那段黑暗里如同明灯一样的关爱之心,冲不走记忆中那给我们生活希望的人的脸庞。我们铭记你——李嘉诚基金会,是你让无数家庭重获希望,是你给我们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含义,你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温暖,地震能摧毁我们用水泥钢筋构建的家园,却摧毁不了世间用真爱筑起的长城。

——资助案例四

敖欢,就读于巴中五中高2011级3班,家住巴中市后河东方鑫村。父母离异,靠着父亲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养活着一家老小。她并没有让苦难吓倒,她仍旧努力学习着,也尽力为家庭分担苦难,如爷爷、奶奶也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仅仅靠父亲和爷爷、奶奶捡塑料瓶是不够的,他们的生活很苦,但充实着,家里孩子多,但可以相互照顾,这也替父亲分忧了不少。在学习上,她开始有一点偏科,数学和历史常常拖她的总分数,在李嘉诚助学金的帮助下,她买了几套资料书,第一次踏进了补课班的大门,所剩的助学金全部交到了父亲手中。很快,数学和历史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美术课程也上来了,自己也越来越自信,已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她变成了一个乐观向上、孝敬父母、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资助案例五

杨维,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高2011级二班学生,巴中市恩阳镇人。2003年一次意外的工伤,使她的父亲完全失去了劳动力,巨额的治疗费和医药费支出使她家变得一贫如洗。年幼的杨维把一切看在眼里,默默地忍受着清贫和孤独。在亲友的帮助下,在学校学杂费全免的情况下,她读完了初中,进入高中,杨维学习更加刻苦,成绩更好。但要购买教辅材料、文具,还要支付生活费和回家往来的路费,贫困的家庭还是难以承受。加之家里的经济状况没有一点好转,杨维想到了辍学打工。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学校又为她解决了生活费的不足部分和部分必需的零用钱。接受资助后,她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她没有想到自己家里的一点小困难,牵动了这么多热心人士。她决心永远怀着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报答恩情。

杨维同学所在的高2011级二班有13名同学享受此次的特别助学金,受助学生成绩普遍提高,同学们都自觉遵章守纪,努力学习,班风好了,班级综合考核名次提前了,原来贪玩的变得勤奋了,原来想稳居“中游”的同学也向前冲刺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资助案例六

张晓萍,就读于巴中市巴州区茶坝中学高2011级4班。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为人老实,靠打零工挣钱,但也仅能维持自己生计,其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家庭收入很少。一年前,张晓萍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但高中高昂的学费和学习资料等费用成了其家庭严重的负担。进入高中以来,张晓萍一直为自己的读书生活担忧,害怕随时可能降临的退学。在她得知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她看到了读书的希望,就立即向学校提出申请。受助后,她学习更主动了,更努力了,常常学习到深夜,在年级文科排名第一。她能积极主动学习,模范遵守班规校纪,时常帮助别人,能在全校学生面前起好带头作用。

——资助案例七

黄春香,就读于巴州七中高二五班,家住巴州区下八庙镇五村六社。她家中有疾病缠身瘫痪的爷爷,母亲也是一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父亲因多年劳苦,也身患疾病,但还是常年在外带病务工。她还有一个妹妹,因家中困难,刚上初中就被迫辍学在家务农。她本人也曾无钱缴纳学费而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5·12”地震把她家仅有的三间破茅屋震成了一片废墟,为了重建家园。黄春香又只好回家与她父亲重建家园,在政府的资助下,建了一个简单的住所。但黄春香半年的打工生涯让她深深地认识到了低文化的痛苦,决心重新跨进学校大门。学校减免了她入学的学费,用她自己打工的钱解决她九月份的生活费,就在她为十月份生活费而焦虑的时候,李嘉诚基金会的助学金分配到了学校,学校首先第一个报了黄春香的名。她领着李嘉诚的资助款,含着眼泪激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的关怀。”于是她就更认真地勤奋学习,本来她也是一个中等成绩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是全年级前五名,她的表现也非常好,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关心班集体。

——资助案例八

何欣华,巴中市巴州区恩阳登科学校高2011级一班学生,出生在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耕作于偏僻的农村土地,而且常年生病,四口之家艰难地生活着。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选了所收费偏低的恩阳登科中学就读,尽管如此,学费开销仍成了父母肩上最沉重的担子,兄弟俩都面临辍学。李嘉诚四川地震灾区助学基金的喜讯传来,兄弟俩圆了读书梦。他决心感恩立德,明礼修身。他不埋怨出身,也不自卑自己家庭,而是铭刻父母亲情,常念救助恩情,立足于“先成人,后成才”,随时用团员标准要求自己,由一般成绩跃居年级第一名,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评为优秀班干部。

