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日本妈妈这样教负责
17572500000042

第42章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时常发问是创新的基础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强的孩子,多半好问、好动。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很有好奇心,一定要多加引导或保护,而不是一味地打击,或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提的问题父母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工具书或上网搜寻。

吴丽要去先去另一个城市玩儿,再直接回日本。

“简宁,反正你没什么事,不如一起去吧!你带着笔记本电脑,我们在那里找一家饭店,你照样可以写稿子。”

“让我想一下……嗯,小强没有去过那里,就带小强一起去吧!”

“好!这样乐乐也可以和小强多玩一段时间!”

孩子问问题时,千万别说“我在忙”

也许是因为很少带小强出远门,一上火车,小强就充满了好奇。火车开动后,他一个劲儿地往车窗外看,一点儿也不嫌累。

“妈妈,火车为什么会动呀!”“妈妈,为什么外面的风景一直向后跑?”“妈妈,为什么那台火车开得比较快?”

“这个……”我正在写稿子,思路一下子被小强打乱,便有些不耐烦。

“小强,你妈妈在忙,让阿姨告诉你吧!因为那台火车的车头和普通的车头不一样,是流线型的,这个创新的设计非常非常厉害,所以它的车速比较快!”

“哇,原来如此!设计这种车头的人一定非常厉害!”

“是啊,他就像发明电灯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样,很了不起!”

“阿姨,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电灯啊?”

“因为他有创新精神啊。”

“嗯,阿姨,我也要创新,发明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可是要怎么样才能创新呢?”

听着小强的发问,我也写不下去了。因为对于什么是创新、如何去创新,我也有很多困惑。例如,创新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吗?

“吴丽,是不是善于创新的人都有丰富的学识呢?”

“不一定。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他们有所创造发明时,年纪都在二三十岁,这时候他们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可是想法特别活跃,特别有创造力。”

“嗯!”

“日本有个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叫益川敏英,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但是很喜欢钻研各种学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和京都大学的好友小林对夸克产生了好奇心,并一起着手研究。每天晚上,他的脑子里面都有新想法,第二天再告诉小林,两个人一起做实验,最后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想要有所成就、有所创新,首先要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再来就是思考能力很强,有自己的想法。可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可是我刚才在做什么呢?根本是在打击小强的好奇心嘛。

“我听乐乐的幼儿园老师说过,创新能力有几种不能忽略的因素,第一就是好奇心与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为什么好奇心排在第一位呢?”

“因为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有好奇心、感兴趣,就会去思考与它相关的东西,会开始动脑筋集中精力去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与创新;反之,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可能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思考、研究,当然也就不太可能有什么成就了。”

“嗯!”

“爱因斯坦之所以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在于他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比如,指南针为什么永远都往一个方向摆动?是什么原因呢?他很想搞清楚,这就是好奇心。”

“嗯,孩子是不是天生有好奇心呢?”

“是的,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强的孩子,多半好问、好动。刚才小强问你的那些问题,就是基于好奇心。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很有好奇心,一定要多加引导或保护,而不是一味地打击,或者置之不理!”

“哦。”

“好奇心是孩子对于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强的孩子,创造力通常比较强。”

“啊?我再也不会压抑小强的好奇心了!”

日式责任教养42

想要激发创造力,要先培养好奇心

“日本父母是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的呢?”我向吴丽提出问题。

“先说日本的学校吧,在日本,许多学校有绘画课,学校年年都为孩子们的作品举行展览会,并且邀请孩子的父母去参观。面对孩子们五颜六色、创意新奇的作品,不仅是孩子,大人也会被深深打动,也会产生好奇——孩子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有创意的作品呢?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要让孩子去参观这些展览,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有创意的东西或者一些新事物!”

“也就是说,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就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展览馆,看一些最新的发明或创作?”

“对!此外,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有耐心。当孩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父母即使觉得这类问题很简单,也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耐心解释答复孩子的提问,千万不要说出‘你没看我正在忙吗’等伤害孩子的话!”

“嗯!我一定会改进。可是有时候孩子提的问题太可笑了,那些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懂,又该怎么办呢?”

“就算孩子提的问题可笑,也不要笑他们,因为孩子对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并且渴望得到答案。如果孩子提的问题父母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工具书或上网搜寻。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自然界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索。所以,学无止境,一定要好好学习!”

“此外,要正确地面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孩子把家里的钟表或小东西拆了,很多父母会生气,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这种‘破坏’行为是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父母可以买一些便宜的玩具或钟表之类的东西,让孩子尽情地探究。”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奇异的想法,因为孩子不仅对世界好奇,思维也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当孩子有奇异的想法,父母应该理解: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才有奇异的想法,应该鼓励他们设法去实践。”

想要有所成就、有所创新,首先要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再来就是思考能力很强,有自己的想法。可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