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17589400000001

第1章 之一

“原文”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译文”

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以判断事物,了解生存和死亡的关键,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通达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发现引起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人世间,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但是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是阴或是阳,或是柔或是刚,或是开或是闭,或是松或是紧。

“事典”

苏代献计

苏秦之弟苏代也是一个机智的人物。一次,他听说赵惠王要攻打燕国,觉得这对赵、燕两国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决定劝赵惠王改变这个主意。

见到赵惠王后,苏代先不提这件事,却对赵惠王说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

有一只很大的河蚌张着壳在河边晒太阳,柔和的阳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极了。可是,这时从河蚌的后面偷偷地走过来一只精瘦的柔和鹬鸟。它真是饿极了,举起尖利的长嘴巴,向河蚌露出壳外的鲜嫩的肉一口啄去。

河蚌受到突然袭击,急忙夹紧坚硬的外壳,把鹬鸟的长嘴牢牢地夹住了。

鹬鸟进行了一番挣扎后,毫无作用,河蚌的硬壳夹得越来越紧。鹬鸟狠狠地说:“河蚌呀河蚌,你不要这样凶狠,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不是要干死渴死吗?我就等着吃你的死蚌肉了!”

河蚌的那一块嫩肉依然在鹬鸟的嘴巴里叼着,十分疼痛,可是它也不甘服输,嘲笑鹬鸟说:“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干死饿死不可!”

它们两个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有个渔夫远远看见这边的动静,就疾步跑了过来,伸手把它们都逮住了,放进了鱼篓。这样鹬鸟和河蚌都成了渔夫家餐桌上的美餐了,鹬和蚌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赵惠王听得津津有味,很感兴趣。这时苏代趁机转入正题说:“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打燕国,但您是否清楚,燕、赵两国国力相当,赵国在几年之内不可能把燕国打败,那样势必出现两国长期相持的局面。而强大的秦国一旦看见燕、赵都疲惫不堪的时候,一定会像易水边的渔夫那样趁机从中渔利。这时赵国又会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请求大王在发兵攻燕的这件事上要三思而行啊!”

赵惠王听完苏代的一席话后,终于恍然大悟,即刻恳切地说:“我们不能做鹬和蚌那样的傻事。去让秦国得利。出兵燕国的事以后就别再提了。”

曹冲机智救库吏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制订了许多严刑苛法。属下稍有失误或过错,就可能受到重罚。

有一天,一名库吏发觉收藏在仓库里的曹操坐骑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吓的寝食难安,心想:“这下可完啦,丞相如若追究起来,恐怕我这小命就难保了。”

他这样想着,就去找了一根长绳子,想把自己捆绑起来去曹操处负荆请罪,希望得到从宽处理。

路上,他碰到曹操的小儿子曹冲。

曹冲见状,奇怪地问:“您把自己绑起来,这是要干什么呀?”

“由于我的工作失职,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曹冲想了一想,连忙帮他解除了绳索,劝告道:“您不用着急,我自有办法救你的。”

于是,曹冲去找了把小刀将自己穿的衣服戳了许多小洞洞,活像老鼠咬坏的一样。完事后,便装成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去见曹操,一脸苦闷地说:“父亲,您看,这衣服给老鼠咬成这样。听说,老鼠咬坏了衣服,主人一定凶多吉少。我真有点发愁呀。”

曹操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劝慰道:“你别听人瞎说,绝没那回事,这纯属是迷信,胡说八道!”

曹冲拜别父亲后,去见那个库吏,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您可以去自首了,我保您没问题!”

库吏还有点将信将疑,便犹犹豫豫地将自己捆绑了前去向曹操请罪。

曹操见状,诧异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啊?”

库吏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工作失职,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

曹操哈哈大笑道:“孩子的衣服穿在身上都给老鼠咬坏了,马鞍挂在桩子上,不是更容易被咬坏了吗?算了,算了。”

说着,曹操让左右替库吏解除了绳索。

库吏跪谢了曹操,又马上跑到曹冲那儿,千恩万谢了一番,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当忍之时则忍

从古至今,艺术家或文人雅士的印象是感情丰富、浪漫细腻,这种人似乎与政治沾不上边,然而中国却出了好多位“艺术家帝王”,如陈后主、宋徽宗,最出色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了。

李煜本是文人,但依靠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这个南唐皇帝当得倒也逍遥快活,每天写写词、赋赋歌。谁知,好景不长,宋太祖的铁骑打破了他的好梦。宋军数十万雄师攻破建康。身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此时不想办法召集群臣采取措施,却回后宫,去问老婆,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究竟是不是男人?实在是太没主见,太软弱了。

小周后倒显得比李后主还镇静,她首先想到朝政机密,急命执事女官带领众人一起动手把朝臣们的奏章抱出去焚掉,然后又令他们把珍奇墨宝、贵重典籍和价值连城的名画都抱出去焚毁。顿时,雍和殿前烈焰飞腾,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浓烟如愁云惨雾四处飘散。六宫美人儿也忘记了宫禁严规,个个惊恐万状地跑出来,围向小周后。此时,小周后也没有了正宫娘娘的尊容仪态,娇美的风体颤抖着蜷缩在宫女中间。众人哭声、叫喊声混作一团。