——资助案例九

边城山区,贫穷、闭塞的代名词,一方山岭阻隔了信息繁荣的外界。但愈是贫穷、愈是落后,就越要求生存、谋发展。他们是寂寞山谷里的野百合,然而却不曾被遗忘,虽说“5·12”大地震无疑在他心头蒙上了一层寒霜,但李嘉诚的灾后重建基金却给予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力量。

钟欣晨,就读于巴中市恩阳中学高2011级6班。她像其他孩子一样,渴求知识的沐浴、文化的洗礼、艺术的熏陶。然而,她却担负她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因溺水身亡,家中尚有两位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有待赡养,全家靠着父亲在城里打零散工过日子。父亲每次给她生活费,都是一沓厚厚的零钞。看着这些零钞,她总是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她不止一次地想辍学外出务工,减缓父亲身上压弯了腰的重担,虽然她也十分努力地学习,甚至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她的成绩总是平平,她总是在老师讲得最酣畅淋漓的时候,浮现父亲在喧腾的工地上扛着重重的钢筋水泥,豆大的汗珠滑过深深的额角的影像。

李嘉诚特别助学金抚慰莘莘学子的心,她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名,这1000元钱,不仅相当于父亲一个多月的工资,更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她彻底打消外出务工的念头,心头的惨淡愁云,随着这一缕春风飘来而散去,嘴角时时浮现来自心底的微笑。她的成绩,已名列年级前茅。不仅如此,她已暗下决心,自己大学毕业以后,一定还要回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

——资助案例十

赵丹,南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现在随班就读南江镇第二小学六年级。家在南江县石滩乡,父亲在南江县粮食局的下属企业上班。本来这是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就在她8岁的那年,父亲因单位宣告破产下岗失业,带着几千元的安置补助费外出打工,从此杳无音信。目不识丁的母亲以泪洗面,靠当地政府的廉租房租金补贴在学校旁边租下了住房,一家人终于有了安身之处。父亲的离去,加之沉重的负担压垮了母亲,她的眼睛视力突然下降,腰痛病发作,在家做饭都困难,姐姐也承受不了现实的打击,精神失常,被强制送入巴中精神病院治疗。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做出决定,放弃读书,照顾妈妈和姐姐。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1000元发到她手中,让她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回到了课堂,久违的笑容终于出现在她的脸上。勤奋好学,团结同学,担任了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班长,代表学校到市上汇报演出取得了优异成绩。懂事的她,为身边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向辛勤付出的老师和资助她的好人交了一份答卷,一份用爱心浇灌的人生答卷。

资 阳 市

——资助案例一

钟文静,简阳市养马中学学生,母亲无工作,还有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全靠父亲一人打工挣钱供养一家人。在得到李嘉诚基金的1000元助学金后,受到了很大鼓舞,不但学习、思想有了进步,而且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在学习、生活中,她总是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好老师的助手,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总是想到社会对她的资助,自己的言行要对得起社会、学校、老师及同学的关心,告诫自己一定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坎坷。

“知识改变命运,勤奋改变人生”,作为班长的她,带着感恩的心和责任感热忱为大家服务,从她身上能够看出,一笔捐助能改变一个优秀贫困生的生活,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资助案例二

严梦兰,简阳市养马中学学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父母背井离乡,另谋生活,她跟随着爷爷奶奶生活,慢慢地学会了独立生活,也习惯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但在她12岁那年,父亲患上了疾病,这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随着书本知识的增多,她逐渐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看到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也随之明白了外面的世界为什么永远都是五彩斑斓的。虽然没有最优异的成绩,也没有太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但她一直都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候,她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她明白这不是一份施舍,而是一份鼓励和爱。人生道路上有无数次的感动,将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一课。李嘉诚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老人,却时时刻刻不忘国家的教育,不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感谢李嘉诚先生为这些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资助案例三

刘茜,简阳市阳安中学高2011级1班学生。刚上高中时,刘茜同学给人的印象是性格内向,同时又有些自卑。经过老师了解,影响她性格是她贫困的家庭。刘茜的父母都是在家务农的农民,他们微薄的收入却要支撑5口人的家庭,而且家里还有已过六旬的奶奶,比刘茜小一岁的妹妹也正在上高中。老师担心刘茜的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她的学习,因而经常与她谈心,积极开导她。同学们了解到她后,也经常主动去和她聊天,和她一起玩。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刘茜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后来,经常面带笑容的她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成绩也提高了。她收到来自李嘉诚先生的爱心资助后,她心里充满敬佩和感动,她留下一小部分买了学习资料后,把大部分钱交给了父母。她说:“我带着李嘉诚先生给我的感动和鼓舞,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也像李嘉诚先生一样回报社会。”

——资助案例四

廖晓慧,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一班学生。平常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流,虽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似乎有很多心事。在得到李嘉诚先生的助学金以后,她变得开朗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一个人发呆,而是努力和同学们沟通;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而是上课积极发言。这也许就是李嘉诚先生的爱心带给她的变化吧!她说这笔助学金不仅像及时雨一样帮助她解决了家里的困难,还让她看到了整个社会对她们这一代的期望,教会她乐观和开朗。她说李嘉诚先生是她崇拜的人物,她很荣幸成为李嘉诚先生资助的众多贫困学生中的一名。这让她明确了人生的目标以及生活的意义。

——资助案例五

甘秀红,简阳市实验中学高2010级1班学生,自小在求学的道路上就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知多少次,因为家里支付不起学费而差点辍学,她的母亲为了让她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每天劳心劳力,还去卖血。终于历经千辛,她考上了高中,受到实验中学的资助才得以继续学业。李嘉诚先生的资助使得她在求学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储备,同时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这让她更加确信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回馈社会,才能将这份关爱传递更远。在李嘉诚先生的资助下,她的学习进步了,在班上起到了带头作用,其他同学也纷纷踊跃的向甘秀红学习,班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件事在甘秀红的家乡也被传开,让很多贫穷的孩子和父母都看到了希望,知道社会没有遗忘他们。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资助案例六

李陶萍,家住四川省简阳市江源镇顺源村三组37号,由于家住偏僻的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为了解决家庭生活困难,她的父母外出到重庆市云阳县玻璃厂打工。不幸的是,她本人多病,在两岁的时候就得了羊癫病,四岁时眼睛患白内障,为了治好她的病,全家过着十分节约俭朴的生活。母亲因劳累过度而犯心脏病,没钱医治去世了,父亲默默地单独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重组家庭后,继母带来了两个孩子,家里的经济压力更大了,但是父亲和继母却苦苦支持着她读书,希望她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

如此困难的家庭能得到这样大一笔资助金,她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的父亲和继母知道这个消息后也非常高兴,因为她一学期的生活费基本上够了,再节约点的话,她购买课外学习用书的费用也有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当同学们得知她获得李嘉诚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都为她高兴,其他同学也在她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不管家庭条件有多差,在学校都要做个行为习惯优良的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有集体荣誉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相信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社会和国家都在关心与帮助学生实现发展。

——资助案例七

张佳莉,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高中2011级13班学生,家住四川省简阳市云龙镇鱼荐村三社,家中现有人口六人,父母现在都在成都打工,工资收入较低,每个月仅有两千元左右,但是家庭每个月的支出费用却很高。奶奶患有尿毒症,做手术花了一大笔钱,手术后又不能做剧烈的农活。爷爷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也不能做农活,同时看病也需要花很多钱。贫苦的孩子早当家,家中9岁的妹妹在就近的学校读书。看到她的爷爷和奶奶治病花了不少钱,父母在外收入也不高,妹妹平常回家也力所能及地帮着做些家务事。她几次有了放弃读书的念头,但是,爷爷、奶奶、父母亲都坚决反对,老师也经常做她的工作。她在获得李嘉诚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助学金后,其爷爷、奶奶和父母亲都非常高兴,也很感激学校给了她们这个机会,感激李嘉诚先生给了她们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1000元人民币对她们这样的家庭是笔很大的资金,这可以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困难状况,可以减轻父母亲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减轻了她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她进一步懂得了只有爱的存在,我们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美丽,才会不断地促进社会困难群体贫困问题的解决,才会让更多的贫困孩子享受到教育的阳光,才会让更多的人感受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成果。从她的身上,很多的同学看到了爱心在自己的身边,热情在自己的身边,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己的奉献。

——资助案例八

周楚胜,三星中学高2011级4班学生,自从受到李嘉诚助学金后,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楚胜在学校表现优异,因父亲得病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导致学习下降到班上最后一名,觉得上天对他很不公平,然而当他领到李嘉诚助学金后,不再为生活发愁,积极认真努力地学习,现在在班上成绩已名列前茅,当放学离开教室时常常看到的都是他最后一个从教室里出来,在学校积极劳动,在班上已是劳动委员,在他的带领下班上的卫生时常得到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爱学习的他正在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李嘉诚先生对他的资助。相信周楚胜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资助案例九