此刻,李后主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殉国还是投降,因为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还有小周后和众美人们期待的目光。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兵已冲到第一重宫门。这就由不得李煜了,他只好身着白衫,头戴纱帽,迈着沉重的脚步带领皇族与属下出宫递上降表。平南将军曹彬率部下把被俘的李煜等40余人押解到船上,从水路奔赴大宋国都汴京。曹彬久闻李后主是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词人,如今同乘一只船,他好奇地凝视着李煜那俊秀的容貌,果然不凡,但此刻却现出一脸怅然若失的神色,不禁对他轻蔑地一笑:如此懦弱之君,焉有不亡国灭族之理?难为他还当了这么多年皇上。

船舱里的李煜闭着双眼一语不发,内心像涌起翻江倒海的波涛:南唐建国已有四十载了。昔日南唐之主,如今沦为亡国之君……一切皆如东流水,痛定思痛,心中暗自吟诵《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吟罢,暗自感慨万分地想:真有点后悔,不该轻信谗言,乱杀忠良!更不该在国家大事上一再优柔软弱!

后来,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评论说:国破家亡之后,李煜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丢掉了祖宗创下的基业,应该到宗庙前痛哭,并向百姓谢罪。但是他根本没这么做,而是去倾听教坊乐手演奏《别离歌》,惋惜自己再没机会与宫娥彩女寻欢作乐了,这样,不亡国才怪呢?其实李煜何尝不想国力昌盛,但是性格使然,让他在皇帝的位子上实在是勉为其难。

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李煜是在金碧辉煌、翡环翠绕、钟鸣鼎食、诗词歌赋的南唐深宫里长大的,又从未冲杀疆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成了李煜胆小怕事的性格。

即使在亲兄弟之间相处,他也常常是表现得很懦弱、忍气吞声。

兄长李弘冀被皇父立为太子后,打了一次胜仗。吴越几十名降将被带到建康城郊。皇父有旨:不杀俘虏。可是他背着圣上,抢起寒光闪闪的钢刀,像砍大萝卜似的,一个个降将的头颅骨碌碌地滚落下来。有的人头还双目瞪得如牛眼,嘴巴啃地,沾满泥土。那血淋淋惨烈的场面,令人目不忍睹,吓得李煜多少日子,几乎每个夜里从梦中惊醒都不寒而栗。

忍却也帮了李煜的忙,他以隐忍之计逃过了长兄的迫害,这可能也是迫于无奈吧?李煜怕自己遭到兄长李弘冀的迫害就自称“钟山隐士”;并自己动手刻了“钟山隐士”、“钟锋白莲居士”等数枚以为藏书、题画之用的印章。终日埋头于填词、书法、绘画或者同宫女们戏耍,隐居在深宫中,对朝政不闻不问。李煜迫于长兄的嫉恨,以这种办法,还真的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江南名城南唐国都建康终于被宋军攻陷了。宋朝大将曹彬押解被俘的南唐主李煜抵达汴京,监于明德楼下听候发落。

翌日,献俘仪式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宋太祖对南唐亡国之君的处置。李煜跪伏在明德楼下,浑身如筛糠似的抖动,听太监宣读圣旨的:“皇恩浩荡,封李煜为违命侯。”李煜暗想,谢天谢地,谢不杀之恩。他被俘后就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来了。

可又想:“违命侯。”究竟是个什么封号呢?他细心一揣摸,其中含有讥讽与侮辱之意。他的心顿感难受,但总算没死,也就忍了。不忍还又能如何呢?面对宋朝的欺凌哪一次不是忍气吞声,何况此次与每次不同,自己已是亡国之君。

太监读完圣旨,又说:“圣上不杀你,并赐园林宅第一座,你还不快接旨谢恩!”李煜这才如梦初醒,连忙三拜九叩谢太祖龙恩,侍立楼下。

宋太祖驾崩,御弟宋太宗即位后,小周后常常被召进宋宫,说是侍候皇上燕乐,一去就是很多天才能放出来。至于她进宫到底做些什么?作为她的丈夫李后主一直不敢想象。只是她每次从宫里回来就把门关得紧紧的,一个人躲在屋里悲悲切切的抽泣。有一回,李煜实在憋不住了,破门而入,俯身安慰。谁知,小周后霍地起身,满脸是泪,可怜无助地号啕大哭。那宋太宗乃赳赳武夫,温柔不足,粗暴有余,只知对她发泄摧残,哪如她与李煜夫妻绵绵的情义。

李煜无可奈何。如今国破家亡,做了宋朝天子的阶下囚,除了把哀愁、痛苦、眼泪往肚里咽,还能说什么?处于这般境地,要想保身,除了忍,又能做什么呢?

在一个乌云蔽日、细雨绵绵的天气里。囚禁李煜的宅第,传出侍妾们为他祝寿的如泣如诉的歌声。这是李煜最近蘸着血和泪铸成的一阕《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当小周后和黄保仪频频举杯为李煜祝酒时,宋太宗的赐酒到了。可怜的李煜喝了两杯后就中毒死了。

原来,囚禁李煜的小院,昼夜都有宋太宗设下的耳目出没。李煜侍妾们的歌声一传出,就被耳目记下歌词奏报朝廷。歪打正着,宋太宗为把小周后接进宫,一直要谋害李煜,正愁没理由。有了这个借口,当即派人鸩杀了李煜。李煜死时只有42岁。