张迪,简阳中学2011级高2班学生,家住简阳市城南市场,全家有四人,70多岁的外婆已失去基本生活能力,卧病在床,常年吃药,需要人照料;母亲于五年前从工厂下岗,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无法再找工作,还要吃药;父亲是一个普通的铁路通信工,以800来元的微薄收入维护着整个家庭的生计。张迪从小懂事,深知家庭困难,从不乱花一分钱,并尽量凭借自身的努力减轻家庭的负担,但能力微乎其微,不仅如此,还给她的学习和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受到资助后,她感到了无价的爱心,这无疑是她学习上的无穷动力,因此,学习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竞争激烈的高中学习中由班级30名上升到了20名左右)。因为不再为贫困的家庭担心,对生活和学习,以及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正是由于他人的爱心让张迪感受到了社会上的博爱,感受到一双双无形的手的支持,让她学会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身边的其他人。在朋友、同学、陌生人有困难时,她都会尽可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资助案例十

唐婉容,女,17岁,就读于四川省简阳中学2011级高2班,家住简阳市南门老水电局内,父母年龄较大,且都是下岗职工,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一位年近90的老人需要照顾。家里所有经济收入全靠父亲打工挣得的微薄工资以及外公的部分退休工资维持。唐婉容读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全家平时省吃俭用和东拼西借凑来的。得到李嘉诚基金这笔资助之后,唐婉容家的经济困难有了一定的缓解,不仅解决了一学期的学费,剩余的钱还可以买一些学用品和课外资料;有了这份资助之后,唐婉容在学习上有了更大的动力,学习成绩比起受助前有了明显地提高,还被评为“三好”学生,给了父母一丝的安慰。唐婉容在受助之后,明白了这份资助的来之不易,不乱花一分钱,努力、认真、刻苦地学习,力求以自己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她的人。

——资助案例十一

四川省简阳中学2010级高7班学生扎西娜姆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父亲是一般职工,工资微薄,母亲无工作,且需供养两姐妹读书。娜姆的父母为确保姐妹俩的基本生活,长期省吃俭用,因此娜姆非常珍惜读书机会,尽可能少用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受到资助后,娜姆略带忧郁的心灵渐渐充满阳光,与人交往也大方热情了不少。成绩原居于班级十名左右一跃成为班级前三名,并持续稳定。除了自助,她也时常帮助他人,积极为班集体奉献力量,主动清扫教室卫生,做好教室的关灯、关窗、关门等工作,还主动与班上成绩不太好的两名同学结成学习对子,帮助她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李嘉诚助学金的鼓舞下,更加勤奋地学习,其言行感动并带动了班上的一大批同学,使2010高7班无论班风、学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从“知足常乐”到“自救助人”,从“不懈追求”到“奋进得法”,时间见证了娜姆的成长。

凉 山 州

——资助案例一

余发美,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第一中学高2011级6班学生,家住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区鱼鲊村六组,父亲长年患风湿,生活难以自理,母亲近年患子宫癌,常住医院,姐姐就业未成,待业在家。为了供余发美姐弟读书,家人以简单经济作物维持着费用。“8·30”地震后,家里的房屋基本倒塌,饲养的牲口被埋,田地也损坏巨大,为了修建房屋,家里欠下了巨额的债款。

生活的艰难、贫困的条件丝毫没有压倒余发美,她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本班担任学习委员。她学习刻苦勤奋、严谨认真、努力拼搏、毫不松懈,在考试中屡屡夺魁。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重老师、勤俭节约,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在收到李嘉诚助学金后,为干涸的家庭带来春雨的滋润。余发美的平时生活状况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方面比以前有了提高,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的经费也有所增加。总体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家人的经济压力。

——资助案例二

雷刚,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第一中学高2011级1班学生,家住会理县黎溪区河口乡九组。他家中现有六口人,其中爷爷、奶奶年老多病,时常需要他人照料;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以种粮为生,经济收入十分单一,且由于农田产量不够稳定,因此无固定收入。人多地少的家庭条件迫使他的父母外出打工,他的父亲身患严重胃疾,做不了什么重活,加上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打工收入也很微薄,家庭负担十分沉重。“8·30”地震中,房子遭受严重破坏成为危房,用于重建的资金只能向银行贷款,因此家庭生活变得更难以维持。

尽管家庭生活困难,但是贫穷落后没有将他的精神压垮,相反,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始终面微笑,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坚强地承担起了一份重担,并且不断地完善自我,开拓进取,在学习上能吃苦,不怕累,努力钻研,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在生活中能耐劳、不奢侈、乐于助人,获取了一份又一份的肯定。

在李嘉诚助学金的帮助下,在社会与学校的关心下,在家长与亲人的呵护下,在老师与同学的鼓励下,他更加努力地创造未来,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